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上好写作指导课,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提高写作能力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小学六年级的一次作文指导课——《写相互关爱的事》为例,谈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的几点实践性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作文教学;指导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越发难,论理与事实不符,因为手机、网络的普及,学生与外界的接触面广了、知识面宽了、新鲜事物接触得多了,作文素材“呼之即来”才对,可是学生对作文畏惧有加,看到作文题“望而生畏”,学生的习作“豆腐块”现象严重,典型的没话可写、没话可说、有话也不会说。
这种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师生两方面的事,对于教师而言,缺乏写作的过程性指导是主要的。因此,探讨过程性写作指导的策略有必要且重要。
下面,以《写相互关爱的事》为例,谈谈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优美习作的几个途径。
一、明确要求,审准题意
“写作要求”是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的前提,许多学生作文“提笔就写”,最后不知所以然,“跑题”“离题”者居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写作要求的重要性,但习作前,教师或者用多媒体将写作要求直接呈现给学生,或者口述写作要求,作文教学不乏“给予”“灌输”的弊端。如这篇习作前,多数教师会直接给出作文要求:
(1)写相互关爱的事;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怎样发生、如何发展的;
(3)注意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描写。
笔者对这个被多数教师容易忽略的环节,不采用“一言以蔽之”的做法,而是在这个环节上“做文章”,先让学生反复读写作要求,让他们自己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具体说说这次写作的具体要求,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对这个要求细化为:
(1)这篇作文以写事为主;
(2)所写的事,应反映作者和文章的主人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中心);
(3)应注意事情的发生发展和过程以及细节描写。
这样,学生明确了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了文章的主题,为写好这篇习作埋下了伏笔。
二、巧引妙导,激发兴趣
学生明确了写作要求,引导学生激发其写作兴趣、产生想写的欲望是作文指导的重心。
1.巧妙析题,引发思考
《写相互关爱的事》写作前,教师不能简单说应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应该怎样写,不能怎样写。通过熟悉、具体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笔者首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委婉、动听的歌曲,为写作课堂增添了活力。笔者又循循启发:生活中“爱”的故事,我们身边时时有,但需要我们注意观察。我就亲眼目睹了咱们班发生的一件关于“爱心”的事:上周二,咱们班的林×脚扭伤了,上楼时一瘸一拐,好不容易爬到了二楼,突然又摔了一跤,再也走不动了。我刚想上前帮忙,咱们班的班长跑了过来,关心地问“没伤着吧,要不要去医院?”确定林×没大碍,又把林×背到了教室里……
故事讲到这,教室里顿时掌声响成一片,毋庸置疑,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是送给助人为乐的班长的。笔者继续引导: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咱们身边,只不过你没有留心、没有搜集素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只要你有心、用心,这类事处处皆有。你能想一想、说一说你亲眼看见的、亲身经历的“关于爱的事”吗?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让你把你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事写下来,你会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入手,精彩地叙述完整這件事?从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
2.依托教材,指导写法
常规作文教学,教师忽略读写结合的环节,写作课就是写作,虽然注重写法的指导,也是空头理论,与阅读文章很少联系。而借助于学生熟悉的阅读文章,谈写作方法,最容易让学生接受。
如这个习作前,让学生再次重温《詹天佑》的写作特点——细腻的描写。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要结构——接受任务、开凿隧道、遇到困难、设计路线、克服困难、提前竣工等;找出描写詹天佑心理描写的句子、找出詹天佑动作行为的词语和句子、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等,再次与学生一起探究和揭示文章的主题: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这样,依托教材实例,启发学生再次明确文章应注重主题的提炼、注重人物描写的细腻、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等,为自己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佳作荐读,诱发感悟
小學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意到“下水作文”,可以让学生“仿写”,学会如何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为学生的习作,展现一幅“宏图蓝本”,也提供“临摹”的依据,但“下水作文”也使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笔者认为,佳作荐读,可以既起到“下水作文”的作用,也具有“佳作欣赏”之效,避免雷同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发生。
如写作之前,教师呈现给《作文选》上的六年级满分作文的习作《爱满心头》,让学生仔细反复阅读这篇习作。讨论:你认为这篇作文该满分吗?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教师再提出具体的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事?
(2)文中的人——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3)这件事描写具体,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你学会了什么?
佳作欣赏使学生更加明确这类作文如何写,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开头、结尾和写好主体部分。
通过以上层层引导,这篇习作,学生会有写作的欲望,不再“难为无米之炊”,不再“有米难炊”,学生心中的“爱”便跃然纸上、情满笔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每一次单元习作的要求、结合每一次作文训练,有效指导,从审题到写作素材的搜取到写作的方法等,都创新思路,为学生的写作打开思维之窗,为提高习作水平助一臂之力,让学生写作起来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王文启.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写作能力:浅谈作文指导课教学过程的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7).
[2]温艳洁.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6(77).
