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前后贯通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充分认识到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充分认识到文本解读与教学单元整体的有机联系、找准文本解读的有效切入点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进行了探讨。
  语文教师 文本解读 切入点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即是此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如此指出,同时又明确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提供方法论指导,“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本,教师就要做到“正确、准确、有创意”的解读文本。“正确”,即读懂文本包含的有效信息,包括思想情感、语言内容、语言形式等;“准确”,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包括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等;“有创意”,则是强调指要读出个体的独特感受,一是个性化阅读,体现阅读教学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关注最优化的教育价值,毕竟文本是教育化的资源。做到这一点,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关乎教师的人文精神、语文素养、知识能力、逻辑思辨、鉴赏水准等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也是其集中体现,并关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须知,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文本解读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成长的深度。由此亦可见,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一、充分认识到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
  “整体把握”的首要含义,即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教师首先要树立这种意识。任何断章取义、寻章摘句、管中窥豹式的肢解文本、失却大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整体地感知、解读文本,沉浸于作品之中,以个体化的直觉对文本作灵感式阅读和体悟。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怀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肤浅的观点看待这首诗,并无特别之处,无非是节日思亲,与今天的留守儿童节日思念亲人并无大异。但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就会产生新的解读。诗人17岁即远离家乡,寓居长安,本就非常想家,偏又恰逢重阳佳节,所以才有“少年思亲”之感。至此,诗句仍无奇异之处。但接下来,诗人笔锋陡转,设想留在家乡的兄弟们如何牵挂自己——他们登高的时候,一定会意识到少一个人,这实际上也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少年伙伴呢!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进行全诗解读时,就必会解读出全新的味道:诗人年少离家的眷恋是如此浓烈,并且越是年少就越是对“兄弟”之间的聚会怀有非同一般的怀念,这是一般人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文本解读还是带领学生一起作文本解读,都要加强整体阅读,将局部与细节同文章主旨有机联系与结合,通过文字深入解读文章的主旨与意蕴,体悟作者的所思所感与文章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切不可使阅读局限于局部与细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使阅读零散化、碎片化。
  二、充分认识到文本解读与教学单元整体的有机联系
  整体把握到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只是文本解读之第一步。事实上,只粗略翻阅一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语文教材都可以发现,每一篇文章都不是一个孤立地存在,而是整个教材体系与单元教学内容有机组成之一部分。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教学时,必得将对单一文本的解读放置于整个单元机体之中,避免文本解读出现“读偏”现象。
  以《找骆驼》(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组,第16课)一文为例,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的有趣故事。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并在教学单元整体前的文字说明中,明确有文字提示,“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但有教师无视单元文本前的明确文字说明,以为文章重点在于讲解老人的聪明与智慧,并要求学生讲述一个类似的故事。联系单元前相关的文字说明,单元后“口语交际”“写作”“日积月累”等栏目的主题——“观察”与“发现”,以及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花钟》《蜜蜂》与《玩出了名堂》,就可以知道这位教师的理解有些孤立、有所跑“偏”。所以,如果我们仔细研读文本并联系整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就不会出现这种偏离主旨的“偏读”了。
  三、找准文本解读的有效切入点
  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有两个,一个是“情”,一个是“采”。“情”就是思想感情,“采”就是语言文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如果能够找到这样的切入点,就能够对文本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解读,体现出教学的创意与教师的智慧;如果能够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那就是文本解读的最佳切入点,就是展开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最佳“抓手”。
