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内容]
有一位同学想,如果把喝饮料的吸管变硬,或把吃饭的筷子掏空,不就把“吸”和“夹”这两种功能合在一起,做到一物两用了吗?这个同学的想法称得上一项发明。有的同学想法更大胆,更神奇,他们想发明新型的航天飞机、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桥……你想发明什么呢?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次习作以“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引导学生从生活视野中取材,力求习作中个性和独特的创新鲜活突出。着力诱发情感,激活记忆细胞,多方位多波次轰击学生表象储存仓库,呵护嫩稚的创新萌芽,让学生的记忆表象由模糊变清晰,由单薄变厚重,由遥远变咫尺,由陈旧变新颖,从而促使他们心中的新形象脱颖而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避免作文中的空套话,千人一腔的模式。
2.减少束缚,提供有利写作的空间,自由而有创意地、文通字顺地写出心中的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对话。以石击浪
1.师:老师的卧室,由于朝向的原因,一到中午,就被太阳晒着,室内温度很高,老是休息不好,老师想给房子安一些轮子,让房子能够自动转向,冬天向阳,夏天背阳。真能这样,该多好啊!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方便的事而想改进它呢?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没有更大胆的想法、更神奇的创新呢?
2.学生结合提问,读“习作要求”。想想议议本次习作的范围、重点、要求。
3.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思索自己认为不尽如人意,有待变革、有待创新的地方:日月星辰、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工农生产、环境保护、社会交往、店铺街道、体育健身、居家生活、校园内外……
4.学生说说以上或其他方面引起了自己哪些创新思考,还有哪些别开生面的创新意向。
(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个人展示,小组比拼,全班评优,互相补充完善。)
[点评:“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示例荡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多方面贴近学生生活的诱导,为学生放飞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为后面激活表象进行了“预热”。]
二、多管齐下,激活表象
1.大家在电视、广播、报纸、书本、人们闲谈中,是否知道,我们在幸福生活之余,仍有许多遗憾,课件(或文字)提示:
A.污染的环境(垃圾、黑烟囱、泛白沫的河水、水土流失)。
B.拥挤的交通(蜗牛般爬行的车队、人车争道)。
C.短缺的能源(工厂、住宅停电,汽车缺油)。
D.繁琐的家务(人们被繁琐的家务弄得晕头转向)。
E.沉重的学习(学生在书堆旁昏昏欲睡)。
2.以上这些现象,也许你司空见惯,但你想过没有,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你不想改造它吗?
3.在你的知识领域、生活视野和记忆中,还有什么其他不满意、甚至烦心的事吗?你能针对某件事物的缺陷创造一种先进的东西来替代,超越它吗?如果梦想成真,人们一定会高兴,世界也会更美好。你也会无比快乐!
(学生就上述问题尽情表述,说清自己的创新和别出心裁的发明,并相互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点评。)
[点评:在表象被初步激活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情感投入力度。加快对部分尚在休眠。处于深层储藏表象的叩击频率,瞄准知识领域中的“遗憾”和事物旁逸斜出的“棱角”,让学生驻足细品。记忆中的表象就会逐渐成熟,清晰。当情感和想象合二为一时,新形象就会随旧袁象的改造而凸现、成型、成熟而呼之欲出。]
三、八仙过海,创新形象
1.请大家用各自喜欢的方法表述心中的发明创造。
A.写一写:新事物的名称,特别的样子,神通广大的用途,妙不可言的方便,能解决哪些棘手的问题。
B.说一说:自己发明的依据,什么原因促使自己发明,使用时有何感觉,人们对此的评价,对社会的影响,自己成功后的喜悦。
C.画一画:新事物的样子,使用者高兴的神情。
D.议一议:看自己和别人的发明是否合情理,是否对生活、对社会有益。
E.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对比,看别人的想法有哪些独特之处,能否启发自己,使自己的发明更先进。
(生生互动,取长补短,力求自己的想法新颖、完善。)
2.全班评出最佳的发明方案。
[点评:想象是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旧表象被激活,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最佳时机,及时为学生丰富的想象提供驰骋路径,营造人尽其才、各显其能的施展空间,就会催发学生创新的冲动和倾吐欲。]
四、下笔成文,放飞想象
