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以为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思路可简单概括为:新、奇、险、反、巧、简、显。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能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1。从心理学、创造学角度来看,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简短精彩的演示,为形成概念的教学过程开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更为有效。
总结十几年的中学物理教学经验,我以为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思路可简单概括为:新、奇、险、反、巧、简、显。
新“新”要求演示实验要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增加刺激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学生在初中时就观察过,并且他们自己也做过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如果在高中教“静电场”的时候,仍然这么简单重复的话,学生一定索然无味。如果教师把一块已带电的包装用塑料泡沫,往某学生头上放,当塑料块未放下时,该学生的头发会突然向上蓬起。此时必定全堂哗然,学生学习静电学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奇“奇”在于演示实验有悖“常理”。创设有悖“常理”的奇妙情景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例: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时,在试管底部放上几条小活鱼,给上部的水加热至沸腾,试管底部的鱼仍然在游动。“沸水养活鱼”这奇怪的事情怎能不引人深思。
险“险”就是当学生想象中的实验结果会引起不良后果(如损坏东西或伤害人体)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于演示实验的进行。例: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就设计了“铁球碰鼻”的演示实验:将一个铁球悬挂在教室铁架台上。让铁球能刚好碰到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师打来时,教室里发出了惊呼声,学生为教师捏了一把汗。但教师那安详的神态又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很明显,这里的“险”其实不险,真正有危险的实验是不适合用于物理演示实验的。
反
“反”就是正面进行演示后再通过反面的否定来说明结论的正确性,由此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在用托里拆利实验定测大气压后,学生往往有一些疑惑:为什么管内的水银柱是大气压支持的?为什么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等于大气压?这时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解决: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人真空罩里,用抽气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向外抽,看到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当把真空罩里的空气抽空时,则看到水银柱逐渐回到原位。
巧
“巧”即精心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观察,使本来不明显的物理现象显著起来。例: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时,先倒人一半的水,然后停下来让学生观察弹簧秤指针停在何处?问学生为什么这时候没有回到原处?接着再倒人一些水,这时指针离原处更近一点,要求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并强调水还没倒完。最后把剩下的水全部倒人桶中,弹簧指针回到了原处。学生在倒水过程中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经过分析使整个实验越睐性强、重点突出。
简
“简”要求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器材复杂会使学生感到秘不可知,器材陌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操作复杂会使学生理解原理感到困难,这些都会影响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高中物理中自感现象试验,不少教师建议把实验中的小灯泡改用发光二极管。笔者认为还是用小灯泡好,因为发光二极管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这就增加了这个实验的神秘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事实上,用小灯泡进行演示,只要电感线圈选择得合适也能得到明显现象。
显
“显”即演示实验的现象一定要明显、直观,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光学演示实验——消失的硬币:取一枚硬币放在桌上,硬币上叠放一只空玻璃烧杯,可以显见杯底下有一枚硬币。然后往烧杯内注入清水。当从烧杯四周用目光寻找位于杯底的那枚硬币,却怎么也见不到了。硬币到哪儿去了呢?硬币难道也有隐身术吗?
另外,可用低成本的、随手取材的常见物品来设计物理演示实验。用日常生活品做物理实验,不受实验室限制,在家里也可以做实验,使学生倍感亲切。在设计物理实验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贴近日常生活,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3。
总之,演示实验是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相信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希花,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实验的设计问题,数理化解题研究.2006,11:40
[2]李友兴,浅谈中学物理实验设计思维方法,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36(1-2):36-38[3]淑梅,三种类型物理实验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39.59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能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1。从心理学、创造学角度来看,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简短精彩的演示,为形成概念的教学过程开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更为有效。
总结十几年的中学物理教学经验,我以为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思路可简单概括为:新、奇、险、反、巧、简、显。
新“新”要求演示实验要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增加刺激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学生在初中时就观察过,并且他们自己也做过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如果在高中教“静电场”的时候,仍然这么简单重复的话,学生一定索然无味。如果教师把一块已带电的包装用塑料泡沫,往某学生头上放,当塑料块未放下时,该学生的头发会突然向上蓬起。此时必定全堂哗然,学生学习静电学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奇“奇”在于演示实验有悖“常理”。创设有悖“常理”的奇妙情景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例: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时,在试管底部放上几条小活鱼,给上部的水加热至沸腾,试管底部的鱼仍然在游动。“沸水养活鱼”这奇怪的事情怎能不引人深思。
险“险”就是当学生想象中的实验结果会引起不良后果(如损坏东西或伤害人体)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于演示实验的进行。例: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就设计了“铁球碰鼻”的演示实验:将一个铁球悬挂在教室铁架台上。让铁球能刚好碰到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师打来时,教室里发出了惊呼声,学生为教师捏了一把汗。但教师那安详的神态又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很明显,这里的“险”其实不险,真正有危险的实验是不适合用于物理演示实验的。
反
“反”就是正面进行演示后再通过反面的否定来说明结论的正确性,由此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在用托里拆利实验定测大气压后,学生往往有一些疑惑:为什么管内的水银柱是大气压支持的?为什么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等于大气压?这时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解决: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人真空罩里,用抽气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向外抽,看到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当把真空罩里的空气抽空时,则看到水银柱逐渐回到原位。
巧
“巧”即精心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观察,使本来不明显的物理现象显著起来。例: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时,先倒人一半的水,然后停下来让学生观察弹簧秤指针停在何处?问学生为什么这时候没有回到原处?接着再倒人一些水,这时指针离原处更近一点,要求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并强调水还没倒完。最后把剩下的水全部倒人桶中,弹簧指针回到了原处。学生在倒水过程中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经过分析使整个实验越睐性强、重点突出。
简
“简”要求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器材复杂会使学生感到秘不可知,器材陌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操作复杂会使学生理解原理感到困难,这些都会影响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高中物理中自感现象试验,不少教师建议把实验中的小灯泡改用发光二极管。笔者认为还是用小灯泡好,因为发光二极管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这就增加了这个实验的神秘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事实上,用小灯泡进行演示,只要电感线圈选择得合适也能得到明显现象。
显
“显”即演示实验的现象一定要明显、直观,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光学演示实验——消失的硬币:取一枚硬币放在桌上,硬币上叠放一只空玻璃烧杯,可以显见杯底下有一枚硬币。然后往烧杯内注入清水。当从烧杯四周用目光寻找位于杯底的那枚硬币,却怎么也见不到了。硬币到哪儿去了呢?硬币难道也有隐身术吗?
另外,可用低成本的、随手取材的常见物品来设计物理演示实验。用日常生活品做物理实验,不受实验室限制,在家里也可以做实验,使学生倍感亲切。在设计物理实验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贴近日常生活,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3。
总之,演示实验是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相信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希花,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实验的设计问题,数理化解题研究.2006,11:40
[2]李友兴,浅谈中学物理实验设计思维方法,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36(1-2):36-38[3]淑梅,三种类型物理实验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