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营造课堂新生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营造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新生态,师生合作要通过建立和发展学生,教师,课程多无主体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创新内容和形式,拓展资源和条件,影响和改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风,实现师生,学生和同伴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发展 思想 实践 改变意识 师生共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66-02
  这一学年,笔者所带班级,以师生合作按照“课程共建,学生共育,课堂共生”的思路,开展构建师生合作实践的探索,让学生渐渐从课堂教育以师为主体的依赖者、从众者、被动者转变为深度参与者,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教育内容贴近生活。
  一、建章立制,组组推选指导小老师
  制度就是保障。笔者所任教六年级的五个班,均成立了班级《品德与社会》学科组长委员会、组长小老师委员会,建立了相应章程,明确了职责。
  组长委员会成员自六到八人自然组中选拔,组长职责是“一指导,三督促”,即指导小组课堂活动的进行;督促组员课前完成活动准备;督促组员自主解决课后探究;督促组员积极提出并探究问题。
  组长小老师委员会由组长代表,优秀组员组成,对组内互动学习“六参与”职责,即参与小组单元学习计划与总结,近远期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审核;参与学小组课程活动的策划、实施;参与教师对小组的综合评价;参与小组课堂教学活动及引领;参与课外信息整理,搜集与共享;参与小组学习内容的收集与反馈。
  小组学习机制的应用,变分立为统一,变零碎为系统,变松散为协同,真正做到了小组乃至班级目标同向,行动同心,学习同频,实现了个人,小组,班级的有效成长。
  二、课堂开放,人人设计品社活动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开放的课堂,不再满足视《品德与社会》课本为全部学习内容,而是不断开发资源,引入活水,为生所用。最具生命力的课程资源,莫过于学生本身,由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品德与社会》活动课,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更是展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自主设计活动课程,体现的是“自主规划与设计、自主控制与调节,自方评价与反思”等能力的日趋提升。
  激发学生设计品社活动课,须把握三个核心原则:
  第一:永远要相信兴趣动力第一
  一个人爱上学习就会主动吸取知识,就会从多方不算正式课堂的渠道学到相关的知识。看书能学到,看电影能学到,待人接物中能学到,听他人聊天能学到,甚至处于矛盾纠纷中也能学到。
  笔者认为,激活并保持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管理的动力,有两个关键“法宝”。一个是“展示”。展示学生经由自己劳心劳力获得的设计成果,每一个学生是欣赏者,每一个学生都是创造者,展示激励着学生,欣赏者刺激着创造者,追随者也引领着欣赏者。
  另一个叫“点赞”。人人参与到活动课的设计中,初步实施的时候很难,其辛苦胜于练书法。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去做辛苦的事,一定要真心为他点赞。展前肯定,只要是迈出步子,就有闪光点,这加的不是对内容技术的“油”,而是尝试的热情、设计动力的“油”。激励即是展示前的第一环节,也是贯穿整节活动课的动力红线。
  第二:永远要控制“教”的欲望
  “好为人师”的毛病是老师的顽疾,看到不对不合适的就想给学生指出来,不指出来就是不负责任。殊不知,每个人的体验如同吃饭,都是自我自私的,当学生不再有接受的兴趣了,教师的强加就是一种负担,恶果就是他再也不愿意“尝试”自主,因为反正你总会好意“加塞”。没有了吃的兴趣,只有吃的恐惧。引导自主学习上,老师一定要控制教的欲望。控制了,学生觉得没吃饱,有点馋,盼望着下次再吃,这是好现象。
  第三:永遠要相信学生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量大,课本与课堂已不能束缚和控制学生的思维,我们要做的就是适时的放手,让学生成为解读信息,处理信息和消化信息的主人。和学生一起,感知信息时代的魔力,群体协作,让学习目标和庞大的信息量发生关联,化为无形而有效的课程。一旦铺天盖地的信息以类别化,具体化,真实化方式予以有序呈现,这门课程的外延就具有了更为强大的可控力和感召力。
  第四: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看作一种资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本学期的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上课五分钟了,学生丁鑫还没有出现。原因似乎简单的可笑:即将上课,班长请大家进教室,丁鑫不进,一位学生顺口说:“不进算了,少了你,咱班早得纪律红旗了!”丁鑫一怒便跑下楼去。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找回丁鑫后,我调整了原定的教学计划。将《品德与社会》中“共享友爱阳光”单元提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明伟,孙达.浅析小学教育研究发展前景.中学生课外读物,2015.12.
  [2]王明文,郭志申.浅析小学教育过程中课堂与课本中的信息解读学科技发展,2017.06.
  作者简介:
  程环,女(1980,10—)湖北孝感人现工作单位:孝南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注重学生学习素养,利用并融合优质课程资源,让智慧回归课堂,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实现由普通教师向教育智者的转变,拥有教育大智慧。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宝鸡幼儿园紧紧围绕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这个核心,扎实开展园本研修工作,多元路径引领和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关键词】园本研修 幼儿园 师资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86-02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
对劳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杨常满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在相关立法与司法上存在缺陷,导致某些电子商务纠纷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侵权责任难以落实。我国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统一的《电子商务法》,该法明确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法律地位以及电子商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而且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侵权责任问题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在原来立法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关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侵权责任方面在立法与
【摘 要】 依托网络信息化教学云平台构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是当前课程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为课程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该云空间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目标、思路、内容及应用,为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资源库;汽车构造  【中图分类号】 G642.32【文献标识码】 A【
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从过程严格把关,对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答辩进行全面监控。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银行卡业务也应与时俱进,寻求创新。本文首先分析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现状,然后提出今后创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文章从银行卡风险防范的角度分析
【摘 要】太极拳是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蕴含东方文化的武林奇葩,集养生和防身于一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太极拳从娃娃抓起,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因为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民族的未来,在幼儿园推广普及少年儿童太极拳健身活动,既是孩子们德、智、体全面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本文以大班幼儿为例,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兴趣的激发、活动氛围的营造、活动情景的创
【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要进一步革新,这样才能跟上目前的教育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复合型专业人才,而且还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达到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堂具体优化措施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优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以市场导向的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当代计算机专业人才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剖析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思考改革方向,力图寻找出能够使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道路,改变“学难致用”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市场化;订单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2  Marke
凭借思路清晰、情感丰富、意图明确的风格和精彩的获奖作品集,Trevor Jackson启发影响着一代设计师。Garrick Webster邀请这位平面设计大师座客杂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