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立足于网络信息安全技能大赛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力图研究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力,最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就业能力。同时分析了技能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 技能大赛 培养模式
引言:
目前我国各大职业院校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提升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更高级别竞技赛脱颖而出的学生一直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与安全厂商竞相争夺的对象。所以如何开展和提高学生的大赛训练水准成为大赛指导老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大赛赛题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竞赛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部分(竞赛成绩由理论成绩10%和技能操作成绩90%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竞赛采取计算机答题方式进行,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内容为技能竞赛相关的理论知识(含密码学、VPN、操作系统加固、WEB 渗透、 网络数据安全、网络设备安全控制等),时间1小时。 技能操作竞赛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兵模式,系统渗透测试;第二阶段分组对抗),竞赛时间为3个小时。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竞赛时发给的工作任务书完成相应任务(含安全防护技术、服务器渗透技术、服务器加固技术、攻防对抗技术),这是第一阶段单兵模式系统渗透测试阶段,时间为100分钟。接下来会进入到备战阶段,有20分钟的攻防对抗准备工作时间。然后进入到最后的分组对抗阶段,有15分钟的对自己系统进行加固的时间,15分钟加固时间过后会自动进入到45分钟的攻防。每支中职组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其中队长1名。
网络信息安全竞赛内容注重考核网络安全设计、安全策略配置、系统渗透测试以及信息安全攻防等方面的知识,考察选手的网络信息安全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也检验了参赛选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技能竟赛训练培养方案
2.1 竞赛选手的选拔
本竞赛项目对选手的要求较高,所以挑选选手是指导老师首先要面对的难题。选拔选手不必过于纠结于什么专业,但是会优先考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这是考虑到选手停赛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选拔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兴趣,有网络安全方面的兴趣的学生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才能在艰苦的训练中坚持下来。在漫长而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很重要,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毅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以上的要求,还要关注一下学生对本项目是否有天赋,因为学生如果仅有兴趣和能吃苦的话,并不代表他就能对本项目的内容学得更快更好,有可能这个学生会对本项目内容不擅长,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比赛的要求。
根据专业老师和班主任的推荐,结合不同年级学生比例,经过了解和初选留下4组学生,正式进入专业集训。在后面的训练过程中,还会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品德习惯等考量标准淘汰两组,留下最后的两组参赛选手。
2.2 训练内容
2.2.1训练初期
指导老师根据赛项考点制定训练计划,明确竞赛重难点。先让选手了解整个比赛流程和内容,再根据平台题库并结合选手对知识的掌握接受程度,安排和调整每天的训练内容。从基础知识进行入门讲解,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渗透测试常用工具使用、操作系统漏洞验证及加固等。
2.2.2训练中期
中期训练内容包括渗透测试常用工具、安全漏洞验证及加固、Python安全渗透测试、数据库安全、行为审计、Web应用安全、开源CMS、信息隐藏、逆向分析等相关知识。先讲解相关原理,再让选手进行强化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按照计划进行训练。针对理论知识部分的备赛方案是把理论题库导入手机“刷题神器”app,根据知识点分别生成多套题目,在零碎的时间里用手机进行刷题练习,逐步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2.3训练后期
指导老师根据样题和国赛题对训练选手进行专项突击和赛前模拟,对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两部分内容分别进行测试,对任务阶段的每项任务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使选手能够提升心理素质,对时间有很好的把握和分配,对答题内容能进行有利的取舍,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查缺补漏,也能培养两个队员的合作意識和临场应变能力。积极参加赛前培训和拉练比赛,不仅可以检测自己对竞赛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与其他学校选手进行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技能水平。
2.3 训练方法
2.3.1训练初期,理论先行
认真研究历年赛题和总结历届参赛经验教训,科学地谋划赛前训练规划,优化训练项目任务,让选手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能有最大限度的提升,让选手更有信心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更趋规范和完善的竞赛训练机制,让本项目的技能比赛训练能持续地发展和进行下去。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任务,把赛题考点进行分类和整理,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进行理论培训,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从而打好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这就需要指导老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够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感兴趣和能够听进去,还要求学生听懂、记录和记忆知识点或原理,指导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进行理论学习的检测。这样选手有足够的时间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和掌握。理论还要联系实践,要把理论学习的成果用在指导实践上,所以按照既定训练计划安排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具备参赛要求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会安排故障排除训练,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防止选手产生训练疲劳现象。 2.3.2训练中期,专项强化
指导老师开始对选手进行强化训练,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改进训练方式方法,因为随着各个学校参赛团队的训练成绩不断提高,在训练方法上寻找突破成为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技能训练重在因材施教,了解选手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不断优化训练方法,调整计划和制定个人训练方案。在强化训练过程中,把任务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注重选手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在训练中要求选手学会用脑和技巧,避免不开窍和盲练情况,做到事半功倍。还需要聘请一些具有技能参赛经验的老师或专家进行指导,帮助选手把握正确的比赛方向,避免偏航走弯路现象,以保證训练和比赛效果。在这一阶段,要辅导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自我管理和监督管理相结合,既要指导学生,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3训练后期,综合模拟
