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人比喻的风暴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am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师大中文系就读时,讲授当代文学的教授倡导写作中的极简主义,对文本中的象征隐喻之类颇有偏见,认为将生活幻想化和可能化纯属凌空蹈虚。我还记得他举例说,“有一首朦胧诗里写‘小草打了个绿色的喷嚏’,小草如何打喷嚏?喷嚏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种浅陋的修辞完全在戏弄读者”。
  偏见障目。“小草打了个绿色的喷嚏”难道不是如“雨水洗过的良心”一般清新可爱吗?朦胧诗初起之时,这种陌生化的写法必定激发过诗人们对表现对象的新鲜感与间离感,而这种问离的效果更有助于将读者从阅读惰性和所谓规范审美中解脱出来。毕加索曾说过一句看似悖理的箴言:“艺术不是真理,艺术是一种谎言,它使我们认识真理,至少认识到要我们去理解真理。”当代作家们早已从经典现实主义那种对现实的直接摹写和再现转向对内在感受与体验的观照,而个性化的修辞既可形象表达作家的心向、态度、需要、价值观和情绪状态,又可锐化读者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敏感性。“反射镜”式的文字早已使读者审美钝化,而对熟悉事物的粉碎、破坏、修复和再造所产生的震撼效果,虽使人感到不安和折磨,却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文学离不开修辞,尤其是比喻。“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唯如此。歌德在《浮士德》中甚至说,“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广义上说,隐喻无处不在)。虽言之极端,有“无边”之嫌,然比喻用得是否迥然异趣,在小说创作中委实得到了更多的强调。“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性,像海水的船,简单极了。”(萨冈《你好,忧愁》)“天气冷得像巫婆的奶头。”(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博尔赫斯《另一次死亡》)“那些狠巴巴的冷脸,就像用旧的,不流通的银币一样模糊。”(巴尔扎克《高老头》)……读者们读到此类比喻,思想的欢愉和智性的慰藉所荡起的涟漪必定如大拇指疾扫琴弦。
  与比喻界前辈和翘楚相比,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毫不逊色。初读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时,惊诧于大江健三郎拔新领异的比喻。在大江的小说中,比喻像是老树恣肆的根须,熟而生陌,陌而生虑。大江太热爱比喻了,小说中俯拾即是的比喻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或许不是错觉),仿佛不用比喻,他就无法精确而形象地说出他的处境、感受与体验。不管怎么说,比喻客观上成了他的引渡之舟,成了他难以捉摸的不稳定的冥思气质最恰当的载体。
  《个人的体验》主人公的名字“鸟”,即是逃避自我、逃避情感、逃避现实的一类人的象征,隐喻性的名字从而具有了涵盖性和整体性。小说第一句便是比喻,“鸟像野鹿似的昂然而优雅地低头看着陈列架上印制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此时,“鸟”的“怪物孩子”尚在妻子腹中,“鸟”还做着去非洲的梦,而他热爱的非洲地图价格相当于他这个预备学校教员五个月的工资,尽管买不起,屡次来书店凝视非洲地图的“鸟”还是做出了与梦想相衬的优雅姿势。然而,接踵而至的比喻有力而隐蔽地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走向,“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消失得干干净净”。“但鸟的妻子,此时可能正裸着身子躺在橡胶台布上,像一只被击落的山鸡似的紧闭着眼睛。”“鸟战栗地凝神注视着地图的细部……非洲大陆很像是一个垂眉俯首的男人的头盖骨。这个头颅巨大的男人,忧伤地俯望着考拉、鸭嘴兽、袋鼠跳跃奔走的澳大利亚土地。地图下角那幅显示人口分布的微缩非洲图,颇似刚刚开始腐烂的人头;另一幅表示交通关系的微缩非洲图,则是一个被剥掉了皮肤、露出了全部毛细血管的惨不忍睹的头颅。”轰炸式显性比喻隐性推动命运加快露出了它的狰狞面目——“鸟”的非洲梦最终破灭,妻子生下了一个脑袋上长瘤的怪物,“鸟”陷入无法自拔的逃避和堕落的深渊。
