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美”,美可以是一种体验、一种观感、一种享受,它是抽象的,不可复制的;另一方面是“术”,术可以是一种技巧、一种工艺、一种技术,它是可以是具体的,是创造“美”的一种途径。“术”是从人类开始劳动,开展社会生产中,通过累计、学习、归纳而总结出来的一种生产经验,而“美”就是从这过程中自然孕育出来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比比皆是,有如长城伟雄壮阔之美,有如广州电视塔高耸却纤细的震撼之美,这些通过“术”体现出来的美,并没有随着术的发展而消失,反而随之发展,由此看来美术教育与劳动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美术课堂;劳动教育;劳动之美
现行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广东版)的特点是 “美术、人文、科技”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注重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爱美、学会创造。不难看出美术教育需要创造,而创造需要回归生活,回归劳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与教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将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双结合,笔者尝试开设创意美术、手工制作等方面拓展课程,通过教育小学生回归劳动创造出属于自己劳动之美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悟劳动之美之余,学会鉴赏美、欣赏美,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
一、美術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理念互相渗透
(一)赏作品、识劳动
笔者尝试以二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的第四单元第16课《童话中的城堡》入手,以了解城堡构造、造型为基础的美术课上,通过短视频介绍、图片讲解、文字描述、课堂讲解等一系列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参与城堡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初步认识城堡的建造过程及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使大家在感叹城堡气势恢宏的同时,了解这些古老的建筑是工人的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因为所选题材属于学生很少接触的内容,学生在课堂初期显示出了浓烈的好奇心,与激烈的讨论,更因在介绍城堡的时候,加入了不少古人的劳动智慧描述,这样学生在感叹之余,还比较了现代的建筑技术,从而为后半段课堂的创造城堡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悟劳动、画作品
绘画是美术课上常规的教育手法,笔者在这堂课上,在讲解了城堡的建设过程、城堡的造型、特点之后,加以经典的童话故事作为引子,以绘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城堡:通过学生自己手上的笔、颜料,将自己心目中童话的城堡以建造顺序,在画纸上绘制出来,这样在绘画中模拟城堡的建设,不仅加深学生对城堡建造过程的认识,也能让学生对城堡的造型、特点从感性认识,逐步转为理性认识,同时加大了学生对城堡的兴趣。
在课堂前,笔者通过课前作业,让学生预先绘制了童话中的城堡图画,对比课堂中所画的作品,从各个细节处都得到了不少进步,例如有些学生懂得城堡的建造材料,作品上了丰富了细节;有学生从课前“东歪西倒”的城堡,变成了恢弘大气的城堡。可以看出,让学生认识城堡的建造,认识古人的劳动对作品有促进的作用。
(三)制作品、品劳动
从了解劳动到感悟劳动再到认识劳动,动手制作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本次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并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在通过双手制作城堡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结合认识、勇于创造创新以及体力劳动的过程。从而获得审美、创造愉悦之外,还对作品认知更上一层楼。学生从中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第二课时,笔者让学生尝试以不同废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以第一课时的绘画作品作为蓝图,制作城堡。引导学生回想城堡的建设过程,指导学生效仿古人劳动进行创造。通过这次课堂创作,学生先是讨论、观察、研究、再来制作,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成功。在创作中,学生初步尝试劳动的过程,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和幸福,自然也对劳动,也就是开篇所说的“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教育了学生要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创作、热爱创作。
(四)展作品、爱劳动
小学美术教育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对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学生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当学生的劳动创造的作品得到了同为创作者的肯定和认可,或者收到改进优化意见,能让学生体验到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喜悦和满足。
我们的展示分成多个方面进行,常规的美术课展示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论、课堂展示三个部分进行,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自己作品的评价意见,增强了对自己作品的认识,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将美术课与劳动课整合
(一)以新激趣
为学生选择手工城堡制作和美术课相结合,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在低年级的绘画课上,学生还不具备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后,《童话中的城堡》整合到美术课的“设计应用”课程中。通过学生效仿古人劳动,选择城堡建造材料并学习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城堡,课题新颖,使学生充满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愉悦。当城堡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后,学生对城堡的造型、特点加深了理解,并增加了对形体的感觉,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了劳动的美。通过分析和思考,提醒组合和对造型的描述,提高了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他们将情感知识外在化,使学生对艺术学习产生兴趣。
(二)以情促学
小学生对老师的感受各不相同,不难排除对老师的恐惧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美术课上,学生的无所作为和无趣成为一种教学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快乐学习,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有趣的课堂活动氛围中与学生一起练习,这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学生参与创造条件。在教学与学习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交流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童话的城堡》课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观测学习,绘制图画,制作城堡三个步骤,掌握了城堡的造型特点。学生们互相展示了成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单独制作城堡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在合作中,发现了那些手工技能较差的学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一些学生遇到困难,教师需要给出正确的指导。在没有任何批评和嘲笑的情况下帮助进行修订,鼓励越来越少的批评,并为学生提供进行更改和重复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信任学生,学生将急于参与,他们的创造力将大大提高。老师的微笑,表情和手势给了学生心理上的安慰,鼓励了他们,并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以美激美
