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学院金融学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国际上又称为“合作教育”。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其内容涉及合作发展规划、合作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合作理论研究、招生就业、教学实习等方面。它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办公设施、操作技能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对接”,以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漓江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最终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要获得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的教育必须使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于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院要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除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外,还必须有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的职场锻炼和磨练。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支持,学校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二)校企联合办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直接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毕业生毕业到岗后可以尽快上手,成为熟练劳动力,大大缩减企业人才塑造的时间。此外,学校教学资源,包括教室、活动场地、实验室、师资,都可以为企业提供职工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继续教育的场地,学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三)校企合作办学实现“双赢”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企业降低了招生、用人方面的成本;让企业业务骨干走进课堂,按照企业需求参与学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训指导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进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减少学校教学的盲目性。
  二漓江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一)漓江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到目前为止,我院金融学专业已经与较多金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有6家企业与学院签署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协议,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太平洋寿险、招商证券、大华期货、光大证券。还与其他诸如泰康人寿、东方证券等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习或见习岗位提供。无论是已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还是其他友好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主要形式是为学生提供实习与见习岗位。在每年假期企业均会提供一定量的实习岗位。学生可在企业各个岗位轮岗,学习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基本技能。
  实地参观。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还曾安排金融专业学生进行了职场的参观。如东方证券、大华期货。
  人才招聘。中国人寿、太平洋寿险、招商证券、大华期货等企业均在金融学专业和其他专业进行了人才的招聘,现已有11名学生在这些企业就业。
  讲座及宣讲会。学院曾多次邀请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到校举办了讲座和宣讲,主要围绕行业介绍、发展前景及创业心得等主题进行,拓宽学生知识面。
  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师资。金融教研室的老师为一些企业进行过短期的职工培训。
  (二)漓江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特点
  临时性和阶段性。学校目前与企业的合作大部分是临时性、阶段性的,表现为只顾眼前问题的解决,只有在需要落实就业、共建实践基地、顶岗实习等事项时,相关人员才进行沟通,目的性和指向性单一,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人员互相接触不多,能够相互了解更少,不可能持续有效地开展互动合作,自然很难就合作的领域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和磋商。在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当中,一些企业往往是临时性或季节性的业务需要学校的协助,才会寻求学校的帮助。
  企业门槛高。在与学院有合作的企业中,合作的意愿也各不相同。金融行业三大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中,证券类企业由于本身人才流动较大,对人才需求较多,因此合作意愿最大,保险公司次之,银行最小。银行由于行业特点,资金安全要求较高,员工工作压力大,因此极少与学校进行相关实习或教学方面的合作。
  合作形式难以深入。从上述的合作形式可以看到,校企合作仍停留于一些浅层次的合作,尚未达到真正校企合作的内涵和要求。诸如一些较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合作教学等都没有开展,这就形成了有“合”无“作”的局面。
  (三)“校企合作”的重大突破———合作教学
  本学期经过多方努力,金融学专业终于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大华期货与我们达成一致,共同在《期货与期权》这门课程进行合作教学的尝试。校方教师承担课程内容中偏理论部分的教学,企业方派一名业务骨干承担实务部分的教学,并添加课本所欠缺的实战投资技巧和经验、期货行情分析等内容。此次合作教学,大华期货公司表现出了很大的合作热情,不仅为学院提供了免费模拟交易软件还为我们开展实验室教学,公司积极为每位学生申请模拟交易账户,在专业内举办期货模拟交易大赛。通过此次合作教学,大华期货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灌输对期货行业的认识,挖掘物色合适的人才,学生也收获很多,如实际的投资经验和技巧。
  三漓江学院“校企合作”的难点
  (一)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方处于主动方,很多情况下是学校为了学生就业或实习而主动出击。而主动来找学校的微乎其微,企业的合作意愿不高,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且这些浅层次的合作并未融入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发展目标中,这些合作也就可有可无,企业有时会经常担心实习对办公秩序的影响而不愿意接纳实习生或接纳较少,因而导致已建立的实习基地稳定性不高,持续性不够。   (二)教学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
  金融学专业的实习或见习大都在暑假或寒假进行,而企业由于季节性或临时性原因,当需要校方提供协助的时候,都因学生有课程任务而难以抽出大量空闲的时间到企业工作。
  就我们本次课题在与企业方合作进行教学来看,也遭遇这个困难。首先在教学时间上,由于企业方教师同时也有自身的本职工作,教学易与其工作时间冲突,只能在晚上或周末上课,若选择在正常时间上课,又会影响到企业方教师的工作。