  大江不惮于以动植物(尤其是狗、鼠)自比或他比,个性化比喻给我的震撼猛烈而多维。大江比喻的生动性并非仅仅依赖陌生化和新奇感,他超常的洞察力、表现力以及小说内嵌的美学特征和哲学思考尤值得挖掘。他也许是真正“万物平等论”的文字实践者。
  《道德经》里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真的是平等的吗?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动物庄园》,这本反鸟托邦的讽喻式小说,讲述动物农场的一只老猪认为人类是寄生虫,号召动物们起来革命,赶走人类。动物们群起响应,宣布“一切动物皆平等”。而取得统治权的猪们开始享有特权,越来越像人类,并把之前的口号改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平等”。抛开政治上的影射,奥威尔揭穿了所谓众生平等的假象。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说,“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所有修辞亦然。被修辞“加持”的语言,堂奥葱茏,美学意义得到提升。在大江的小说中,比喻更变成了一种策略,将感觉与智性完美结合在一起,世间万物完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无褒贬无边界的通感”。
  《个人的体验》主人公长着一只“像鸟喙一样强有力地弯曲着”的鼻梁,红褐色头发“像燃起的火焰一样直挺地指向天空”,机车从他的头顶通过时,“像是挂在黑色夜空里一头巨大的黑色犀牛”。他有时“像受惊的潮虫一样蜷曲着身子”,有时“像缩回洞穴的螃蟹一样匆忙跑回卧室”,有时“像锅里的炒豆,蹦跳着穿好衣服”,有时“像混进足球场更衣室的处女,低着头哆哆嗦嗦地逃离了客厅”,有时“像糖一样融化在那热度里(医生很细微却很明显的权威式热情)”,有时“像甲虫喝树液一样,非常严肃地喝光了杯里的威士忌”,有时流下一滴“像唾液一样毫无意义的眼泪”……
  大江所用的喻体可谓百无禁忌,以主人公为本体的比喻句喻体即有西红柿、气球、小老鼠、熊、仓库、美洲狮子、鱼、蛔虫、水耗子、通訊机、萎缩的干鱼、逃进袋子里的蛇、吸满水的海绵、刚宰杀的鸡的内脏、绿色小种子等等,看似信手拈来的物象,却充满了灵动与聪慧之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他不赋予任何事物以约定俗成的情感偏见,却又随时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映照物共情同绪。用自然、原始、亲和度较高的初始心观照与呼应自然之物,读者亦享受到修辞带来的晃动、模糊、随性与不确定之美。他是成规定式的亵渎者、叛逆者和破坏者,他刺激了我们渴望变化的那根神经。
其他文献
雪豹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中亚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种,是生活在世界上最高海拔地区动物的典型代表,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扩区建设的环境大使,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
臨近傍晚,妈妈来课外班接我放学,刚到小区楼下,爸爸竟突然打电话告诉妈妈,他现在就在小区南门口。  “什么?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爸爸是中国电建市政集团的工程师,前几天哈尔滨的地铁竣工后,他连家都没来得及回,就飞往深圳参加地铁十二号线轨道项目。这还不到五天,怎么就回来了?与其说是意外惊喜,倒不如说是突然的惊吓!  “爸爸,您不会和我开玩吧!”我接过电话半信半疑地问。“不是开玩笑,你到小区门口看看就知
