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合作交流,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开展学习。同时,既要同伴合作、共同参与,又要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索中提高,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培养交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教学
借鉴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方法,设计自主—合作式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为保证学生自主、主动、合作式阅读学习的进行,现就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1.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怵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例如我校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描写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后,心中充满了景仰,完全陶醉于自己的“再创造”中了,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人民英雄的不朽精神吗?此时,学生已有了高亢的情绪,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有的还充当了小导游,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结构、碑文和主题等。他们充分享受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阅读学习的乐趣。这就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要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勤阅读、勤思考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地去学、去思、去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全面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再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法,提高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性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获知。
2.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创设条件,提供学生间合作交谈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我才能,而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参与,才能促进个性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探究,努力寻找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形式多样,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独创性
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
4.诱导教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落实“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理念,克服传统教学单调的做法,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平等交流。尽可能少采用“总结—例题—练习(模仿性)—巩固”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质疑—猜测—交流—验证”的教学过程。
5.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六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小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总之,我们要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正好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科]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第4版).课程教材改革之路,2000-1-3.
[2]语文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教学
借鉴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方法,设计自主—合作式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为保证学生自主、主动、合作式阅读学习的进行,现就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1.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怵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例如我校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描写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后,心中充满了景仰,完全陶醉于自己的“再创造”中了,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人民英雄的不朽精神吗?此时,学生已有了高亢的情绪,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有的还充当了小导游,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结构、碑文和主题等。他们充分享受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阅读学习的乐趣。这就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要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勤阅读、勤思考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地去学、去思、去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全面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再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法,提高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性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获知。
2.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创设条件,提供学生间合作交谈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我才能,而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参与,才能促进个性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探究,努力寻找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形式多样,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独创性
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
4.诱导教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落实“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理念,克服传统教学单调的做法,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平等交流。尽可能少采用“总结—例题—练习(模仿性)—巩固”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质疑—猜测—交流—验证”的教学过程。
5.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六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小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总之,我们要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正好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科]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第4版).课程教材改革之路,2000-1-3.
[2]语文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