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姆雷特》兼具丰富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这部作品不仅显示出莎士比亚深刻的思想,而且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本文就《哈姆雷特》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颂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戏剧采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现实,渗透着他对人文主义与人性思索的智慧。他的作品立足于社会现实,运用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本质。其悲剧以塑造丰富复杂的性格,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著称。莎士比亚擅长描绘处于特殊情境中的悲剧主人公与敌对势力的冲突或内心的折磨和斗争,反映他对于时代与人性的思索。他的作品自诞生以来,对欧洲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震撼着各国读者的心灵。《哈姆雷特》充分展示了莎士比亚在描绘人性方面的精湛技术。表现了他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人性世界的探索智慧。它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伟大奇葩。笔者在此对其主要艺术特点表进行分析。
一、复杂而丰富的人物性格造就经典的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哈姆雷特复杂性格的塑造和描写上。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人物,是人物内心冲突和痛苦的集中表现。他是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形象。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生长在开明君主的宫廷。青年时代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学习期间有着美丽的爱情和友谊,对人有着美好的评价。他感情丰富,拥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哈姆雷特曾经是一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那时的他是“快乐的王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人生怀有美好愿望的善良正直、才德兼备的优秀青年,却连遭父亡母嫁、叔父篡位的三重打击。亲人的罪行,奸人的横行,以及小人的助纣为虐,使他一度对人世失去了兴趣,精神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他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犹疑不决。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认为自己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的报仇欲望还是很强烈。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自己认准的责任表现得优柔寡断。他自己也拿不准父亲的灵魂到底是真的,还是鬼魂的化身?这一情况是他内心冲突的第一要素。对他而言,复仇并不只是走向他的叔父,拔出剑向他刺去那么简单,而是一场艰难的思想斗争。他本来有好几次机会杀死仇人,但由于思想矛盾,他一次次在实施复仇的过程中反复想着“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去复仇,却又迟迟不肯行动。当他面对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人生价值的思考。一方面他害怕自己杀人的末日审判,另一方面他要掩盖自己的这种懦弱,让他不复仇的行为在道义上讲得过去。但在遇到切实的问题的时候,他却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哈姆雷特将他的复仇过程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的过程。
从《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复杂、思想深刻、感情丰富的形象。他面对矛盾,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他不曾停止过探索和搏斗。而他的身上又闪现着人类自身难以克服的某些弱点。由于性格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的因素,哈姆雷特这个形象十分深奥,难以理解。这也正是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在。
二、诗性而华丽的语言成为戏剧文学的珍品
歌德认为:“莎士比亚是用生动的语言来感动人的。”莎士比亚是个语言巨匠,他十分善用优美韵致、具体生动、新颖鲜活、智慧的语言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被他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动得忘记了自己。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清规戒律,将庄重的旧体剧诗,自由明快的无韵诗、抒情诗,机智、幽默、富有哲理色彩的独白与对话结合起来,用语丰富多彩,达到了高度的形象化和个性化。例如:奥菲莉娅发现哈姆雷特“疯”了时,怜爱又沉痛地说:“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这段抒情话韵致优美,生动形象,令读者在和奥菲莉娅一起惋惜的同时又非常享受这些言语的美。它不仅表现了奥菲莉娅对哈姆雷特的深情,而且表现了作者赋予哈姆雷特这个人物的一切理想品质和精神境界。悲剧人物的语言既有悲伤的特点,更有对罪恶的尖刻讽刺的杀伤力。作品中用凄美犀利的语言写道:“载负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一个点缀着金黄色的火球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哈姆雷特对母后改嫁给奸王深感痛心和愤懑,与好友提到这件事时他讥讽地说:“这是一举两便的办法,霍拉旭!葬礼中剩下来的残羹冷炙,正好宴请婚筵上的宾客。”作品中还有很多这种用词讲究且极具讽刺意味和杀伤力的语句。
莎士比亚作为语言巨匠,其语言还具有高度个性化、哲理化和诗韵化的特点。总之,莎士比亚戏剧蕴意广博的思想、多姿多彩的形式为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巧妙而跌宕的情节设置极富戏剧张力
《哈姆雷特》情节生动,丰富多彩。情节的丰富性表现在它描绘的生活面很广阔,从宫闱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造反等场面。剧中除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外,作者还描写了哈姆雷特的爱情,真诚的友谊,以及友谊的背叛等情节,使整个戏剧情节更生动曲折,耐人寻味。在描写生活时,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以悲剧场面为主,但加入了一些喜剧场面,莎士比亚把悲剧和喜剧、庄严与幽默巧妙结合于故事情节发展之中,使剧情生动活泼,色彩丰富。例如大臣波洛涅斯训诫子女的场面;掘墓人煞有介事的幽默谈话;哈姆雷特与剧中人的部分对白。以及他捧着国王的弄人骷髅头评说,等等,都很富喜剧效果。作者还善于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即以零星片段的介绍、交待或描述令观众或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营造大量丰富的故事情节。这样的写作技巧,把全剧的结构和容量大大扩充,令戏剧的内容生动,色彩斑斓。此外,剧作者在剧中还精心构织了许多精彩漂亮的戏剧场面,来强化情节生动性的效果。
四、结语
《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出色、优美的作品,使人回味无穷。作品里复杂而丰富的人物性格,曲折动荡的故事情节和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对白,成就了这部经典的文学珍品。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它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不愧是莎士比亚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
