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顾颉刚创立的“古史层累说”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适用于中国古史研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古代史的研究。本文以“古史层累说”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毕达哥拉斯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以及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进而通过这个具体个案的研究,来论证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顾颉刚 “古史层累说”理论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 阿波罗神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更以“古史辨”派的大旗而闻名于世。他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命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古史层累说”的理论。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强烈震动,不管是当时的专家还是后来的学人,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尽管这一理论是针对中国古史研究而创,但却在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内具有普遍适用性。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对“古史层累说”的世界意义未曾给予充分重视,更未有人将这一理论带出中国古史研究领域,在世界古代史领域内进行相关研究或探讨,亦无人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具体研究中检验和论证它的普遍适用性。
笔者在多年从事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史也带有“古史层累”的特征。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490年)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就可以成为一个运用“古史层累说”理论并证明这一理论具有世界意义的例子。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这并非完全缘于他实有的学说和思想,更多的是他死后的传说和名声。据说,他述而不著,并禁止门徒外泄其学说,以至于他的身世和学说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是个迷,这为后世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后世的传说中,诸多他人的思想和活动被附会到毕达哥拉斯的身上,使他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学说越来越完备、地位越来越提升,以至于被神化为下凡救世的阿波罗神。毕达哥拉斯的形象演变,恰好符合顾先生提出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等说法。笔者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献中,对有关毕达哥拉斯的材料进行顾颉刚式的梳理,将其作为“古史层累说”应用到世界古代史领域内的个案研究。此为草创之作,必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早期的凡人形象
顾颉刚先生指出,在古史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同理,我们现代人无法获知毕达哥拉斯当时的“真确的状况”,只能找到关于他的最早记述。关于毕达哥拉斯的早期材料,流传下来的大概有20条左右;尽管为数不多,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勾勒出毕达哥拉斯的原初形象。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最早记述,是与毕达哥拉斯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色诺芬尼(Xenophones,约公元前570—480年)留下来的,他曾专门讽刺过毕达哥拉斯。他讲道,毕达哥拉斯看到一只被人鞭打的小狗便起了怜悯之心,对那人说:“住手,不要再打它了,我一个朋友的灵魂寄居在它身上,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如果这个故事有事实根据的话,我们可以从这则材料中看出,毕达哥拉斯相信灵魂不灭、能够转世寄生于其他生物体上。清高自傲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公元前540—480年)也曾批评过毕达哥拉斯,“博学并不能教人以智慧,否则就教给赫西俄德和毕达哥拉斯,或者也教给色诺芬尼和赫卡泰乌斯了。”他似乎是在讽刺毕达哥拉斯的宗教信仰或关于诸神的认识,因为他将毕达哥拉斯和赫西俄德并列,而将色诺芬尼和赫卡泰乌斯并列,前两者较为关心信仰问题,后两者的兴趣在于现实世界。卡俄斯的伊翁(Ion of Chios,大约活跃在公元前490年左右)也提到过毕达哥拉斯知晓关于灵魂死后命运的知识,在一次谈到费雷居德(Pherecydes ofSyros,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老师)时,说“拥有天生的男子品质和谦逊,虽已去世,但他(费雷居德)的灵魂却愉快地活着;如果贤明智慧的毕达哥拉斯发现了真理,并且正确解读了人类命运的话。”。这3则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宗教信徒,相信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的学说。