学生需要在绘画课上提高审美能力。学生有兴趣与老师共鸣,并以相同的频率工作,并且教育效果很好,鼓励他们使用基本的艺术形式来反思他们的内在思想,培养他们的情感,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作品展览的地点,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們的作品,并及时进行绘画,油画和手工作品的展览活动。学生喜欢观看,可以让学生首先评价作品,老师进行总结。老师的公正评论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和启发。在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作品评价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他们不由自主地参与了重新设计和重新操作。在实践中创造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发展技能,提高美学技能。
三、让劳动教育更好地渗透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本土特色
美术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理念互相渗透,最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和体验,为此,我们需要挖掘学生兴趣,结合古代与当代科技发展,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构思设计,在教导学生创作中,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得到拓展提升。越丰富的教学题材,学生对美术兴趣也越发浓厚。
(二)稳定开展课程
结合劳动教育的美术教学尝试,还处于笔者摸索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总结与坚持不懈,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对课程开发需要系统性筹划,还需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对筛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学年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开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也需要科学评估,这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历练,最后的成果需要进行广泛、客观的评价。
(三)多元评价方式
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活动,应在形式稍嫌单一的传统美术教育中得到发展,结合劳动教育理念后,美术教育活动形式可千变万化,甚至不局限在教室,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随着课堂设计的进展,及时做出评价,这种评价也应该是随着时代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比如,传统评价方式以外的利用互联网,在微信朋友圈、之江汇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上、PPT制作,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作业呈现的形式,并由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进行科学性的评价,而这个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提升和激发潜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未来应该继续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继续探索和创新,通过师生共同的劳动创造,让美术教学更加开放,让学生爱上劳动、感恩劳动,提高自身劳动素养,拥有乐观健康、正能量的身心。
[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ZXDY02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朱穆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4]段激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
[5]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J].中国教育报,2018(4).
【关键词】美术课堂;劳动教育;劳动之美
现行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广东版)的特点是 “美术、人文、科技”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注重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爱美、学会创造。不难看出美术教育需要创造,而创造需要回归生活,回归劳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与教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将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双结合,笔者尝试开设创意美术、手工制作等方面拓展课程,通过教育小学生回归劳动创造出属于自己劳动之美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悟劳动之美之余,学会鉴赏美、欣赏美,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
一、美術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理念互相渗透
(一)赏作品、识劳动
笔者尝试以二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的第四单元第16课《童话中的城堡》入手,以了解城堡构造、造型为基础的美术课上,通过短视频介绍、图片讲解、文字描述、课堂讲解等一系列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参与城堡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初步认识城堡的建造过程及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使大家在感叹城堡气势恢宏的同时,了解这些古老的建筑是工人的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因为所选题材属于学生很少接触的内容,学生在课堂初期显示出了浓烈的好奇心,与激烈的讨论,更因在介绍城堡的时候,加入了不少古人的劳动智慧描述,这样学生在感叹之余,还比较了现代的建筑技术,从而为后半段课堂的创造城堡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悟劳动、画作品
绘画是美术课上常规的教育手法,笔者在这堂课上,在讲解了城堡的建设过程、城堡的造型、特点之后,加以经典的童话故事作为引子,以绘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城堡:通过学生自己手上的笔、颜料,将自己心目中童话的城堡以建造顺序,在画纸上绘制出来,这样在绘画中模拟城堡的建设,不仅加深学生对城堡建造过程的认识,也能让学生对城堡的造型、特点从感性认识,逐步转为理性认识,同时加大了学生对城堡的兴趣。
在课堂前,笔者通过课前作业,让学生预先绘制了童话中的城堡图画,对比课堂中所画的作品,从各个细节处都得到了不少进步,例如有些学生懂得城堡的建造材料,作品上了丰富了细节;有学生从课前“东歪西倒”的城堡,变成了恢弘大气的城堡。可以看出,让学生认识城堡的建造,认识古人的劳动对作品有促进的作用。
(三)制作品、品劳动
从了解劳动到感悟劳动再到认识劳动,动手制作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本次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并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在通过双手制作城堡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结合认识、勇于创造创新以及体力劳动的过程。从而获得审美、创造愉悦之外,还对作品认知更上一层楼。学生从中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第二课时,笔者让学生尝试以不同废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以第一课时的绘画作品作为蓝图,制作城堡。引导学生回想城堡的建设过程,指导学生效仿古人劳动进行创造。通过这次课堂创作,学生先是讨论、观察、研究、再来制作,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成功。在创作中,学生初步尝试劳动的过程,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和幸福,自然也对劳动,也就是开篇所说的“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教育了学生要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创作、热爱创作。
