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艺术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更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关键词: 艺术教育;和谐;校园文化
一、创新艺术教育管理
首先实现传统管理观念向现代管理观念的转化 ,达到管理效益的最优化。重视效能管理 ,重视整体优化管理 ,做好整体规划和统筹兼顾 ,重视导向、激励。其次完善常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实施艺术教育,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障,把艺术教育固定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实现艺术教育的制度化。一是要做到全面统筹学校的艺术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艺术教育整体改革方案和创建规划,将艺术教育作为主要办学特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做到定期总结,保证学校的每一项艺术活动都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地展开,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在措施上狠抓艺术教育任务的落实,明确定位艺术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地抽查,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课的教研课,夯实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二、增强艺术教育开展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
(1)精心设置艺术课程。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规划的总体发展要求设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除按要求开齐开足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外,还应开设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逐一进行摸底,分门别类设置课程,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如文学欣赏、声乐、舞蹈、器乐、绘画、书法等兴趣课,吸引大批学生参加,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观察、体验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学生,以形成相应的能力。定期举办艺术节,展示艺术教育成果。
(2)改革艺术学科课堂教学,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艺术潜能。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艺术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即艺术学习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艺术教学过程中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比如,学生对艺术的体验,就是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获得审美体验就是艺术教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结果。由此可见,强调重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并非不考虑教学效果,而是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的、全新的艺术感觉,促进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叠纸、剪纸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利用课件播放相关音乐、图片,动听的旋律,美轮美奂的作品随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创设审美情境,使教学过程能按艺术的规律运转,从而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与艺术审美过程的完美统一。
(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选修课及课外小组活动,发展学生个性。艺术教育,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本身有些方面的教育难以课程化,又不能搞昙花一现,必要的常规活动是最基本保证,学校应把课堂教学活动与选修课及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并成为学生约定俗成、乐意去做的活动。如每周各类活动课按时开放,定期训练或举办不同规模、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演讲、歌咏、合唱、舞蹈、小品、课本剧、学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等。利用“六一”、“国庆节”、“元旦”“清明”重大节日,学校举办各类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这些美育实践活动,会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实践,学生们能说会道、能唱会跳、会学习、会娱乐,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三、推进其它学科改革,注重学科相互渗透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师的职责,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参与艺术教育。“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提升艺术素养,追求健康生活,与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科都息息相关,课堂教育的原则,就是坚持艺术性、主体性、创造性。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艺术因素,应用艺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创造,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各科教学的情感化、艺术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审美愉悦,培养出高理想与高情感相互平衡协调发展的人才。从广义的艺术教育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服饰到表情,从兴趣到爱好,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仅从艺术的种类来说,就包括语言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应用艺术、综合艺术等。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切入,渗透艺术教育,如语文课对语言文字的美感教育;数学感受数字之美;自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劳动感受创造之美;思品体验做人之美……在要求教师参与艺术教育,各学科在渗透艺术教育的同时,还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组建教师合唱队等,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艺术素养。
总之,在顺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刘莎莎.论艺术教育的渗透性.歌海,2009(1)
[2] 董学文.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人学与现代化,1999
[3] 刘清伟.艺术教育合作学习教学初探[J].天府新论,2008
关键词: 艺术教育;和谐;校园文化
一、创新艺术教育管理
首先实现传统管理观念向现代管理观念的转化 ,达到管理效益的最优化。重视效能管理 ,重视整体优化管理 ,做好整体规划和统筹兼顾 ,重视导向、激励。其次完善常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实施艺术教育,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障,把艺术教育固定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实现艺术教育的制度化。一是要做到全面统筹学校的艺术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艺术教育整体改革方案和创建规划,将艺术教育作为主要办学特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做到定期总结,保证学校的每一项艺术活动都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地展开,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在措施上狠抓艺术教育任务的落实,明确定位艺术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地抽查,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课的教研课,夯实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二、增强艺术教育开展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
(1)精心设置艺术课程。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规划的总体发展要求设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除按要求开齐开足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外,还应开设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逐一进行摸底,分门别类设置课程,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如文学欣赏、声乐、舞蹈、器乐、绘画、书法等兴趣课,吸引大批学生参加,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观察、体验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学生,以形成相应的能力。定期举办艺术节,展示艺术教育成果。
(2)改革艺术学科课堂教学,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艺术潜能。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艺术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即艺术学习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艺术教学过程中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比如,学生对艺术的体验,就是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获得审美体验就是艺术教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结果。由此可见,强调重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并非不考虑教学效果,而是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的、全新的艺术感觉,促进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叠纸、剪纸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利用课件播放相关音乐、图片,动听的旋律,美轮美奂的作品随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创设审美情境,使教学过程能按艺术的规律运转,从而达到艺术教学过程与艺术审美过程的完美统一。
(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选修课及课外小组活动,发展学生个性。艺术教育,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本身有些方面的教育难以课程化,又不能搞昙花一现,必要的常规活动是最基本保证,学校应把课堂教学活动与选修课及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并成为学生约定俗成、乐意去做的活动。如每周各类活动课按时开放,定期训练或举办不同规模、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演讲、歌咏、合唱、舞蹈、小品、课本剧、学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等。利用“六一”、“国庆节”、“元旦”“清明”重大节日,学校举办各类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这些美育实践活动,会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实践,学生们能说会道、能唱会跳、会学习、会娱乐,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三、推进其它学科改革,注重学科相互渗透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师的职责,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参与艺术教育。“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提升艺术素养,追求健康生活,与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科都息息相关,课堂教育的原则,就是坚持艺术性、主体性、创造性。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艺术因素,应用艺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创造,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各科教学的情感化、艺术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审美愉悦,培养出高理想与高情感相互平衡协调发展的人才。从广义的艺术教育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服饰到表情,从兴趣到爱好,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仅从艺术的种类来说,就包括语言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应用艺术、综合艺术等。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切入,渗透艺术教育,如语文课对语言文字的美感教育;数学感受数字之美;自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劳动感受创造之美;思品体验做人之美……在要求教师参与艺术教育,各学科在渗透艺术教育的同时,还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组建教师合唱队等,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艺术素养。
总之,在顺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刘莎莎.论艺术教育的渗透性.歌海,2009(1)
[2] 董学文.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人学与现代化,1999
[3] 刘清伟.艺术教育合作学习教学初探[J].天府新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