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面对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成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工作的重点,实践教学成了其中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河南省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与高职高专相适应的物流管理教材,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实践型和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物流教学设施设备严重缺乏,难与教学需求配套,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率普遍较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不深入,顶岗实习制度不完善。因此,要加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大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0年6月出台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提出了河南省物流发展“1+10”模式布局。“1+10”模式的“1”是指郑州这一个国际物流中心,它是河南省对郑州在中部地区物流中心的价值定位;“10”是十大行业物流,即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纺织服装物流、邮政物流、粮食物流、花卉物流、建材物流,它是指十个未来重点发展的目标行业。“1+10”模式是指河南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它是指通过打造一个国际物流中心,让现代物流发展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成为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推动相关制造和商贸产业和物流产业的良性互动,助力河南及中部振兴。而伴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定将需要大批的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做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对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上半年,河南省已建有56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有超过一半的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郑州市建有28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14所院校建有物流管理专业,14所院校中又有近一半的院校建有物流实训基地.像郑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学院等[1]。
各高职高专院校都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认同,这一点从各高职高专院校拟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即可见一般。各高职高专院校都把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并在教学计划中拟订了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不管是课时安排、实验室建设还是实习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有比较周密的计划。然而,在实际实践教学工作中,事实却与计划大相径庭。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高职高专物理管理专业的调查走访发现,我省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与高职高专适应的物流管理教材。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70年代中期我国物资经济学会从日本把物流概念引入国内。1999年11月由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联合会举办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为发端,物流业进入快速启动期。鉴于社会经济对物流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批准本科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由此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也是极不完善与成熟的[2]。现有的物流理论并不成熟,且几乎都从国外引进,没有形成与我国物流发展实际相符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教育部没有设置物流科目,很多院校通常将物流管理专业归类于工商管理专业方向中。各高职高专院校对课程体系建设准备不足。虽然近年编辑出版了大量物流专业教材,但适用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见。有的虽注明是为高校编辑的物流专业教材,但大部分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技能性、实用性。同时,物流教材内容主要来自国外教材的翻译版,教学内容不是陈旧滞后就是过于超前,内容体系也没有系统的标准。教材中介绍了大量国外先进物流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实践案例,但与我国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不符。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河南依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另外,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是本科内容的压缩,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等,而像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软件操作这样的实践性课程较少[3]。
(三)缺少实践型和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注定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教学理论,而且熟悉实践操作,能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而这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是比较大的挑站。目前非常缺乏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物流管理教师,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物流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有些课程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如物流成本管理,要求教师既要有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会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最好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就要求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应具有这方面相应的师资力量,而在实际工作中,任课教师往往不能全科知识兼顾。况且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缺乏趣味性与生动性,实践教学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四)物流教学设施设备严重缺乏,难与教学需求配套。物流管理专业对技能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突出物流实践教学。以物流信息技术课为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POS系统、条码技术、射频技术、数据库技术、EDI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这就要求高校购买配套的设备或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只有让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亲手操作,才能使其对物流信息技术有较深入的认识。其他物流课程。如物流配送管理、仓储与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大多也同样需要开设相关实验课程[4]。然而,目前我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教学硬软件设施与资金投入有限,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即使设立了实验课程,也因为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备、实用的实验规范体系。而使得实验课程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五)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率普遍较低。近几年,随着各院校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提高。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模也是逐年增加。就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来讲,有将近一半的学校建立了校内外物流实训中心,其他院校也在筹备或建设之中。以郑州市为例,目前郑州的2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4所院校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其中有一半的学校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然而,各学校虽然建有校内外物流实训基地,但其利用率却非常低。在调查访问的学校中,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有的不到20%,有的甚至不到10%。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不仅没有鼓励实践教学的措施,还对实践教学课时实行打折处理,一节实践教学课有的折算成理论教学课的0.7或0.8,严重影响教师上实践教学课的积极性。此外,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起作用的也很少,有的甚至只是挂了一个牌或签了—纸协议,有名无实。