(四)展作品、爱劳动
小学美术教育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对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学生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当学生的劳动创造的作品得到了同为创作者的肯定和认可,或者收到改进优化意见,能让学生体验到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喜悦和满足。
我们的展示分成多个方面进行,常规的美术课展示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论、课堂展示三个部分进行,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自己作品的评价意见,增强了对自己作品的认识,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将美术课与劳动课整合
(一)以新激趣
为学生选择手工城堡制作和美术课相结合,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在低年级的绘画课上,学生还不具备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后,《童话中的城堡》整合到美术课的“设计应用”课程中。通过学生效仿古人劳动,选择城堡建造材料并学习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城堡,课题新颖,使学生充满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愉悦。当城堡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后,学生对城堡的造型、特点加深了理解,并增加了对形体的感觉,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了劳动的美。通过分析和思考,提醒组合和对造型的描述,提高了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他们将情感知识外在化,使学生对艺术学习产生兴趣。
(二)以情促学
小学生对老师的感受各不相同,不难排除对老师的恐惧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美术课上,学生的无所作为和无趣成为一种教学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快乐学习,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有趣的课堂活动氛围中与学生一起练习,这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学生参与创造条件。在教学与学习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交流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童话的城堡》课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观测学习,绘制图画,制作城堡三个步骤,掌握了城堡的造型特点。学生们互相展示了成品,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单独制作城堡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在合作中,发现了那些手工技能较差的学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一些学生遇到困难,教师需要给出正确的指导。在没有任何批评和嘲笑的情况下帮助进行修订,鼓励越来越少的批评,并为学生提供进行更改和重复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信任学生,学生将急于参与,他们的创造力将大大提高。老师的微笑,表情和手势给了学生心理上的安慰,鼓励了他们,并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以美激美
学生需要在绘画课上提高审美能力。学生有兴趣与老师共鸣,并以相同的频率工作,并且教育效果很好,鼓励他们使用基本的艺术形式来反思他们的内在思想,培养他们的情感,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作品展览的地点,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們的作品,并及时进行绘画,油画和手工作品的展览活动。学生喜欢观看,可以让学生首先评价作品,老师进行总结。老师的公正评论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和启发。在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作品评价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他们不由自主地参与了重新设计和重新操作。在实践中创造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发展技能,提高美学技能。
三、让劳动教育更好地渗透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本土特色
美术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理念互相渗透,最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和体验,为此,我们需要挖掘学生兴趣,结合古代与当代科技发展,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构思设计,在教导学生创作中,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得到拓展提升。越丰富的教学题材,学生对美术兴趣也越发浓厚。
(二)稳定开展课程
结合劳动教育的美术教学尝试,还处于笔者摸索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总结与坚持不懈,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对课程开发需要系统性筹划,还需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对筛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学年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开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也需要科学评估,这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历练,最后的成果需要进行广泛、客观的评价。
(三)多元评价方式
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活动,应在形式稍嫌单一的传统美术教育中得到发展,结合劳动教育理念后,美术教育活动形式可千变万化,甚至不局限在教室,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随着课堂设计的进展,及时做出评价,这种评价也应该是随着时代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比如,传统评价方式以外的利用互联网,在微信朋友圈、之江汇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上、PPT制作,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作业呈现的形式,并由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进行科学性的评价,而这个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提升和激发潜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未来应该继续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继续探索和创新,通过师生共同的劳动创造,让美术教学更加开放,让学生爱上劳动、感恩劳动,提高自身劳动素养,拥有乐观健康、正能量的身心。
[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ZXDY02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朱穆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4]段激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
[5]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J].中国教育报,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