  (三)金融学专业超额的招生规模与企业接纳人数的矛盾
  近年来,我院金融学专业学生招生人数屡屡突破计划,目前金融学专业已经达到910人。以2010级为例,学生多达222人,平时其他课程需要分三个班进行教学,而企业方教师本来能抽出时间授课已经是非常难得,而按照目前人数,2个学时的教学内容需要上3遍,共计6个课时,这对于有自身本职工作的企业方教师来说,太过于耗时。因此,我们本次授课进行了折衷处理,将222人只分成两个班进行教学,课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其他的教学实践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随着金融学专业人数逐年增加,在合作教学、实习生接纳、实地参观等方面,企业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人数而让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关于推进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与企业的沟通平台,采用“一对一”或“一对二”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指定每位教师定向与一家企业或两家企业长期联络和沟通,给予一定的联络经费。校方教师在不断与公司的合作与沟通的过程中,争取得到公司领导的支持,将派业务骨干到学校授课,由个人行为转变为公司行为。为解决学生人数多班级多的问题,力争在领导支持下,尽可能每家企业可以聘到2到3名教师。
  依托企业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可以长期聘任企业方教师做客座教授,对于到学校任课的企业方教师,我们为其颁发客座教授的证书。由于企业薪酬主要与能力和岗位挂钩,通常不与职称挂钩,因此企业方教师不能沿用学校的课酬标准。建议按照企业骨干的从业年限制定相应的课酬等级。为提高企业方的积极性,为建议在课程酬劳方面能提高1-2个档次,当然这些都需要学院政策上能够相应的倾斜;教师的招聘改变思路,建议直接面向企业招聘而非面向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参加企业实践,深入企业兼职、挂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企业学到最先进的业务知识,成为真正的与时俱进的“双师型”教师。
  (二)找准双方利益的结合点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业务骨干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对口培养,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工作与教学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切实为企业利益着想。建议学院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为大力提高企业的合作人员的积极性,相应制定合作企业和兼职人员的奖励制度;积极为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加强宣传,利用平时一些学生校内和校外活动的开展,为企业冠名,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中将合作企业作为一个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企业发展进行策划并递呈企业,并协助实施;企业季节性的繁重任务,学校应大力协助。
  (三)加强教学资源的组合
  校企合作深化到一定程度,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共建实训室等形式,实行校企设备共享,加强教学资源的组合。如企业的一些软件可以免费提供给学校,学校可为企业提供场地或软件的支持、师资的支持为企业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资格考试培训等;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践环节的场地支持与专家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晓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其他文献
办公室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是机关办公人员对机关内的重要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实现立卷归档工作.促进该工作的有效执行,保证机关文化文件、档案更完整、更齐全,能够满足档案文件的
独立学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处工作的关键与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人事处工作的质量.随着国家对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断革新,独立学院人事档案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必然发生
摘 要:在报社的日常工作中,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对档案及文件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报社稳定发展。文章针对如何加强报社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强化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报社;档案;文件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1-0133  在报社的日常工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岗人员家庭等低收入群体的学生逐渐增多,使得贫困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贫困生成了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同时国家通过逐年提高贫困生的资助金额、增加贫困生资助名额,帮助更多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这种形势下,贫困生的认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巴西长期以来是将高等教育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教育部将预算的80%投向高等教育领域。知名高等教育机构QS(QuacquarelliSymonds)目前公布了拉美大学排行榜,巴西圣保罗大学高居榜首。在拉美前200强大学中,巴西的高等院校共有65所,是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巴西高等教育的体制与现状  巴西教育制度历经许多年,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政府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确立了现行学制。巴西教
印度是世界上软件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近年来,其软件生产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同期世界软件业的增长率是20%[1]。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则是教育的竞争。印度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近代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现代又同为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信息技术等方面应用人才的培养值得中国高校借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书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被定义为:
在电子商务背景之下,档案管理工作智能化改革受到广泛重视,需要积极应用数字化与自动化方式开展档案管理活动,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系统,积极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化的分析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