  以《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为例,借助标题,你会看到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如何开天辟地的故事。这是由题目产生的最初的解读。细读、深读课文,我们会看到“开”字的丰富内涵:文章写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这件大事,先写“开天辟地的神奇”,再写“顶天蹬地的顽强”,最后写“盘古创造美丽宇宙的无私”。文章以“开”字为文眼,以“创造”为中心,以丰富的“想象力”为抓手,以斐然的“文采”为载体,生动描绘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衷心赞美了盘古的献身精神。这就是“情”与“采”的有机结合。尤其是文章的第三部分,极其优美的大段排比文字下,包含了作者对盘献身精神的无比敬佩之情。每每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既会被古人的丰富想象所折服,又会被盘古的无私所震撼。
  总之,作为教师,带着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时,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本身的主旨、情感与语言,还要从更大的角度把握文本与教学单元和教材体系的关系,并找准文本解读的有效切入点,才能做到“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进行有效文本解读。这既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文素养的保证,也是语文教师诗意生活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她和他从开花到终成正果,只用了3个月,都是大龄青年了,家人的催问使得他们不得已做出这种出乎意料却合情合理的决定。  结婚后,她才开始慢慢了解他的贫穷和脆弱,他的身体就像捉襟见肘的生活一样不好,勉强出去打工才几天,便累得吐了血。  她喜欢化妆,喜欢各式各样的高档商品,自己微薄的收入无法满足需求,从他那里又得不到声援,她开始讨厌他的存在,渴望另外一种不缺乏物质的生活。  于是,她想去远方读大学,这是她
沙小明期末考得不错,老爸老妈奖励他一起逛街。迎面是一家手机专卖店,两个年轻的女导购员迎上来,对老爸老妈眉飞色舞地介绍起手机。新款手机屏幕大,功能多,买两部手机还送不少话费,老爸老妈心一动,一下子买了两部新手机。  沙小明在一旁看得心痒痒,他的手机还是老爸上次淘汰下来的旧货,屏幕一点点大,还不是智能机,他早就想把这老掉牙的手机给换了。  “爸爸妈妈,你们都有新手机了,旧的手机就给我用吧!”沙小明眉开
管道升是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她的夫君,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  赵孟頫不仅有才华,还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代世孙,后又一直得到元代皇帝的重视。可管道升也毫不逊色,史书上说她聪慧敏捷,仪态端庄,姿色秀美。可拥有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妻子,五十岁的赵孟頫还是起了想要纳妾的念头。  纳妾需要得到原配夫人的同意,所以赵孟頫找管道升商量。听完丈夫的提议,管道升正执笔写字的手忽然就抖了一抖。这许多年来,
一年级是幼小衔接的过渡期,班主任老师可从情感过渡、养成教育、赏识教育、自我管理、活动纷呈以及沟通搭桥几方面入手,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让班级管理赢在起跑线上。  班级管理 幼小衔接 教学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情感过渡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为孩子主要的、必需的活
在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应用“走进生活、学习地理”的教学模式。本文列举了自己实施过的教学案例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  高中地理走进生活《环境保护》初次接触《环境地理》,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满是生活中的地理,却又满是自己未知的领域,每次上课之前总不像上其它地理课那么自信,《环境地理》的课堂上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也是初学者,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其
【摘要】作业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业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科学布置作业,不是简单安排一些题目给学生完成、教师批改,而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科学设计分层作业。  【关键词】教学环节;学习能力;布置作业;作业设计  一、分层布置作业的意义  作业的目的一般在于巩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所学技能、技巧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东部,有着2000年的历史和种种美称,在我们这些远离自然生活多年的人眼里是真正的桃花源。  到达镇远时,已是夕阳西下,古城笼在橘色的阳光里,一块块厚重的青石板在落日下折射着余晖。我们在河边一座吊脚楼坐定,准备先填饱肚子。从餐桌正对的窗里能望清见清澈的舞阳河面,一群全身光溜溜的小男孩在河对岸快乐地嬉戏,一会儿,又一个个地游过河这边来,远远传来的笑语声与河水一样清亮。那些芦苇里游出来的
摘 要 介绍和分析了使用XML相关技术建设网站的过程。  关键词 XML 客户端/服务器 数据交换方式  中图分類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6)06—0049—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CAI课件铺天盖地地进入数学课堂,它确实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但是,数学课堂在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时,在不少地方存在问题或者说走入了误区,有为用而用的;有走马观花,忽视数学本质的;有喧宾夺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质疑与反思。  CAI课件 质疑 观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
嘉宾:文霏万娴  主持:李贤平    首席嘉宾:扶 鹏(南昌向日葵心理咨询室辅导师)    艾佳:  我今年36岁。几年前,已有一家小公司的我和丈夫结婚。那时,我丈夫什么都没有。婚后我们一起打理公司,生意不错,公司在丈夫的手上更加红火。于是,我把公司交给他,自己另外开了一家小公司。可是,我总觉得丈夫在经营上不如自己,常常给他提出建议。  最近,我总觉得丈夫对我比较冷淡,为此我们常常争吵。我怀疑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