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的有效知识。本文旨在探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小学科学这门课的有效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合理吸收。
  一、引言
  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使孩子们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初就能够发展起对自然以及对自己周围的世界的理解,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获得重要的和可迁移的科学概念,这样才能适应知识膨胀和复杂的环境。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现象:学生动手机会多了,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表面上看,似乎体现了课标中所指出的“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效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实效性又如何?经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甚为低效,无法承担起有效传播科学知识的基础作用。而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实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科学一线教学中的实践经历,谈几点认识和看法,希望能够对于各位同仁有一些参考。
  二、积极切实的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一)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我们的教材也曾指出,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科学教學活动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组织学习活动。
  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将课程的教学起点设置过高,只会使得教师的授课变得像天马行空,而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根本无法达到真实的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在课程设计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入手,授课效果定然会迥然不同。
  (二)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田园地里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构造和生长环境;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三、对探究材料的选择要落在“实”处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科学课中的探究效果不明显,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探究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出具有再生力的科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探究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1)探究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实验箱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搜集实验材料。(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4)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
  四、注重科学探究的引导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
  (二)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三)科学课教学要强化实验探究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要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策略,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人“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价值,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只有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探究才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科学也就是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爱好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进行探究,对于学生将来对科学的研究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怎样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就是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但是在
语音增强的主要目的是从带噪语音信号中提取尽可能纯净的原始语音信号。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语音信号增强算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型的教育教学技术已经逐步融入我们的各门课程教学活动。这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合理、正确的使用,给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惊喜,它真正地丰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维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快乐,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准确地掌握电子白板的特征,突出其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更具趣味性、生动性,这样就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感,获得良好的语文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采购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以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县级政府采购刚刚铺开,在加大政府采购的监督力度,减少暗箱操作,促进
《动物的卵》的教学设计,通过观察生、熟鸡蛋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认识卵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在胚的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青蛙卵的观察,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外。  一、教材分析  学生之前了解了植物繁殖的知识,由植物的种子过渡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时,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活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探究了植物的繁殖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对自己熟悉的鸡蛋的观察探究得到新的知识。  二、设计思
教学是教师各显神通的行为,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一些经过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方向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每学段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应达到什么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从《课程标准》里都能找到明确的依据。正因为《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重大,它更成为教师招聘或职务晋升考核时
本文分析转型期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要体现高职特色,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要注重文献资源建设多元化,要突出特色馆藏,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