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散文选文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决不会难到让人无法读懂的程度。在阅读中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急于找答案的浮躁心态,静气凝神,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基本意思,获得整体理解,而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浏览,尤其不能直接读题干。这看似捷径,实则歧途,永远也不能提高阅读能力。一般地讲,把握散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全文主旨]
可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理清思路脉络]
这是衡量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的标准。
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①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②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③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
[注意研究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①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②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⑤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例题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解析 本文第1段“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揭示”成人不自在。第2段是阐述孙悟空在花果山是“自在”的但又不“自在”,会老死,为追求绝对“自在”,走出花果山,“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打破了“社会”规范;第3段说的是由此受到的惩罚,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第4段写孙悟空自己戴上了“紧箍儿”,接受社会规范,目的是真正的长大成人;第5段写他西天取经中的付出和收获,终成“斗战胜佛”;最后一段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结合文章题目,可以看出,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观点;2、3段是一部分,论述的是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的自由;4、5段是一部分,踏上社会就得接受规范,要想“自在”就得不断“修心”;最后一段收束全文: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示例 第1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2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3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4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点拨 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这是考查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明确全文主旨]
可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理清思路脉络]
这是衡量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的标准。
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①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②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③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
[注意研究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①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②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⑤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例题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解析 本文第1段“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揭示”成人不自在。第2段是阐述孙悟空在花果山是“自在”的但又不“自在”,会老死,为追求绝对“自在”,走出花果山,“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打破了“社会”规范;第3段说的是由此受到的惩罚,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第4段写孙悟空自己戴上了“紧箍儿”,接受社会规范,目的是真正的长大成人;第5段写他西天取经中的付出和收获,终成“斗战胜佛”;最后一段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结合文章题目,可以看出,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观点;2、3段是一部分,论述的是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的自由;4、5段是一部分,踏上社会就得接受规范,要想“自在”就得不断“修心”;最后一段收束全文: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示例 第1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2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3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4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点拨 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这是考查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