1.从刚才的展示看,大家都有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请仔细回忆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讨论怎样下笔才能把自己的发明清楚地告诉别人。
2.总结学生发言。
(1)写清“发明”的起因(对某事物的不满或忧虑)。
(2)写清“发明”的经过、名称、样子(重点)。
(3)写清“发明”的用途、优点、对社会的贡献和自己发明后的感受(重点)。
3.学生写作。
[点评:明确写作重点,理顺写作顺序,帮助学生把众多头绪的思想条理化,达到让创新的形象在去粗取精中浮出水面,在提炼中清晰,在自由表达中升华的目的。]
五、展示习作,体验快乐
1.小组内传阅草稿,相互指出句子通顺、错别字等问题,及时更正。
2.结合刚才的习作过程,谈谈自己在构思发明创造中的快乐,写作中灵感闪现的冲动,一吐为快的愉悦。
3.让愿意展示自己作文的同学当堂朗读。
[点评:写作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构思、选材、行文、修改等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体验写作后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评]
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次习作。充分激发了学生情感及想象力,“由情感唤醒记忆,由记忆打开表象,由表象创新形象”的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良性的活跃状态。注意力定格在如何发明创新。
首先,用日常生活举例,引导学生熟知的领域走进遐想,让学生觉得发明创新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需留心观察。接着用生活中熟悉的“缺陷”助其进入深度思索,诱发潜质思维,点燃创新火花。自主取题立意,发明创新。同时,辅之以“写、说、画、议”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各显神通,放胆表述,于轻松中尽情泼洒,在愉快中惬意抒发。“发明创造”这一看似遥远朦胧的题材就会撩开面纱,跃然纸上。学生写作成功的体验也尽在其中了。
有一位同学想,如果把喝饮料的吸管变硬,或把吃饭的筷子掏空,不就把“吸”和“夹”这两种功能合在一起,做到一物两用了吗?这个同学的想法称得上一项发明。有的同学想法更大胆,更神奇,他们想发明新型的航天飞机、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桥……你想发明什么呢?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次习作以“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引导学生从生活视野中取材,力求习作中个性和独特的创新鲜活突出。着力诱发情感,激活记忆细胞,多方位多波次轰击学生表象储存仓库,呵护嫩稚的创新萌芽,让学生的记忆表象由模糊变清晰,由单薄变厚重,由遥远变咫尺,由陈旧变新颖,从而促使他们心中的新形象脱颖而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避免作文中的空套话,千人一腔的模式。
2.减少束缚,提供有利写作的空间,自由而有创意地、文通字顺地写出心中的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对话。以石击浪
1.师:老师的卧室,由于朝向的原因,一到中午,就被太阳晒着,室内温度很高,老是休息不好,老师想给房子安一些轮子,让房子能够自动转向,冬天向阳,夏天背阳。真能这样,该多好啊!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方便的事而想改进它呢?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有没有更大胆的想法、更神奇的创新呢?
2.学生结合提问,读“习作要求”。想想议议本次习作的范围、重点、要求。
3.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思索自己认为不尽如人意,有待变革、有待创新的地方:日月星辰、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工农生产、环境保护、社会交往、店铺街道、体育健身、居家生活、校园内外……
4.学生说说以上或其他方面引起了自己哪些创新思考,还有哪些别开生面的创新意向。
(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个人展示,小组比拼,全班评优,互相补充完善。)
[点评:“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示例荡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多方面贴近学生生活的诱导,为学生放飞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为后面激活表象进行了“预热”。]
二、多管齐下,激活表象
1.大家在电视、广播、报纸、书本、人们闲谈中,是否知道,我们在幸福生活之余,仍有许多遗憾,课件(或文字)提示:
A.污染的环境(垃圾、黑烟囱、泛白沫的河水、水土流失)。
B.拥挤的交通(蜗牛般爬行的车队、人车争道)。
C.短缺的能源(工厂、住宅停电,汽车缺油)。
D.繁琐的家务(人们被繁琐的家务弄得晕头转向)。
E.沉重的学习(学生在书堆旁昏昏欲睡)。
2.以上这些现象,也许你司空见惯,但你想过没有,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你不想改造它吗?