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宗教活动及其思想,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20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材料。首先,毕达哥拉斯成立了一个宗教性质的社团,向入社者宣讲永生学说,声称他们通过修行能够获得永生,并能到达一个极乐世界享受一切福祉。其次,他的学说有一个埃及渊源。希罗多德不点名地指出,一些希腊人将埃及的灵魂不灭和转生轮回思想带到了希腊并变成了自己的学说。在这些希腊人当中,大概包括毕达哥拉斯。安提丰(Antiphon,公元前480—411年)则明确提出毕达哥拉斯到过埃及,并且还带去了萨摩斯僭主波吕克拉特(Polyeratcs)写给埃及法老阿玛西斯(Amasis)的介绍信。毕达哥拉斯不仅去过埃及和学习埃及语,还与巴比伦的占星家(chaldeaens)以及波斯的索罗亚斯德教祭司(magi)一起交游;并且,后来还在克里特拜访过宙斯的坟墓伊达洞。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身世,赫拉克利特提供了最早的信息。他说“毕达哥拉斯,墨涅撒尔库斯(Mnesarehus)之子,致力于研究和探寻而远胜于他人,并攫取所爱、冠以己名以彰显博学,却有斧凿之痕”。希罗多德沿用了赫拉克利特的这个说法。鼎盛年处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雅典作家赫尔米普斯(Hermippus)对此也表示认同,并在《论毕达哥拉斯》一书中记载毕达哥拉斯和门徒们帮助阿格里根图姆人与叙拉古人作战回撤时,被杀死在一片豆地边上。此外,还有一则有趣的材料,昔兰尼的阿里斯提普斯(Arisfippus ofCyrene,约公元前435—360年)在他《论物理学家》一书中坚称:“他之所以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是因为他讲出的真理就像德尔菲神谕(Pythianoracle)一样绝对正确”。在他看来,毕达哥拉斯的原名并非毕达哥拉斯,至于他原来叫什么名字,阿里斯提普斯也没有进一步指出。
在希腊世界,毕达哥拉斯以博学著称,不管是批评者还是赞扬者都承认这一点。不过,一些作家却指责他的博学不过是江湖伎俩,记载了被偏爱毕达哥拉斯的学者所有意回避或试图否认的故事。伊翁说,毕达哥拉斯将自己写的几首诗托名于俄耳甫斯,是为了具有更高的权威。"赫尔米普斯则对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更猛烈的批评,说他仅仅是一个会使诡诈的普通人,用类似于色雷斯人撤尔莫克西司的骗人手法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赢得了广泛的威望,被人们奉为神圣。“这两则材料与赫拉克利特对毕达哥拉斯的指责遥相呼应。
从这些早期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毕达哥拉斯是萨摩斯人,墨涅撤尔库斯的儿子;他是一个宗教领袖,通晓灵魂和死后命运,坚信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并创立了一种类似俄耳甫斯教的神秘宗教。同时,他还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智者,智力超群、学问广博。不过,所有材料都没有提到毕达哥拉斯是神之子或神本身,也没有什么行奇迹的传说。可见,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他只是被当作
关键词:顾颉刚 “古史层累说”理论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 阿波罗神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更以“古史辨”派的大旗而闻名于世。他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命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古史层累说”的理论。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强烈震动,不管是当时的专家还是后来的学人,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尽管这一理论是针对中国古史研究而创,但却在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内具有普遍适用性。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对“古史层累说”的世界意义未曾给予充分重视,更未有人将这一理论带出中国古史研究领域,在世界古代史领域内进行相关研究或探讨,亦无人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具体研究中检验和论证它的普遍适用性。
笔者在多年从事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史也带有“古史层累”的特征。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490年)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就可以成为一个运用“古史层累说”理论并证明这一理论具有世界意义的例子。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这并非完全缘于他实有的学说和思想,更多的是他死后的传说和名声。据说,他述而不著,并禁止门徒外泄其学说,以至于他的身世和学说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是个迷,这为后世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后世的传说中,诸多他人的思想和活动被附会到毕达哥拉斯的身上,使他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学说越来越完备、地位越来越提升,以至于被神化为下凡救世的阿波罗神。毕达哥拉斯的形象演变,恰好符合顾先生提出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等说法。笔者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献中,对有关毕达哥拉斯的材料进行顾颉刚式的梳理,将其作为“古史层累说”应用到世界古代史领域内的个案研究。此为草创之作,必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早期的凡人形象
