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营造探究氛围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一次教研探讨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诸多领域进行深入改革。我们经过广泛的调研发现,许多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的“讲授式”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主“讲”,学生却被动地“受”。因而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的思维、视野、活动也受到制约,思维无法多层次发展。恰好此时新课程改革也在全国紧锣密鼓地推行着,本地区也作为新课标的实验区域。因此,我们组织了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讨小组有计划地学习、研讨新课标的有关理论及指导思想,集思广益,制定了新的教学活动模式:针对旧式教学的种种弊端,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标准》,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教师的职能是组织学习,利用教材引导、点拨、纠错,把思维的空间归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为尽快地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从而一种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基本形成——动态课堂教学。它以“创设情景问题——自主探索思维——反思与应用”为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学”为主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引”为辅的辅助作用。这种动态教学把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全面给予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且自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维、拓展想象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景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兴趣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日常生活中我们更离不开数学,所以利用教材内容巧妙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兴趣。
  恰当的问题情境必需具有:(1)符合学生的认识现实(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奥苏伯尔说过,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2)研究的问题应当是关键性的和本质性的,即富有数学的认识价值,能够引发程序性知识的学习;(3)建构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操作、实验、观察、抽象、概括等活动。例如,关于相似形认识的学习:方案①利用《历史》或《地理》课程中相同内容但不同大小的挂图,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照片的冲扩原理。方案②利用学生身上所穿的校服提问引入:为什么所穿的校服的码数不一样?不同的码数在衣服上休现什么方面的变化?以此达到引导学生由观察到认识相似形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感知相似的存在并理解,这能更有效地诱发学生对学习相似形这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又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我让学生讨论“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50次后有多高?”再让学生做若干次对折尝试,最后再告诉他们结果。学生听后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想不到答案竟比从地球到月亮的距离还要长。这样,他们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也意识到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他们对问题情景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思维
  自主探索是指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的什么样的认识过程。波利亚曾提出数学学习过程原则:“学习一开始是探索阶段”。以往因应试教育而重视“几何的逻辑推导,代数的运算技巧,关注解题的一招一式”而大大地制约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拓展,所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常常会遇到知识和方法上的困难和障碍。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主动地拓展数学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与探究性。例如,初中数学的一个简单问题:
  判断:-a是负数( )
  学生一开始会毫无顾忌地说“对”,但随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后又会产生疑问,也有可能是正数(当a为负数时)。到了这环节,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了,教师适当地点拨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这一问题又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a也有可能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0(当a=0时)”。他们也就有足够的机会给予探索问题的多面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反思程度,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同时,适当配合新课标中部分有探索性的小游戏,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激活课堂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也能很好地加强对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如,初中新课标中的“抢30小游戏(两人轮流从1开始往后报数,每次最少报1数、最多报2个数,谁先报到30谁就赢)”。可以先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组织课堂活动,感知游戏表面呈现的是公平性;再以摆擂台的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对阵,以绝对的胜数显示问题的内在本质(不公平性)。在这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该怎样才有把握保持胜利呢?”老师可提示从30倒推理,使学生提炼出:“要抢到30,应先抢到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进入了更加深入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对乐谱进行简单的识记,能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知识独立认谱、识谱,最后达到自己能够独立创作一些简单乐谱的水平。这对于不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因此,我们要注意教学上的方法。本文分析一些识谱教学上的误区,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音乐;识谱教学;对策研究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变得更加忙碌,而音乐
【摘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四方面阐述了在朗读指导中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提高素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各年级的
【摘要】蒙台梭利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特色的教学方式而被公认为高品质的幼儿教育。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转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本文阐述了在蒙台梭利教学法开展过程中,对如何依托幼儿园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科学投放材料,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融入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学法
【摘要】网络与德育这一课题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结合众多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笔者也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但无论环境多么复杂,德育始终是塑造人的过程,德育工作者应当将社会有利因素整合起来,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小学;德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号召全国人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心灵教育则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针对滋养学生心灵的教育展开探讨,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将德育渗透其中的做法。  【关键词】心灵滋养;诚信;分享;尊重;合作  一、心灵教育的含义和必要性  何谓“心灵教育”呢?心灵教育指的是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摘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设计多样的预习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预习形式  叶圣陶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案,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自行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学生在老师授课之前,先熟悉老师要讲的内容,对所
【摘要】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体验,构建多样的课堂,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本文就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多样的课堂总结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课堂;充实体验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重视技巧,轻视体验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教育,重视认字、识字拼音、写作、阅读等技巧的培养,但是却缺乏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关注。单纯的技巧讲述,虽然能够让学生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以学生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学习好坏,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让学生更注重学习,但抑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科目是小学教学的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如何任渗透品德教育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是非观
【摘要】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精巧高效、生动有趣的知识快餐,突出重点,化繁为简,为小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提供有效途径,更是打破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微课可以放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多个阶段,面对不同阶段,如何在微课制作中进行教材解读,本文从“精炼知识点、深化重难点、全面教学点”三个方面对在微课制作中如何进行教材解读展开探究。  【关键词】微课;解读教材;精炼知识点;深化重难点;全面教学点  见
【摘要】提高初中阶段学生化学阅读能力,其基本方法是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点与解题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将化学实例与解答化学题相结合。笔者针对提高初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同行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阅读能力;策略  化学在初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它有很多相对较难的知识点,需要结合阅读才能很好地理解。“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不仅仅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