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初三复习效益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9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更对提高初三复习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初三物理作业模式,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做作业,老师批改作业,然后针对共性问题在课上进行讲解,学生再去订正.
  1初三物理作业批改的原状
  1.1不能及时反馈
  当前初中物理教师满工作量一般要担任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每班都会有50多个学生.这样教师每次要批改200本以上的作业,批改好这些作业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加上初三老师为了学生的升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再加上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听课、开会……忙得团团转,因而有的老师不得不将当天的作业带回家去批,这样就不能及时批好,反馈给学生.
  1.2不能反馈全面
  作业的目的是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大多数情况下的批改只能如“蜻蜓点水”一般,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也不能对学困生的作业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对学生的错误之处做有效的批阅.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发下来,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如此反馈,不全面,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1.3不能及时校正
  有时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已过了几天,反馈时间过长,加上初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1.4不能体现价值
  传统的批改方法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教师对学生作业采取“包批”的办法,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教师批改作业这一教学过程中,没有调动出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激励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而且,这种批改方式,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关键的师生对话过程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有效发挥,不能提高初三复习的效益,作业越来越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也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应该赋予作业批改新的内容和功效,共同达到教学相长.我选择自己所教的四个班中的两个班做为实验班,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班,对初三物理作业的批改做了一点尝试.
  2改进物理作业批改的一点尝试
  2.1格式要求
  要求在每题后留出一定的空行,一般留3到4行,我们将之称为“理解平台”,老师和学生均可以在这写上需要交流的内容.
  2.2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物理成绩的优中差划分成学习小组,共八组,组间是均衡的.因班级人数原因,每组有六人或七人,六人的组编号为ABCDEF,七人的组为ABCDEF1F2,每组A同学属于基础最好的优生,为组长,B同学基础较好,以此类推.A同学和F同学结成对子,B同学和E同学结成对子,C和D结成对子.
  2.3采用分组批改法
  要求学生在第二天早晨将作业本交于组长处,组长负责收齐并初步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杜绝不交、不做、空做情况.然后组长将本组作业情况汇总到课代表处,课代表负责把作业的整体情况告之老师,老师总体把握作业情况,如确有未交和未做的学生,由老师进行处理.然后教师将参考答案分发到组长处,组长先根据参考答案自己核对作业(因组长是优生,所以一般很少有错).之后组长将本组其他成员的作业进行批改,然后将作业本和参考答案一并发给组内同学,让同学自行核对.如果有错题,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进行“自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如果还不能理解,则必须寻求自己的对子的帮助,由对子分析讲解给他听,直到理解,也可请教老师.并将自己做错的原因、正确解答、体会和要咨询老师的问题写在“理解平台”栏内(用另一种颜色的笔书写,以便区别).在这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做错的学生必须将自己做错的题目讲一遍给自己的对子听,然后对子在他做错的那题上签名.最后课代表再将学生的作业本收齐,交给老师.此时,教师只需整体把握反馈情况,看看“理解平台”上的内容,对于共性的问题作集体评讲和强调.
  2.4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加减分制度
  对做的比较好的组进行加分,对完成情况不理想的组进行必要的减分,并对做的不够好的学生找其谈心,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和集体观.
  3这种方式的初步效果
  (1)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对“你认同这种作业批改的方式吗?”这一问题,有86%的学生选择了“认同”,14%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没有一个学生选择“不认同”的,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认同这种方法的.对“通过这种方式,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这一问题,学生写道:“通过我讲给对子听这种方式,使我加深了对物理的理解,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了”;“我开始有的题目做错了,我的对子讲给我听后,我好像有点懂了,然后再通过我讲给他听,我觉得我豁然开朗了.”;“我以前觉得物理难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批改、小组合作的方式后,我觉得物理好像也不难嘛”.而且,通过测验,实验班的物理成绩也确实比对照班的成绩要高出一截.
  (2)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由于学生不但做一遍作业,而且通过讲解给对子听这种方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领悟、对照、讲解促进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自我反思的能力.
  (3)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了.在成绩有了进步、尝到甜头后,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并不像过去那样感到抽象和乏味了,正如有的学生说:“这样做,虽然每天多花十多分钟,但收获得多.” ;“在这种小组批改、互助理解的过程中,我开始知道所以然了.”
  (4)促进质疑和争辩.在对子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是同学讲解,听的同学也敢于提问和质疑,在生生互动之中,双方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这既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争辩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同组同学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风气.
其他文献
图1是碰撞装置的实物图,大球跟小球的质量之比为3∶1.以下只用平面图表示.  见图2,两个大球处于静止状态,给两个小球的初速度为2v0,两小球转动半周后跟两个大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忽略连杆的质量,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  其中v1为第一次碰撞后小球的速度,v2为第一次碰撞后大球的速度.即碰撞后两球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见图3.  根据圆周运动规律,两根连杆相向运动各四分之一周在竖直位置时四个球发
笔者最近在一次物理教学研讨活动中,连续听了几堂“光的折射”(苏科版8年级上册)研究课,感触很深,课上的引入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样的素材,处理方法和出发点也不同.引入究竟应有怎样的地位与功能,怎样的引入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与教”,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  引入1在《折射》一课,教师先播放了一个荒岛求生,叉鱼的视频.从反复叉不到鱼到最终叉到鱼.然后,请学生尝试现场叉鱼.结果学生以失败告终,教师提出,要想
通常我们在判定磁场对电流作用力方向的时候采用的是左手定则,这种方法实用且直观,然而初学者往往容易与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和右手定则相混淆,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错误.笔者发现还有一种方法比左手定则更加简单、实用,现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1 判定安培力方向的另一方法  如图1所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通电直导线,试判断导线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我们发现空间中同时存在了两个磁场,一个是匀强
2010年,我校承担了“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援助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西部项目青海省教师置换脱产、短期集中培训492人的培训任务。我校成立项目
何为探究?探究就是探寻、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过程.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教学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涵义: 1.
我喜欢小动物,所以我经常把自己变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rn有时候,我是一只鸡,我会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像一个大大的鸡蛋,然后让妈妈把我抱在怀里孵一会儿.哈哈,没过多久,我就
2012年4月自海南省发布雷电红色预警信号以来,至8月份相继有新疆、河南、山东、重庆也发布了该信号,人们的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谈“雷”色变,常常联想到曾发生过的伤亡事件和严重灾害.随着人们对雷电的不断研究,需要对雷电的灾害和功绩进行客观评价,只有全面、辨证地看待这一自然现象,才能更好地宣传科普知识,科学防御.近年来,各地都加强了雷电预警、宣传指导和主动防御,减少了灾害,保证了正常
现在中、高考的评卷基本都是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其实在很多大中城市这种评卷形式已扩展至日常教学的每一次考试.网上阅卷系统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实现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网上评卷的一种现代计算机系统.网上阅卷具有公正、准确、高效的特点,该系统可以实现传统阅卷方式下的所有功能,而且能确保阅卷质量,有效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水平.笔者在物理教学中长期使用该系统获得了一些启发与大家共享如
1 5月份的两个美妙自然景观1.1 超级月亮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北京时间2012年5月6日11时35分,天空中出现了“超级月亮”.“超级月亮”的出现是由月亮运行的轨道决定的.和很多天体的运行轨道一样,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相对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月球在绕地公转时与地球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的.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近地点”,反之则是“远地点”.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