在此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两个选手的分工和配合能力,防止出现分工不明、互相指责等现象出现。安排适量的对抗赛和异地训练机会来提高两个选手对设备和实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让技能竞赛选手赛前模拟训练常态化是保证训练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所在。为了提高两个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多次会在模拟过程中有意设置障碍,鼓励和引导两个选手协作分析解决问题,合理分配竞赛时间和任务,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从而达成默契。模拟之后的总结最为重要,总结失分原因、扣分原因、如何取舍等,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从而提高选手的自我探究能力和淡定从容的心理素质。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没动力,难坚持
在训练过程中,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占用了选手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对本项目不感兴趣的选手会出现倦怠情绪,甚至是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来。所以指导老师在一开始选人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学生对本项目是否有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能吃苦耐劳,更需要指导老师给选手们讲清楚竞赛团队的愿景,使他们明白参加训练和竞赛的意义。参加训练不是仅仅为了比赛,而是为了掌握更多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发展成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打退堂鼓的问题。
3.2 纪律差,难自控
训练是辛苦的、枯燥的,选手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力,会被游戏等娱乐活动吸引,这样训练效果便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训练时要加强纪律管理,要求不能迟到、早退,不准在实训时间做和训练无关的事情,对于没有执行的学生要惩罚,严格的训练制度是训练成果的保证。竞赛还要求学生要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能举一反三、能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有爱心,陪伴学生训练,加强过程指导,不断沟通鼓励,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斗志和自信。
3.3 易受挫,难冷静
面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选手多次尝试解决问题不成功后就会产生失落、烦躁、不自信等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放弃等问题。在比赛过程中做题遇到卡顿时,会压力过大导致难以冷静解决问题和继续比赛。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对学生加强受挫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比赛成绩,体会技能飞跃的喜悦,感受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信息安全技能大赛可以检验参赛学生对网络空间中各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发展成为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要紧跟社会需求,不断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程虹.中职“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训练方法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24):43-44+51.
[2]陈祥林.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技能竞赛训练方案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 2018(33):116-117.
[3]覃川,朱家华,蒋文荣.中职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CAD)”训练方法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58-59.
[4]李贞权,赵桂荣.夯实技能训练基础 铸造大赛持久辉煌[J].职业,2019(24):23-25.
[5]戴剑.高职技能竞赛组织方案与训练方法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4):91-92.
刘洪(1984-),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职业教育。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 技能大赛 培养模式
引言:
目前我国各大职业院校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提升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更高级别竞技赛脱颖而出的学生一直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与安全厂商竞相争夺的对象。所以如何开展和提高学生的大赛训练水准成为大赛指导老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大赛赛题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竞赛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部分(竞赛成绩由理论成绩10%和技能操作成绩90%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竞赛采取计算机答题方式进行,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内容为技能竞赛相关的理论知识(含密码学、VPN、操作系统加固、WEB 渗透、 网络数据安全、网络设备安全控制等),时间1小时。 技能操作竞赛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兵模式,系统渗透测试;第二阶段分组对抗),竞赛时间为3个小时。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竞赛时发给的工作任务书完成相应任务(含安全防护技术、服务器渗透技术、服务器加固技术、攻防对抗技术),这是第一阶段单兵模式系统渗透测试阶段,时间为100分钟。接下来会进入到备战阶段,有20分钟的攻防对抗准备工作时间。然后进入到最后的分组对抗阶段,有15分钟的对自己系统进行加固的时间,15分钟加固时间过后会自动进入到45分钟的攻防。每支中职组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其中队长1名。
网络信息安全竞赛内容注重考核网络安全设计、安全策略配置、系统渗透测试以及信息安全攻防等方面的知识,考察选手的网络信息安全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也检验了参赛选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技能竟赛训练培养方案
2.1 竞赛选手的选拔
本竞赛项目对选手的要求较高,所以挑选选手是指导老师首先要面对的难题。选拔选手不必过于纠结于什么专业,但是会优先考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这是考虑到选手停赛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选拔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兴趣,有网络安全方面的兴趣的学生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才能在艰苦的训练中坚持下来。在漫长而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很重要,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毅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以上的要求,还要关注一下学生对本项目是否有天赋,因为学生如果仅有兴趣和能吃苦的话,并不代表他就能对本项目的内容学得更快更好,有可能这个学生会对本项目内容不擅长,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比赛的要求。
根据专业老师和班主任的推荐,结合不同年级学生比例,经过了解和初选留下4组学生,正式进入专业集训。在后面的训练过程中,还会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和品德习惯等考量标准淘汰两组,留下最后的两组参赛选手。
2.2 训练内容
2.2.1训练初期
指导老师根据赛项考点制定训练计划,明确竞赛重难点。先让选手了解整个比赛流程和内容,再根据平台题库并结合选手对知识的掌握接受程度,安排和调整每天的训练内容。从基础知识进行入门讲解,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渗透测试常用工具使用、操作系统漏洞验证及加固等。
2.2.2训练中期