山路弯弯水清清,  敬酒先敬远路人。  一杯祝您身体好,  二杯祝您万事兴。  ……  我们的汽车还在盘山公路上穿行,密林之中隐约飘来歌声。那是婉转动听的苗族山歌。不用向导预告,我们就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快到了。果然,汽车转过两道弯,眼前豁然开朗,土地平旷。不一会儿,一座颇具特色的苗寨寨门立在眼前。  这里,便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张家塘苗寨了。  山环水绕,美丽乡村。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广西龙
早前,我在“蘭井·嘉熙地客栈”看到过《漓江边》的出版社打样本。封面以空白延展空间,有一条鱼儿和几行手写文字。简单的几笔蓝线,勾勒水中动态。远古的桂林正是一片海,穿梭其中的人们像一条又一条的小鱼,把自己的时光寄放在这里。作者从大千世界中扯出几绺世情,描画出漓江边的慢生活。  后来,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今年七月,我拿到了这本新鲜出炉的《漓江边》,再次读起来。与上次匆忙一瞥不同,这次我几乎都选择夜读,也
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从云南昆明一直通向越南的河内,全长465公里。穿行在深山处的百年铁路,承载的不仅是交通的功能,更凝结着历史、文化与民俗的转变。  摄影师陈长芬先生应法国电力公司亚太区的邀请,用镜头再现了这段铁路、以及铁路沿线滇南人们的生活。存在必留下痕迹。作为殖民主义产物的这条铁路,不仅中国,甚至法国也回避谈及它。然而深藏于云南南部崇山峻岭中,蛇行的列车和铁轨,以及沿线的城镇和百姓,大自然的无
如果我们为荣格的原型理论大致勾画出一幅轮廓,我们可以发现,荣格所理解的“原型”,是超时代、超民族,普遍共存于人类心灵底层的,人们永远不可能直接意识到,然而又可以意识到其起决定性效应的非理性心灵存在。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载体,不能为具体的个体所意识和描述;因而想要具体理解原型,必须借助原始意象。(中介)在原型的传承中,其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型的载体可以是原始意象,也可以是神话、仪式、形象、象征、
是不是被小编吓了一跳?大白天的怎么还有“鬼”了。哈哈,别急别急,让小编慢慢道来。  所谓的“鬼探头”,其实是多年来针对一种交通事故现象的说法。因为一旦出现,对人们有着极大的伤害,也是为了形容它的可怕,逐渐演变成这种听着就恐怖的三字词。生活中我们上学也好,放学也罢,都离不开户外的街路。那么,这个“鬼探头”的交通隐患也就出现了。  “鬼探头”,是指我们在马路行走或者横穿车流时,当身边左右两侧被中小型物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當中最为隆重的日子。我们经常会听到把过春节叫做过大年,这是一年的结束,更是农历新年的开始,而这个“大”字则说明我们特别注重这个节日。  小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过大年对于我们当时来说,真是比任何日子都要重要。  临近大年之前,大人们便早早地打扫起房子来,买年货、写春联……孩子们则放下书本,挨家挨户地串门,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糖果,还可以遇到从他乡回家的长辈或者同龄伙伴,
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业工程师,有散文、随笔、诗歌发表于《广西林业》《桂中日报》等报刊。  母亲和祖母又吵架了,我蹲到屋前门坪边的牡荆树旁,选一张最标准最大的牡荆叶摘下,捻一下细长的叶柄,掌状的绿色叶子在我的手心里旋转,轻轻搓一搓软软的叶片,一股芳香从鼻尖瞬间冲到了头顶,接着弥漫全身,紧张的情绪渐渐消去,心情稍微放松了。  居住在山村岭边,随处可见牡荆树。牡荆树,我们客家人叫牡荆叶,就是柳州人叫的
我三十岁前翻译巴别尔小说《骑兵军》的时候,还没有去过他出生、成长和死去的那些城市,如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基辅以及莫斯科,所以,我不可能读懂他的书,译文亦幼稚可笑。二十年后,我旅俄归来,巴别尔的形象才逐渐在我笔下变得清晰和明朗,他本人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才逐渐丰满和鲜活,栩栩如生地朝我走来。  巴別尔一八九四年生于南俄港口城市的敖德萨(今属乌克兰),而苏联时期没有一部文学档案能说清他的出生日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