关键词: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颂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戏剧采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现实,渗透着他对人文主义与人性思索的智慧。他的作品立足于社会现实,运用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本质。其悲剧以塑造丰富复杂的性格,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著称。莎士比亚擅长描绘处于特殊情境中的悲剧主人公与敌对势力的冲突或内心的折磨和斗争,反映他对于时代与人性的思索。他的作品自诞生以来,对欧洲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震撼着各国读者的心灵。《哈姆雷特》充分展示了莎士比亚在描绘人性方面的精湛技术。表现了他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人性世界的探索智慧。它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伟大奇葩。笔者在此对其主要艺术特点表进行分析。
一、复杂而丰富的人物性格造就经典的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哈姆雷特复杂性格的塑造和描写上。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人物,是人物内心冲突和痛苦的集中表现。他是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形象。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生长在开明君主的宫廷。青年时代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学习期间有着美丽的爱情和友谊,对人有着美好的评价。他感情丰富,拥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哈姆雷特曾经是一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那时的他是“快乐的王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人生怀有美好愿望的善良正直、才德兼备的优秀青年,却连遭父亡母嫁、叔父篡位的三重打击。亲人的罪行,奸人的横行,以及小人的助纣为虐,使他一度对人世失去了兴趣,精神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他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犹疑不决。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认为自己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的报仇欲望还是很强烈。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自己认准的责任表现得优柔寡断。他自己也拿不准父亲的灵魂到底是真的,还是鬼魂的化身?这一情况是他内心冲突的第一要素。对他而言,复仇并不只是走向他的叔父,拔出剑向他刺去那么简单,而是一场艰难的思想斗争。他本来有好几次机会杀死仇人,但由于思想矛盾,他一次次在实施复仇的过程中反复想着“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去复仇,却又迟迟不肯行动。当他面对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人生价值的思考。一方面他害怕自己杀人的末日审判,另一方面他要掩盖自己的这种懦弱,让他不复仇的行为在道义上讲得过去。但在遇到切实的问题的时候,他却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哈姆雷特将他的复仇过程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的过程。
从《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复杂、思想深刻、感情丰富的形象。他面对矛盾,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他不曾停止过探索和搏斗。而他的身上又闪现着人类自身难以克服的某些弱点。由于性格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的因素,哈姆雷特这个形象十分深奥,难以理解。这也正是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在。
二、诗性而华丽的语言成为戏剧文学的珍品
歌德认为:“莎士比亚是用生动的语言来感动人的。”莎士比亚是个语言巨匠,他十分善用优美韵致、具体生动、新颖鲜活、智慧的语言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被他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动得忘记了自己。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清规戒律,将庄重的旧体剧诗,自由明快的无韵诗、抒情诗,机智、幽默、富有哲理色彩的独白与对话结合起来,用语丰富多彩,达到了高度的形象化和个性化。例如:奥菲莉娅发现哈姆雷特“疯”了时,怜爱又沉痛地说:“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这段抒情话韵致优美,生动形象,令读者在和奥菲莉娅一起惋惜的同时又非常享受这些言语的美。它不仅表现了奥菲莉娅对哈姆雷特的深情,而且表现了作者赋予哈姆雷特这个人物的一切理想品质和精神境界。悲剧人物的语言既有悲伤的特点,更有对罪恶的尖刻讽刺的杀伤力。作品中用凄美犀利的语言写道:“载负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一个点缀着金黄色的火球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哈姆雷特对母后改嫁给奸王深感痛心和愤懑,与好友提到这件事时他讥讽地说:“这是一举两便的办法,霍拉旭!葬礼中剩下来的残羹冷炙,正好宴请婚筵上的宾客。”作品中还有很多这种用词讲究且极具讽刺意味和杀伤力的语句。
莎士比亚作为语言巨匠,其语言还具有高度个性化、哲理化和诗韵化的特点。总之,莎士比亚戏剧蕴意广博的思想、多姿多彩的形式为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巧妙而跌宕的情节设置极富戏剧张力
《哈姆雷特》情节生动,丰富多彩。情节的丰富性表现在它描绘的生活面很广阔,从宫闱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造反等场面。剧中除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外,作者还描写了哈姆雷特的爱情,真诚的友谊,以及友谊的背叛等情节,使整个戏剧情节更生动曲折,耐人寻味。在描写生活时,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以悲剧场面为主,但加入了一些喜剧场面,莎士比亚把悲剧和喜剧、庄严与幽默巧妙结合于故事情节发展之中,使剧情生动活泼,色彩丰富。例如大臣波洛涅斯训诫子女的场面;掘墓人煞有介事的幽默谈话;哈姆雷特与剧中人的部分对白。以及他捧着国王的弄人骷髅头评说,等等,都很富喜剧效果。作者还善于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即以零星片段的介绍、交待或描述令观众或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营造大量丰富的故事情节。这样的写作技巧,把全剧的结构和容量大大扩充,令戏剧的内容生动,色彩斑斓。此外,剧作者在剧中还精心构织了许多精彩漂亮的戏剧场面,来强化情节生动性的效果。
四、结语
《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出色、优美的作品,使人回味无穷。作品里复杂而丰富的人物性格,曲折动荡的故事情节和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对白,成就了这部经典的文学珍品。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它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不愧是莎士比亚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