顾颉刚先生指出,在古史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同理,我们现代人无法获知毕达哥拉斯当时的“真确的状况”,只能找到关于他的最早记述。关于毕达哥拉斯的早期材料,流传下来的大概有20条左右;尽管为数不多,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勾勒出毕达哥拉斯的原初形象。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最早记述,是与毕达哥拉斯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色诺芬尼(Xenophones,约公元前570—480年)留下来的,他曾专门讽刺过毕达哥拉斯。他讲道,毕达哥拉斯看到一只被人鞭打的小狗便起了怜悯之心,对那人说:“住手,不要再打它了,我一个朋友的灵魂寄居在它身上,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如果这个故事有事实根据的话,我们可以从这则材料中看出,毕达哥拉斯相信灵魂不灭、能够转世寄生于其他生物体上。清高自傲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公元前540—480年)也曾批评过毕达哥拉斯,“博学并不能教人以智慧,否则就教给赫西俄德和毕达哥拉斯,或者也教给色诺芬尼和赫卡泰乌斯了。”他似乎是在讽刺毕达哥拉斯的宗教信仰或关于诸神的认识,因为他将毕达哥拉斯和赫西俄德并列,而将色诺芬尼和赫卡泰乌斯并列,前两者较为关心信仰问题,后两者的兴趣在于现实世界。卡俄斯的伊翁(Ion of Chios,大约活跃在公元前490年左右)也提到过毕达哥拉斯知晓关于灵魂死后命运的知识,在一次谈到费雷居德(Pherecydes ofSyros,传说中毕达哥拉斯的老师)时,说“拥有天生的男子品质和谦逊,虽已去世,但他(费雷居德)的灵魂却愉快地活着;如果贤明智慧的毕达哥拉斯发现了真理,并且正确解读了人类命运的话。”。这3则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宗教信徒,相信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的学说。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宗教活动及其思想,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20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材料。首先,毕达哥拉斯成立了一个宗教性质的社团,向入社者宣讲永生学说,声称他们通过修行能够获得永生,并能到达一个极乐世界享受一切福祉。其次,他的学说有一个埃及渊源。希罗多德不点名地指出,一些希腊人将埃及的灵魂不灭和转生轮回思想带到了希腊并变成了自己的学说。在这些希腊人当中,大概包括毕达哥拉斯。安提丰(Antiphon,公元前480—411年)则明确提出毕达哥拉斯到过埃及,并且还带去了萨摩斯僭主波吕克拉特(Polyeratcs)写给埃及法老阿玛西斯(Amasis)的介绍信。毕达哥拉斯不仅去过埃及和学习埃及语,还与巴比伦的占星家(chaldeaens)以及波斯的索罗亚斯德教祭司(magi)一起交游;并且,后来还在克里特拜访过宙斯的坟墓伊达洞。
关于毕达哥拉斯的身世,赫拉克利特提供了最早的信息。他说“毕达哥拉斯,墨涅撒尔库斯(Mnesarehus)之子,致力于研究和探寻而远胜于他人,并攫取所爱、冠以己名以彰显博学,却有斧凿之痕”。希罗多德沿用了赫拉克利特的这个说法。鼎盛年处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雅典作家赫尔米普斯(Hermippus)对此也表示认同,并在《论毕达哥拉斯》一书中记载毕达哥拉斯和门徒们帮助阿格里根图姆人与叙拉古人作战回撤时,被杀死在一片豆地边上。此外,还有一则有趣的材料,昔兰尼的阿里斯提普斯(Arisfippus ofCyrene,约公元前435—360年)在他《论物理学家》一书中坚称:“他之所以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是因为他讲出的真理就像德尔菲神谕(Pythianoracle)一样绝对正确”。在他看来,毕达哥拉斯的原名并非毕达哥拉斯,至于他原来叫什么名字,阿里斯提普斯也没有进一步指出。
在希腊世界,毕达哥拉斯以博学著称,不管是批评者还是赞扬者都承认这一点。不过,一些作家却指责他的博学不过是江湖伎俩,记载了被偏爱毕达哥拉斯的学者所有意回避或试图否认的故事。伊翁说,毕达哥拉斯将自己写的几首诗托名于俄耳甫斯,是为了具有更高的权威。"赫尔米普斯则对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更猛烈的批评,说他仅仅是一个会使诡诈的普通人,用类似于色雷斯人撤尔莫克西司的骗人手法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赢得了广泛的威望,被人们奉为神圣。“这两则材料与赫拉克利特对毕达哥拉斯的指责遥相呼应。
从这些早期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毕达哥拉斯是萨摩斯人,墨涅撤尔库斯的儿子;他是一个宗教领袖,通晓灵魂和死后命运,坚信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并创立了一种类似俄耳甫斯教的神秘宗教。同时,他还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智者,智力超群、学问广博。不过,所有材料都没有提到毕达哥拉斯是神之子或神本身,也没有什么行奇迹的传说。可见,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他只是被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