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出游,导游需求日益增大,人们对于导游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而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在中职导游教育中除了加强专业课程传授外,还要同时注重对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培训以及导游岗位实训,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真正为日后参与导游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 “课证岗融合”模式;《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317-01
引言
目前随着出游热的持续升温,导游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导游专业素质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职对于《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针对导游职业特点以及对于导游资格证的需求,推行“课证岗融合”模式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也将针对这一教学模式对中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探讨。
一、“课岗证融合”模式教学的意义
《导游业务》课程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教授学生导游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导游专业技能,同时在导游资格证考试中也是必考内容。由于《导游业务》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让学生真正满足导游岗位需求,也不能为日后的导游资格证考试提供帮助,因此推行“课证岗融合”模式教学很有必要。
通过“课岗证融合”模式进行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导游业务》的课本内容,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传授,还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突出日后资格证考试重点,并加强相关知识讲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便形成对于考试的整体印象,并可以根据考试内容合理调整自身学习计划,为日后参与导游资格证考试打好基础。
由于导游岗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还应加强对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训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提前体验日后的工作岗位,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水平,并可以结合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為日后实际上岗工作做好准备,让《导游业务》教学真正发挥作用。
二、当前教学模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能为学生日后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提供帮助,满足当前对于《导游业务》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一教学模式刚刚起步,因此还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计还是不能跳出教材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在无用知识点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效率。
另外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与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相联系,但大多都是一笔带过,教学内容没有突出考试内容,而对于考试重点也没有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甚至会忽略某些考点的教学,导致目前学生对于资格证考试内容把握不充分。
而对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过程与存在不足,主要是受限于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前往景区进行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实训教学效果也就得不到保障,学生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
三、《导游业务》的“课证岗融合”模式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目前《导游业务》“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进行合理地规划,避免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以及导游实际工作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重点,之后再根据教学重点进行合理地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突出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在课堂上在进行此类知识点教学时要加强与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的联系,同时教学内容要向考试需求倾斜,加强对于考试考点的强化教学,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对于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有清晰地整体把握,为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实际需求,让学生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实际,提升教学质量。
而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对于目前的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在进行相关技能学习时可以加强课堂模拟,让学生可以初步把握实际运用的技巧,而在模拟过程中使用分组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也便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加强锻炼。而为了加强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工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情境实验室,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体验景区的工作状态,并适应不同类型景区的工作要求。不过仅在学校进行的实训学习还是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学校还应与周边的景区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景区实地感受工作状态,不同学校间也可以加强合作,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更多的景区进行实习。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引入导游资格证的评分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考试过程,为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四、结束语
目前,导游行业对于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导游资格证考试压力,中职《导游业务》教学面临艰巨的挑战。相关学校需要推广“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优化授课内容,加强与资格证考试的联系,同时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更好地进行日后的导游工作。
参考文献
[1] 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的《秘书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 郭明兰.长沙大学学报. 2016(03)
[2]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吴中江,黄成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2)
[3] 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例[J]. 吴剑豪.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4] 高职院校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朱智慧.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6(02)
[5] 论情景模拟实训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运用[J]. 蒋莉.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6] 导游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构成研究[J]. 谢元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5)
作者简介:李湘芝(1974—),女(汉族),湖南衡山,本科学位,主要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
关键词: “课证岗融合”模式;《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317-01
引言
目前随着出游热的持续升温,导游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对于导游专业素质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职对于《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针对导游职业特点以及对于导游资格证的需求,推行“课证岗融合”模式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也将针对这一教学模式对中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探讨。
一、“课岗证融合”模式教学的意义
《导游业务》课程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教授学生导游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导游专业技能,同时在导游资格证考试中也是必考内容。由于《导游业务》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让学生真正满足导游岗位需求,也不能为日后的导游资格证考试提供帮助,因此推行“课证岗融合”模式教学很有必要。
通过“课岗证融合”模式进行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导游业务》的课本内容,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传授,还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突出日后资格证考试重点,并加强相关知识讲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便形成对于考试的整体印象,并可以根据考试内容合理调整自身学习计划,为日后参与导游资格证考试打好基础。
由于导游岗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还应加强对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训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提前体验日后的工作岗位,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水平,并可以结合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為日后实际上岗工作做好准备,让《导游业务》教学真正发挥作用。
二、当前教学模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能为学生日后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提供帮助,满足当前对于《导游业务》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一教学模式刚刚起步,因此还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计还是不能跳出教材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在无用知识点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严重影响了日常教学效率。
另外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与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相联系,但大多都是一笔带过,教学内容没有突出考试内容,而对于考试重点也没有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甚至会忽略某些考点的教学,导致目前学生对于资格证考试内容把握不充分。
而对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过程与存在不足,主要是受限于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前往景区进行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实训教学效果也就得不到保障,学生专业技能得不到锻炼。
三、《导游业务》的“课证岗融合”模式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目前《导游业务》“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进行合理地规划,避免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以及导游实际工作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重点,之后再根据教学重点进行合理地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突出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在课堂上在进行此类知识点教学时要加强与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的联系,同时教学内容要向考试需求倾斜,加强对于考试考点的强化教学,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对于导游资格证考试内容有清晰地整体把握,为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实际需求,让学生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实际,提升教学质量。
而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对于目前的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在进行相关技能学习时可以加强课堂模拟,让学生可以初步把握实际运用的技巧,而在模拟过程中使用分组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也便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加强锻炼。而为了加强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工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情境实验室,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体验景区的工作状态,并适应不同类型景区的工作要求。不过仅在学校进行的实训学习还是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学校还应与周边的景区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景区实地感受工作状态,不同学校间也可以加强合作,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更多的景区进行实习。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引入导游资格证的评分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考试过程,为日后的考试做好准备。
四、结束语
目前,导游行业对于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导游资格证考试压力,中职《导游业务》教学面临艰巨的挑战。相关学校需要推广“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优化授课内容,加强与资格证考试的联系,同时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更好地进行日后的导游工作。
参考文献
[1] 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的《秘书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 郭明兰.长沙大学学报. 2016(03)
[2]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吴中江,黄成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2)
[3] 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例[J]. 吴剑豪.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4] 高职院校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朱智慧.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6(02)
[5] 论情景模拟实训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运用[J]. 蒋莉.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6] 导游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构成研究[J]. 谢元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5)
作者简介:李湘芝(1974—),女(汉族),湖南衡山,本科学位,主要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