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節好的美术课的标准,往往定位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教学媒体运用巧妙、学法指導到位、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等。这样的一节课放在任何的评价体系里进行定位评价,都是一节不错的课。不过美术学科有其特有的性质特征,在美术课堂上除了以上环节决定一节好课的层次外,课前学生准备学习材料的到位程度,也至关重要。
笔者根据学校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现阶段环境破坏污染现象,特别是生活区废旧包装物等污染环境的废旧材料,萌生了将这些废旧材料巧加利用变成美术课堂上实惠又环保的美术材料的想法。笔者首先向学生提出环保美术材料资源库建设的想法,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资源,集中存放,以备后用。其次,引导学生分享资源,优化资源,节约成本。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保护环境的教育,从而从物质资源保障这一环节,奠定一节好美术课的基础,紧扣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升华美术课堂的品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一、理念渗透,形成共识
环保美术课堂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当前社会大环境对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出发的,也是借鉴目前国内外各级组织开展的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探索经验。
美术课堂作为环保实践活动的载体,就一节课而言,是否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学习过程是否有肆意进行铺张浪费的现象等都是有待考虑的问题。笔者不太赞成使用粮食,如芝麻、红绿豆等材料表现美术作品,因其本身是否在浪费粮食存在学术争议,这是从一节美术课是否以环保为出发点而进行的思考。教师要渗透的理念,是要让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跳出一些环保组织的一般做法,突破单纯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绘制环保宣传画面,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被忽视的废旧物品,及丢弃在环境里、对环境有破坏、无法溶解的材料。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作为环保美术课堂实践的新鲜材料,不仅节约成本,而且非常适用,同时,收集的过程就是践行环保理念的过程。
为了将环保的理念渗透给每一位学生,实践活动初期通过相关视频,向学生传递环境正在遭受着严重破坏的信息,如水质污染、土壤沙化、气候反常等事实情况。通过信息传递让学生发现身边白色垃圾的泛滥、随意焚烧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破坏环境的行为就在眼前不断发生着,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渗透环保理念,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让学生发现一些废旧生活物品,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制作,每个材料都焕发了新的生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环保理念的渗透重在从学生认识上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渐接受运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实践活动的理念,并在心理上形成想用这些材料进行表现的欲望,形成内驱力。
二、发现收集,归类整理
理念一旦传播,学习共识一旦形成,就要进行废旧材料的收集整理了。学生面对众多的生活废旧材料,没有清晰的分辨能力。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可以利用的材料资源。事实上,有些材料资源不能作为环保美术课堂的可用材料,甚至使用还会带来潜在的危害。例如,一位学生家长是护士,他收集的注射用器具,就不能使用,只能作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
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身边可用的废旧材料?首先带领学生梳理生活中废旧物品的种类,如:食品类的废旧物品有食品包装袋、包装盒,玻璃或PVC的容器等材料;穿戴类的有纽扣、拉链、绒线、鞋等材料;工具类的有废旧文具纸张、牙签、勺子、吸管等材料;家居废品类的有衣服夹子、光碟、玩具的零散件等材料;自然类有落叶、秸秆、石子等材料。应该说废旧材料的来源还是比较广泛的,需要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随时注意收集的心。这种发现与收集要贯穿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面对收集过来的琳琅满目的材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整理可以按照材料本身的材质分类保存,并用纸箱存放,纸箱上注明材料的材质,便于后期进行选择取用。按材料分可以分为纸质、塑料、木质、布质和金属材料。不过这样的区分,最终还是把材料箱塞得杂乱无章,使用也不方便。通过实践,后期使用一物一箱的归类整理模式,物品分类清楚,捡挑一目了然。虽然这样归类整理箱子多,占用一定的空间,但学生捡取方便,教师可以根据物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三、主题实践,巧妙利用
材料资源的保障到位,为环保美术课堂的实践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接着就进入确定主题、进行艺术创新再利用的环节。利用环节,一是可以先根据主题,寻找合适的废旧媒介,二是根据现有的废旧媒介,构思可以表现的艺术形象。在实践操作中,一般要根据废旧媒介的材质特点,利用发散性思维,多元地进行形象的表现。如,面对学生手中的圆形材料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这些圆形像什么,或者圆形与另外一个形象的局部特征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启发教学,让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形象和材料之间的特征互通,完成至关重要的主题确立。有的学生说圆像毛毛虫的身体,有的说像七星瓢虫的身体,有的说像猫的头等等,思维活跃,巧妙地借鉴了形象和物体之间的联系。
在巧妙利用材料这个环节,还可以师生共同来探讨,确定教学中需要表现的主题,在材料箱里选择恰当的废旧材料进行表现。例如,在进行“美丽的服装”课堂实践时,其表现主题比较明确,选择废旧材料进行表现的空间就很大。可以是废旧彩色纸张,可以是彩色包装袋,也可以是一些纤维网状材料。总之,激起学生大胆表现的勇气,围绕主题,合理运用材料的色彩、纹路、软硬等特性,把自己对服装的理解与设计表现出来。
四、优势互补,持续发展