(六)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不深入,顶岗实习制度不完善。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都普遍认同“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的模式,河南省的高职高专院校也不例外。以本次调查访问的几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几乎每所学校都和校外的物流相关企业建立了联系,但问及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方面,却存在很大不同。总体来说,大多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依然不多。主要是因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致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的作用只是供学生参观学习而已,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挂名。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依旧不清楚具体的物流管理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无法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衔接。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反映当前教学的新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今后应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从全国及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编写一部分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教材,切实推进我省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一直以来,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秉承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为先,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上要增加实践学时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次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予以保证[5]。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与数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相关度较高,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不仅需要一支有过在企业工作经历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跨专业的知识背景,才能广泛开展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倾向招聘既具有企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倾向招聘既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又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现有没有实践经验和跨专业背景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他们深入企业一线实习,让他们真正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流程,同时,可以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掌握更多讲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必备的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从而使其教师在以后的物流实践教学整个过程更加生动与详实,赢得学生的赞誉与认可。
(四)加大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大对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尤其是物流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足额到位。同时,高职高专院校要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实验装备资金投入,可考虑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共建实验室,以避免自身投入经费的不足,进而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五)提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目前,我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省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河南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相关的经费投入没有落实到位。对于校内实训环节,学校要从经费上予以保障,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频率,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从而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综合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行业优势企业等宝贵资源,完善和巩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创造条件。
(六)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为实现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把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河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物流业的发展,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顶岗实习制度”[6]。主要做法可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完成后,由企业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填写“工作经历证书”,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工学结合教育情况进行认定,确保顶岗实习效果;与企业共建“企业标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院与企业对学生共同考核;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建立形成教师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轮岗实践的制度。
[参考文献]
[1]贾晓燕.河南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代企业文化[J].2009,(11):230~232
[2]张世军.高职高专物流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J].2010,(8):124~125
[3]李淑华.构建实验室培养物流人才[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2):46~47.
[4]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205~207
[5]罗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4~45
[6]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32~34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项目编号:2009SJCLX350)。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0年6月出台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提出了河南省物流发展“1+10”模式布局。“1+10”模式的“1”是指郑州这一个国际物流中心,它是河南省对郑州在中部地区物流中心的价值定位;“10”是十大行业物流,即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纺织服装物流、邮政物流、粮食物流、花卉物流、建材物流,它是指十个未来重点发展的目标行业。“1+10”模式是指河南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它是指通过打造一个国际物流中心,让现代物流发展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成为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推动相关制造和商贸产业和物流产业的良性互动,助力河南及中部振兴。而伴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定将需要大批的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做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对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上半年,河南省已建有56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有超过一半的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郑州市建有28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14所院校建有物流管理专业,14所院校中又有近一半的院校建有物流实训基地.像郑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学院等[1]。
各高职高专院校都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认同,这一点从各高职高专院校拟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即可见一般。各高职高专院校都把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并在教学计划中拟订了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不管是课时安排、实验室建设还是实习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有比较周密的计划。然而,在实际实践教学工作中,事实却与计划大相径庭。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高职高专物理管理专业的调查走访发现,我省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与高职高专适应的物流管理教材。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70年代中期我国物资经济学会从日本把物流概念引入国内。1999年11月由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联合会举办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为发端,物流业进入快速启动期。鉴于社会经济对物流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批准本科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由此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也是极不完善与成熟的[2]。现有的物流理论并不成熟,且几乎都从国外引进,没有形成与我国物流发展实际相符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教育部没有设置物流科目,很多院校通常将物流管理专业归类于工商管理专业方向中。各高职高专院校对课程体系建设准备不足。虽然近年编辑出版了大量物流专业教材,但适用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见。有的虽注明是为高校编辑的物流专业教材,但大部分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技能性、实用性。同时,物流教材内容主要来自国外教材的翻译版,教学内容不是陈旧滞后就是过于超前,内容体系也没有系统的标准。教材中介绍了大量国外先进物流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实践案例,但与我国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不符。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河南依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另外,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是本科内容的压缩,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等,而像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软件操作这样的实践性课程较少[3]。