[3]钱冬.拓宽思路,开阔视界: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之我见[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4(12).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作文教学;指导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越发难,论理与事实不符,因为手机、网络的普及,学生与外界的接触面广了、知识面宽了、新鲜事物接触得多了,作文素材“呼之即来”才对,可是学生对作文畏惧有加,看到作文题“望而生畏”,学生的习作“豆腐块”现象严重,典型的没话可写、没话可说、有话也不会说。
这种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师生两方面的事,对于教师而言,缺乏写作的过程性指导是主要的。因此,探讨过程性写作指导的策略有必要且重要。
下面,以《写相互关爱的事》为例,谈谈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优美习作的几个途径。
一、明确要求,审准题意
“写作要求”是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的前提,许多学生作文“提笔就写”,最后不知所以然,“跑题”“离题”者居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写作要求的重要性,但习作前,教师或者用多媒体将写作要求直接呈现给学生,或者口述写作要求,作文教学不乏“给予”“灌输”的弊端。如这篇习作前,多数教师会直接给出作文要求:
(1)写相互关爱的事;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怎样发生、如何发展的;
(3)注意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描写。
笔者对这个被多数教师容易忽略的环节,不采用“一言以蔽之”的做法,而是在这个环节上“做文章”,先让学生反复读写作要求,让他们自己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具体说说这次写作的具体要求,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对这个要求细化为:
(1)这篇作文以写事为主;
(2)所写的事,应反映作者和文章的主人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中心);
(3)应注意事情的发生发展和过程以及细节描写。
这样,学生明确了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了文章的主题,为写好这篇习作埋下了伏笔。
二、巧引妙导,激发兴趣
学生明确了写作要求,引导学生激发其写作兴趣、产生想写的欲望是作文指导的重心。
1.巧妙析题,引发思考
《写相互关爱的事》写作前,教师不能简单说应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应该怎样写,不能怎样写。通过熟悉、具体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笔者首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委婉、动听的歌曲,为写作课堂增添了活力。笔者又循循启发:生活中“爱”的故事,我们身边时时有,但需要我们注意观察。我就亲眼目睹了咱们班发生的一件关于“爱心”的事:上周二,咱们班的林×脚扭伤了,上楼时一瘸一拐,好不容易爬到了二楼,突然又摔了一跤,再也走不动了。我刚想上前帮忙,咱们班的班长跑了过来,关心地问“没伤着吧,要不要去医院?”确定林×没大碍,又把林×背到了教室里……
故事讲到这,教室里顿时掌声响成一片,毋庸置疑,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是送给助人为乐的班长的。笔者继续引导: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咱们身边,只不过你没有留心、没有搜集素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只要你有心、用心,这类事处处皆有。你能想一想、说一说你亲眼看见的、亲身经历的“关于爱的事”吗?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让你把你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事写下来,你会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入手,精彩地叙述完整這件事?从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
2.依托教材,指导写法
常规作文教学,教师忽略读写结合的环节,写作课就是写作,虽然注重写法的指导,也是空头理论,与阅读文章很少联系。而借助于学生熟悉的阅读文章,谈写作方法,最容易让学生接受。
如这个习作前,让学生再次重温《詹天佑》的写作特点——细腻的描写。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要结构——接受任务、开凿隧道、遇到困难、设计路线、克服困难、提前竣工等;找出描写詹天佑心理描写的句子、找出詹天佑动作行为的词语和句子、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等,再次与学生一起探究和揭示文章的主题: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这样,依托教材实例,启发学生再次明确文章应注重主题的提炼、注重人物描写的细腻、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等,为自己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佳作荐读,诱发感悟
小學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意到“下水作文”,可以让学生“仿写”,学会如何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为学生的习作,展现一幅“宏图蓝本”,也提供“临摹”的依据,但“下水作文”也使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笔者认为,佳作荐读,可以既起到“下水作文”的作用,也具有“佳作欣赏”之效,避免雷同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发生。
如写作之前,教师呈现给《作文选》上的六年级满分作文的习作《爱满心头》,让学生仔细反复阅读这篇习作。讨论:你认为这篇作文该满分吗?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教师再提出具体的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事?
(2)文中的人——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3)这件事描写具体,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你学会了什么?
佳作欣赏使学生更加明确这类作文如何写,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开头、结尾和写好主体部分。
通过以上层层引导,这篇习作,学生会有写作的欲望,不再“难为无米之炊”,不再“有米难炊”,学生心中的“爱”便跃然纸上、情满笔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每一次单元习作的要求、结合每一次作文训练,有效指导,从审题到写作素材的搜取到写作的方法等,都创新思路,为学生的写作打开思维之窗,为提高习作水平助一臂之力,让学生写作起来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王文启.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写作能力:浅谈作文指导课教学过程的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7).
[2]温艳洁.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6(77).
[3]钱冬.拓宽思路,开阔视界:小学语文作文指导之我见[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4(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