环保美术课堂并不只是一节课、一学期的实践课堂,它应该是持之以恒不断研究探讨的一项长期的课堂实践。在未来的美术课堂上应该会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一点尝试和成果,而要紧扣环保美术课堂理念的正确方向,将材料的特点、创新的优势与传统的美术材料,如颜料、水彩笔等传统材料的互补共用。在一些环保美术作品上,一方面要以废旧物品作为主要表现的媒材,另一方面适当进行必要的色彩勾勒,画龙点睛,使环保美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例如,组织学生用落叶进行表现作品时,除了借鉴剪纸的镂空剪刻的方法之外,也可用色彩来装饰树叶,用点线面的元素点缀树叶,这样就把废旧材料与传统美术媒材进行有机的互补,实现环保美术课堂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学校建设环保美术材料资源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实现材料与准备、动机与创作、创意与环保的高度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双沟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笔者根据学校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现阶段环境破坏污染现象,特别是生活区废旧包装物等污染环境的废旧材料,萌生了将这些废旧材料巧加利用变成美术课堂上实惠又环保的美术材料的想法。笔者首先向学生提出环保美术材料资源库建设的想法,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资源,集中存放,以备后用。其次,引导学生分享资源,优化资源,节约成本。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保护环境的教育,从而从物质资源保障这一环节,奠定一节好美术课的基础,紧扣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升华美术课堂的品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一、理念渗透,形成共识
环保美术课堂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当前社会大环境对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出发的,也是借鉴目前国内外各级组织开展的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探索经验。
美术课堂作为环保实践活动的载体,就一节课而言,是否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学习过程是否有肆意进行铺张浪费的现象等都是有待考虑的问题。笔者不太赞成使用粮食,如芝麻、红绿豆等材料表现美术作品,因其本身是否在浪费粮食存在学术争议,这是从一节美术课是否以环保为出发点而进行的思考。教师要渗透的理念,是要让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跳出一些环保组织的一般做法,突破单纯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绘制环保宣传画面,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被忽视的废旧物品,及丢弃在环境里、对环境有破坏、无法溶解的材料。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作为环保美术课堂实践的新鲜材料,不仅节约成本,而且非常适用,同时,收集的过程就是践行环保理念的过程。
为了将环保的理念渗透给每一位学生,实践活动初期通过相关视频,向学生传递环境正在遭受着严重破坏的信息,如水质污染、土壤沙化、气候反常等事实情况。通过信息传递让学生发现身边白色垃圾的泛滥、随意焚烧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破坏环境的行为就在眼前不断发生着,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渗透环保理念,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让学生发现一些废旧生活物品,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制作,每个材料都焕发了新的生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环保理念的渗透重在从学生认识上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渐接受运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实践活动的理念,并在心理上形成想用这些材料进行表现的欲望,形成内驱力。
二、发现收集,归类整理
理念一旦传播,学习共识一旦形成,就要进行废旧材料的收集整理了。学生面对众多的生活废旧材料,没有清晰的分辨能力。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可以利用的材料资源。事实上,有些材料资源不能作为环保美术课堂的可用材料,甚至使用还会带来潜在的危害。例如,一位学生家长是护士,他收集的注射用器具,就不能使用,只能作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
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身边可用的废旧材料?首先带领学生梳理生活中废旧物品的种类,如:食品类的废旧物品有食品包装袋、包装盒,玻璃或PVC的容器等材料;穿戴类的有纽扣、拉链、绒线、鞋等材料;工具类的有废旧文具纸张、牙签、勺子、吸管等材料;家居废品类的有衣服夹子、光碟、玩具的零散件等材料;自然类有落叶、秸秆、石子等材料。应该说废旧材料的来源还是比较广泛的,需要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随时注意收集的心。这种发现与收集要贯穿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面对收集过来的琳琅满目的材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整理可以按照材料本身的材质分类保存,并用纸箱存放,纸箱上注明材料的材质,便于后期进行选择取用。按材料分可以分为纸质、塑料、木质、布质和金属材料。不过这样的区分,最终还是把材料箱塞得杂乱无章,使用也不方便。通过实践,后期使用一物一箱的归类整理模式,物品分类清楚,捡挑一目了然。虽然这样归类整理箱子多,占用一定的空间,但学生捡取方便,教师可以根据物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三、主题实践,巧妙利用
材料资源的保障到位,为环保美术课堂的实践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接着就进入确定主题、进行艺术创新再利用的环节。利用环节,一是可以先根据主题,寻找合适的废旧媒介,二是根据现有的废旧媒介,构思可以表现的艺术形象。在实践操作中,一般要根据废旧媒介的材质特点,利用发散性思维,多元地进行形象的表现。如,面对学生手中的圆形材料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这些圆形像什么,或者圆形与另外一个形象的局部特征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启发教学,让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形象和材料之间的特征互通,完成至关重要的主题确立。有的学生说圆像毛毛虫的身体,有的说像七星瓢虫的身体,有的说像猫的头等等,思维活跃,巧妙地借鉴了形象和物体之间的联系。
在巧妙利用材料这个环节,还可以师生共同来探讨,确定教学中需要表现的主题,在材料箱里选择恰当的废旧材料进行表现。例如,在进行“美丽的服装”课堂实践时,其表现主题比较明确,选择废旧材料进行表现的空间就很大。可以是废旧彩色纸张,可以是彩色包装袋,也可以是一些纤维网状材料。总之,激起学生大胆表现的勇气,围绕主题,合理运用材料的色彩、纹路、软硬等特性,把自己对服装的理解与设计表现出来。
四、优势互补,持续发展
环保美术课堂并不只是一节课、一学期的实践课堂,它应该是持之以恒不断研究探讨的一项长期的课堂实践。在未来的美术课堂上应该会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一点尝试和成果,而要紧扣环保美术课堂理念的正确方向,将材料的特点、创新的优势与传统的美术材料,如颜料、水彩笔等传统材料的互补共用。在一些环保美术作品上,一方面要以废旧物品作为主要表现的媒材,另一方面适当进行必要的色彩勾勒,画龙点睛,使环保美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例如,组织学生用落叶进行表现作品时,除了借鉴剪纸的镂空剪刻的方法之外,也可用色彩来装饰树叶,用点线面的元素点缀树叶,这样就把废旧材料与传统美术媒材进行有机的互补,实现环保美术课堂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学校建设环保美术材料资源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实现材料与准备、动机与创作、创意与环保的高度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双沟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