3.在你的知识领域、生活视野和记忆中,还有什么其他不满意、甚至烦心的事吗?你能针对某件事物的缺陷创造一种先进的东西来替代,超越它吗?如果梦想成真,人们一定会高兴,世界也会更美好。你也会无比快乐!
(学生就上述问题尽情表述,说清自己的创新和别出心裁的发明,并相互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点评。)
[点评:在表象被初步激活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情感投入力度。加快对部分尚在休眠。处于深层储藏表象的叩击频率,瞄准知识领域中的“遗憾”和事物旁逸斜出的“棱角”,让学生驻足细品。记忆中的表象就会逐渐成熟,清晰。当情感和想象合二为一时,新形象就会随旧袁象的改造而凸现、成型、成熟而呼之欲出。]
三、八仙过海,创新形象
1.请大家用各自喜欢的方法表述心中的发明创造。
A.写一写:新事物的名称,特别的样子,神通广大的用途,妙不可言的方便,能解决哪些棘手的问题。
B.说一说:自己发明的依据,什么原因促使自己发明,使用时有何感觉,人们对此的评价,对社会的影响,自己成功后的喜悦。
C.画一画:新事物的样子,使用者高兴的神情。
D.议一议:看自己和别人的发明是否合情理,是否对生活、对社会有益。
E.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对比,看别人的想法有哪些独特之处,能否启发自己,使自己的发明更先进。
(生生互动,取长补短,力求自己的想法新颖、完善。)
2.全班评出最佳的发明方案。
[点评:想象是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旧表象被激活,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最佳时机,及时为学生丰富的想象提供驰骋路径,营造人尽其才、各显其能的施展空间,就会催发学生创新的冲动和倾吐欲。]
四、下笔成文,放飞想象
1.从刚才的展示看,大家都有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请仔细回忆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讨论怎样下笔才能把自己的发明清楚地告诉别人。
2.总结学生发言。
(1)写清“发明”的起因(对某事物的不满或忧虑)。
(2)写清“发明”的经过、名称、样子(重点)。
(3)写清“发明”的用途、优点、对社会的贡献和自己发明后的感受(重点)。
3.学生写作。
[点评:明确写作重点,理顺写作顺序,帮助学生把众多头绪的思想条理化,达到让创新的形象在去粗取精中浮出水面,在提炼中清晰,在自由表达中升华的目的。]
五、展示习作,体验快乐
1.小组内传阅草稿,相互指出句子通顺、错别字等问题,及时更正。
2.结合刚才的习作过程,谈谈自己在构思发明创造中的快乐,写作中灵感闪现的冲动,一吐为快的愉悦。
3.让愿意展示自己作文的同学当堂朗读。
[点评:写作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构思、选材、行文、修改等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体验写作后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评]
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次习作。充分激发了学生情感及想象力,“由情感唤醒记忆,由记忆打开表象,由表象创新形象”的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良性的活跃状态。注意力定格在如何发明创新。
首先,用日常生活举例,引导学生熟知的领域走进遐想,让学生觉得发明创新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需留心观察。接着用生活中熟悉的“缺陷”助其进入深度思索,诱发潜质思维,点燃创新火花。自主取题立意,发明创新。同时,辅之以“写、说、画、议”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各显神通,放胆表述,于轻松中尽情泼洒,在愉快中惬意抒发。“发明创造”这一看似遥远朦胧的题材就会撩开面纱,跃然纸上。学生写作成功的体验也尽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