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日常可见许多古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楼榭。你知道古人是如何给这些古建筑取名的吗?一起来看看吧。“楼”从何而来 一种说法是,《说文解字》曰:“楼,重屋也,从木、娄声。”也就是说,楼指的是两层以上的大建筑。另一种说法,《释名·释宫室》解释:“楼,言牖(yǒu)户诸射孔娄娄然也。”射孔,指门窗上可以照射进阳光的孔格;娄娄,空疏也。多层建筑门窗射进的光线更多,室内更显“娄娄然”(空明敞亮),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日常可见许多古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楼榭。你知道古人是如何给这些古建筑取名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楼”从何而来
一种说法是,《说文解字》曰:“楼,重屋也,从木、娄声。”也就是说,楼指的是两层以上的大建筑。另一种说法,《释名·释宫室》解释:“楼,言牖(yǒu)户诸射孔娄娄然也。”射孔,指门窗上可以照射进阳光的孔格;娄娄,空疏也。多层建筑门窗射进的光线更多,室内更显“娄娄然”(空明敞亮),故称“楼”。藏书楼为何称“阁”
古代收藏图书的房子,多称“阁”,著名的有文渊阁、天一阁等。“阁”本义指门开后插在两旁用来固定门扇的长木桩。后引申出“置放”的字义。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解释说:“凡止而不行皆谓之阁。”图书进入藏书楼,是为了收藏,处于搁置不动的状态,故此类建筑物多称为“阁”。天棚为何称“天花板”
天花板即室内顶棚,因特征而得名。“天”,指房子的顶棚位置;“花”,即花纹,说的是房顶的装饰。古代建筑的顶棚多呈棋盘格布置,上绘龙凤、花卉、几何纹样,或做成浮雕图案,故名“天花板”。“阙”是什么样的建筑
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大家都耳熟能详。阙本指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阁。其得名,清代汪中在《述学·释阙》中说:“天子诸侯宫城皆四周,辟其南为门,城至此而阙,故谓之阙。”
“禍起萧墙”的“萧墙”指什么
萧墙即门屏,是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矮墙。古代宫室内当门处有一小墙。客人来时不会直接见到室内的主人,而需要绕过小墙,方可见到。那堵小墙即为萧墙。“亭”之名因何而得
亭子有顶无墙,是一种常见的小建筑物。古代亭常建于路旁或园林之中,以供行人和游人驻足休憩。亭因功能而得名,“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轻风摘自《百科知识》
其他文献
荷塘蛙声,远近蝉鸣,闪闪萤火,漫空繁星,是我们一直盼望的夏天。因为暑假的到来,因为阳光与大海的召唤,因为冰镇西瓜和可以到处疯玩的诱惑,我们沉醉于夏日,并祈求夏天不要结束。 但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忽然有一天,妈妈趁着夏日的晚风带我们去剪头发,剪完头发,意味着新学年就要开始了。我们对长大的感受,就在夏日的一次次升学中变得愈加浓烈。直至有一天,想念像一场阵雨,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而至。让我们开始
旅行、狂吃、睡大觉,还是狂补作业?当新一轮寒冷的超长假期来袭,你准备好了吗?早就没有超长寒假可过的编编们已经做起了白日梦,并给亲爱的意丝们奉上一份“萌攻略”! 寒豆丁: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啊——小寒假 盼望着,盼望着,冬风呼啸起来了,冬雪喧嚣起来了,冬天把冷空气和热火锅推到了我的面前,也把2020年又推远了一点点。说实话,相比于之前对寒假的殷殷期盼,现在豆丁编对寒假的情感又复杂了那么一点点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提高?教学理论工作者与一线的教师都在努力地研究、改革与探索。近年来,笔者对主题读写作了些研究与实践探索,认为它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谈些认识与做法,与同行分享。 一、主题读写的内涵 主题读写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诸如“爱国”“创新”“担当”“崇德”“廉洁”等,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这个“主题”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知识抑或文化,它与生活息息相
目前,关于“真实的写作”有两个研究角度,一个是从写作行为的真实性角度研究,比如李海林老师的《论真实的写作》,另一个是从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角度研究,这是大部分该题目研究者所选择的角度。应该说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应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碰到了许多难题,产生了一些困惑,细细思之,发现“真实的写作”中存在着悖论,殊难解决,在此提出,求教于方家。 有必要说明的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跟考场
听歌时,如果你不看音乐字幕,能保证听到的每一句歌词都是正确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年听错的歌词吧,真是各种搞笑! 拉拉:小时候晚上睡不着,妈妈总是抱着我唱:“我们坐在高高的骨堆(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当时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妈妈要坐在高高的骨堆旁边讲故事呢?难道妈妈要讲鬼故事?為了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小雪花:上小学时,学校的广播里经常放《鲁冰花
20世纪70年代,当时初中晋升高中的录取政策是规定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们姐弟二人,只能有一人读高中。 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让人烦躁不安。午饭时候,父亲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这样,也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
万众瞩目的2009年高考已尘埃落定,由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浙江省新课改后首次自主命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试题特点和教学启示等角度对本次高考的历史试题作些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考查并举 试题充分突出了对历史学科主干历史知识的考查,没有出任何偏题、怪题。一般来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业绩、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组织机构、文物制度和思想文化成果等内容构成
在我六七岁时的一天,村里来了个挑货郎,他挑着一对竹编大箩筐停在路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喊:“兑针兑糖……换针换糖……”大箩筐上头放着纽扣、针、线、哨子、火柴之類的,大箩筐里放着蜡烛、肥皂、白糖之类的。 挑货郎的吆喝声和拨浪鼓的“咚咚”声很快在整个村里蔓延开来,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一大拨人,当然包括我在内。大家叽叽喳喳地问着怎么换,七手八脚地拿着小商品看来看去。 我蹲在大箩筐的边上,
课程标准分为三部分:‘理念、体系和内容。理念是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设计思路等的阐述。体系是指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六个模块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内容是指“课程标准”中具体的学习要点。如果把课程标准比喻成一个人,则理念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体系就像一个人的骨骼,内容就像一个人的血肉。解读历史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首先要触及的是灵魂。 历史课程理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在历史观上
对于生长在牡丹江畔的我而言,最偏爱的便是在秋风渐起时,驻足江边,于流水声中静静地欣赏美妙的落日。 傍晚时分,江面被秋風吹起细小的波纹,抬起头张望,忙碌了一天的太阳,终于要休息了,那爱日落的人便按捺不住期待了。太阳的金光温柔地轻拂着流动的江水,江水把这夺目的光又反射起来,于是一层薄薄的、看似弱不禁风的金黄的雾萦绕在水面上,使人仿佛身处仙境之中。 接着,太阳似乎在一瞬间由金黄变成橙色的了,江水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