中期训练内容包括渗透测试常用工具、安全漏洞验证及加固、Python安全渗透测试、数据库安全、行为审计、Web应用安全、开源CMS、信息隐藏、逆向分析等相关知识。先讲解相关原理,再让选手进行强化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按照计划进行训练。针对理论知识部分的备赛方案是把理论题库导入手机“刷题神器”app,根据知识点分别生成多套题目,在零碎的时间里用手机进行刷题练习,逐步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2.3训练后期
指导老师根据样题和国赛题对训练选手进行专项突击和赛前模拟,对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两部分内容分别进行测试,对任务阶段的每项任务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使选手能够提升心理素质,对时间有很好的把握和分配,对答题内容能进行有利的取舍,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查缺补漏,也能培养两个队员的合作意識和临场应变能力。积极参加赛前培训和拉练比赛,不仅可以检测自己对竞赛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与其他学校选手进行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技能水平。
2.3 训练方法
2.3.1训练初期,理论先行
认真研究历年赛题和总结历届参赛经验教训,科学地谋划赛前训练规划,优化训练项目任务,让选手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能有最大限度的提升,让选手更有信心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更趋规范和完善的竞赛训练机制,让本项目的技能比赛训练能持续地发展和进行下去。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任务,把赛题考点进行分类和整理,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进行理论培训,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从而打好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这就需要指导老师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够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感兴趣和能够听进去,还要求学生听懂、记录和记忆知识点或原理,指导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进行理论学习的检测。这样选手有足够的时间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和掌握。理论还要联系实践,要把理论学习的成果用在指导实践上,所以按照既定训练计划安排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具备参赛要求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会安排故障排除训练,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防止选手产生训练疲劳现象。 2.3.2训练中期,专项强化
指导老师开始对选手进行强化训练,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改进训练方式方法,因为随着各个学校参赛团队的训练成绩不断提高,在训练方法上寻找突破成为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技能训练重在因材施教,了解选手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不断优化训练方法,调整计划和制定个人训练方案。在强化训练过程中,把任务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注重选手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在训练中要求选手学会用脑和技巧,避免不开窍和盲练情况,做到事半功倍。还需要聘请一些具有技能参赛经验的老师或专家进行指导,帮助选手把握正确的比赛方向,避免偏航走弯路现象,以保證训练和比赛效果。在这一阶段,要辅导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自我管理和监督管理相结合,既要指导学生,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3训练后期,综合模拟
在此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两个选手的分工和配合能力,防止出现分工不明、互相指责等现象出现。安排适量的对抗赛和异地训练机会来提高两个选手对设备和实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让技能竞赛选手赛前模拟训练常态化是保证训练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所在。为了提高两个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多次会在模拟过程中有意设置障碍,鼓励和引导两个选手协作分析解决问题,合理分配竞赛时间和任务,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从而达成默契。模拟之后的总结最为重要,总结失分原因、扣分原因、如何取舍等,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从而提高选手的自我探究能力和淡定从容的心理素质。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没动力,难坚持
在训练过程中,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占用了选手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对本项目不感兴趣的选手会出现倦怠情绪,甚至是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来。所以指导老师在一开始选人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学生对本项目是否有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能吃苦耐劳,更需要指导老师给选手们讲清楚竞赛团队的愿景,使他们明白参加训练和竞赛的意义。参加训练不是仅仅为了比赛,而是为了掌握更多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发展成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打退堂鼓的问题。
3.2 纪律差,难自控
训练是辛苦的、枯燥的,选手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力,会被游戏等娱乐活动吸引,这样训练效果便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训练时要加强纪律管理,要求不能迟到、早退,不准在实训时间做和训练无关的事情,对于没有执行的学生要惩罚,严格的训练制度是训练成果的保证。竞赛还要求学生要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能举一反三、能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有爱心,陪伴学生训练,加强过程指导,不断沟通鼓励,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斗志和自信。
3.3 易受挫,难冷静
面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选手多次尝试解决问题不成功后就会产生失落、烦躁、不自信等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放弃等问题。在比赛过程中做题遇到卡顿时,会压力过大导致难以冷静解决问题和继续比赛。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对学生加强受挫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比赛成绩,体会技能飞跃的喜悦,感受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信息安全技能大赛可以检验参赛学生对网络空间中各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发展成为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要紧跟社会需求,不断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程虹.中职“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训练方法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24):43-44+51.
[2]陈祥林.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项目技能竞赛训练方案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 2018(33):116-117.
[3]覃川,朱家华,蒋文荣.中职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CAD)”训练方法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58-59.
[4]李贞权,赵桂荣.夯实技能训练基础 铸造大赛持久辉煌[J].职业,2019(24):23-25.
[5]戴剑.高职技能竞赛组织方案与训练方法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4):91-92.
刘洪(1984-),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