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兼顾策略、认知状态和能力的CD-CAT选题方法

来源 :心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CD—CAT测验需要同时诊断被试的解题策略、认知状态并评估被试的宏观能力时,就需要在选题过程中兼顾这三个测量目标。用两种不同方式将多策略香农熵(MSSHE)指标与Fisher信息量相结合,提出多策略情境中的“带有信息量的有序度”指标(MSDWI)选题法与“先用MSSHE后用Fisher信息量”的两步选题法。基于多策略RRUM模型(MS—RRUM),将这两种方法与随机选题法在不同属性数量条件下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当属性数量为4个或6个时,两步选题法在策略判准率、认知状态判准率和能力估计精度三个方面都有最佳的效果。
其他文献
生命知觉指人们将客体加工为可以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的认知过程.ASD者基于运动线索的生命知觉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运动信息整合能力不足、生物运动的心理物理阈限较高以及具有补偿性加工.相关理论假设从神经病理、认知加工及脑结构和功能障碍层面进行解释.未来应强化运动线索的多通道整合研究,并重视多种方法的研发与使用.
中庸是中国人的核心文化心理特质,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理想中庸和现实中庸.对理想中庸的理论研究能够夯实现实中庸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庸具有相互融通的三维内涵:执两用中,用中为常道,中和可常行.中庸具有德性的本质规定性,显现为三个方面的文化心理特征:执两用中的中庸认知,执中致和的中庸情感,刚柔并济的中庸人格.中庸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礼仪制度是中庸实践的客观根据,籍由观照本心所作出的道德判断是中庸实践的主观根据,择善而固执是中庸实践的现实路径.
Q矩阵标定是实施认知诊断评估的前提,已有Q矩阵修正方法并不太适合测验中已知属性向量的题目数较少的情形。根据拓展Q矩阵理论中可达阵R列与简化Q阵列存在布尔"或"关系,在一定认知假设下,率先提出可达阵R与简化Q阵的潜在反应列存在布尔"与"关系,并由此提出基于可达阵的Q矩阵标定方法。研究显示:在已知一个可达阵下,当可达阵项目的猜测或失误参数在.20以下且待标定项目的项目参数约在.30以下时,新方法所得Q矩阵元素返真率基本在.90以上,并且真实Q矩阵与估计Q矩阵下被试分类准确率差异很小;对于含5个属性的独立结构,
基于属性平衡的CD-CAT选题策略能够保证每个认知属性被相当数量的题目测量,从而提高被试属性判准率,传统的基于属性平衡的选题策略包括MMGDI法和MGCDI法。本文针对传统的基于属性测量次数平衡选题策略进行改进,提出4种新的基于属性平衡的选题策略:RMGDI、RMCDI、SE-RMGDI、SE-RMCDI,前两种为基于属性测量次数平衡,后两种为基于属性测量精度平衡的选题策略。模拟研究表明:(1)定长CD-CAT条件下,短测验中,MMGDI表现最好,而长测验中,SE-RMGDI和SERMCDI的表现优于传统
Karelitz(2004)和詹沛达等(2016)认为1个多分属性内部(Lk+1)个水平的关系相当于Lk个部分满足线型层级关系的二分属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多分属性模型与二分属性模型的判准率,从而验证多分属性与二分属性间是否存在以上关系。结果表明:当属性个数较少时,两个模型的模式判准率相当,随着属性个数增加,多分属性模型的模式判准率高于二分属性模型的模式判准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多分属性与二分属性之间确实存在以上关系,但两者并非完全等价,二者间的差异随着属性个数增加更加明显响。
SPT是增强了项目特异性信息还是增强了项目关联性信息一直是SPT效应研究的主题。研究从项目特异性信息和项目关联性信息两个层面综述了SPT效应编码机制的相关研究。在项目特异性信息方面,研究剖析了SPT增强项目特异性信息加T的具体内容、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以及SPT增强项目特异性加工的原因。在项目关联信息方面,研究分类梳理了情景关联、项目与环境的关联、学习项目之间的顺序关联以及类别关联在SPT效应中的作用。未来研究应着手从项目特异性信息方面探讨SPT效应的加工机制。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运用无启动的同一字判断延迟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汉字刺激质量和频率是否具有交互作用。行为结果显示,刺激质量和频率在反应时上存在交互作用。脑电结果显示,重度模糊诱发了更大的N250和N400,且刺激质量和频率在N400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是,汉字刺激质量和频率在反应时和N400上存在交互作用,表明在汉字识别中存在高低层次间的交互加工,支持交互激活模型。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交流中的人际神经同步机制,并将人际神经同步作为研究社会交流的一个神经指标,这对于揭示社会交流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心理理论和镜像神经系统的角度,分析社会交流中神经同步的认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这两套机制是否因交流目的、对象、形式或内容的不同,而在不同的脑区表现出神经同步,进而引发了不同认知机制的争议;以及这两套机制各自或协同工作适用的情景和任务。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采用驾驶经验分组2(年轻新手驾驶员,年轻有经验驾驶员)X危险类型2(明显危险,隐藏危险)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年轻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经验优势是否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一个基于真实交通情境视频的驾驶员危险知觉任务,对27名年轻新手驾驶员和22名年轻有经验驾驶员进行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总体上,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次数比年轻有经验驾驶员更少,反应时间也更慢。两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差异,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来源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说
相对于参数化的方法,本研究根据题目测量模式关系开发出ICC指标,并提出基于理想得分的ICC指标法进行Q矩阵估计。MonteCarlo模拟研究与实证研究发现(1)基于理想得分ICC指标法估计Q矩阵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属性个数越少、基础题个数越多,估计效果越好。(2)相对于以往方法—D。统计量的方法,ICC—IR法效果更好,并且是一种非参数化的方法,计算简单快捷。(3)实证数据分析表明,ICC-IR法估计的Q矩阵在模型拟合度上也优于D2统计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