(三)缺少实践型和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注定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教学理论,而且熟悉实践操作,能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而这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是比较大的挑站。目前非常缺乏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物流管理教师,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物流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有些课程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如物流成本管理,要求教师既要有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会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最好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就要求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应具有这方面相应的师资力量,而在实际工作中,任课教师往往不能全科知识兼顾。况且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缺乏趣味性与生动性,实践教学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四)物流教学设施设备严重缺乏,难与教学需求配套。物流管理专业对技能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突出物流实践教学。以物流信息技术课为例。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POS系统、条码技术、射频技术、数据库技术、EDI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这就要求高校购买配套的设备或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只有让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亲手操作,才能使其对物流信息技术有较深入的认识。其他物流课程。如物流配送管理、仓储与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大多也同样需要开设相关实验课程[4]。然而,目前我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教学硬软件设施与资金投入有限,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即使设立了实验课程,也因为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备、实用的实验规范体系。而使得实验课程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五)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率普遍较低。近几年,随着各院校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提高。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模也是逐年增加。就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来讲,有将近一半的学校建立了校内外物流实训中心,其他院校也在筹备或建设之中。以郑州市为例,目前郑州的2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4所院校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其中有一半的学校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然而,各学校虽然建有校内外物流实训基地,但其利用率却非常低。在调查访问的学校中,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有的不到20%,有的甚至不到10%。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不仅没有鼓励实践教学的措施,还对实践教学课时实行打折处理,一节实践教学课有的折算成理论教学课的0.7或0.8,严重影响教师上实践教学课的积极性。此外,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起作用的也很少,有的甚至只是挂了一个牌或签了—纸协议,有名无实。
(六)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不深入,顶岗实习制度不完善。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都普遍认同“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的模式,河南省的高职高专院校也不例外。以本次调查访问的几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几乎每所学校都和校外的物流相关企业建立了联系,但问及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方面,却存在很大不同。总体来说,大多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依然不多。主要是因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致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的作用只是供学生参观学习而已,有的甚至只是简单的挂名。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依旧不清楚具体的物流管理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无法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衔接。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反映当前教学的新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今后应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建设,从全国及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编写一部分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教材,切实推进我省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一直以来,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秉承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为先,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上要增加实践学时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次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予以保证[5]。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与数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相关度较高,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不仅需要一支有过在企业工作经历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跨专业的知识背景,才能广泛开展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倾向招聘既具有企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倾向招聘既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又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现有没有实践经验和跨专业背景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他们深入企业一线实习,让他们真正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流程,同时,可以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掌握更多讲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必备的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从而使其教师在以后的物流实践教学整个过程更加生动与详实,赢得学生的赞誉与认可。
(四)加大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大对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尤其是物流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足额到位。同时,高职高专院校要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实验装备资金投入,可考虑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共建实验室,以避免自身投入经费的不足,进而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五)提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目前,我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省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河南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基地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相关的经费投入没有落实到位。对于校内实训环节,学校要从经费上予以保障,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频率,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从而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综合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行业优势企业等宝贵资源,完善和巩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创造条件。
(六)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为实现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把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河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物流业的发展,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顶岗实习制度”[6]。主要做法可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完成后,由企业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填写“工作经历证书”,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工学结合教育情况进行认定,确保顶岗实习效果;与企业共建“企业标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院与企业对学生共同考核;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建立形成教师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轮岗实践的制度。
[参考文献]
[1]贾晓燕.河南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代企业文化[J].2009,(11):230~232
[2]张世军.高职高专物流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J].2010,(8):124~125
[3]李淑华.构建实验室培养物流人才[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2):46~47.
[4]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205~207
[5]罗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4~45
[6]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32~34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项目编号:2009SJCLX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