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长河一道波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年长河中,有一段满载着屈辱与压迫的灰色历史。1937年在伪满洲国成立的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简称满映),是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国的铁证;但是,从满映中走出的电影人同中国电影的发展却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他们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专业奉献。
  [关键词]满映 满映电影人 中国电影
  
  满映,全称“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长春经营的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满映1937年8月成立,到1945年解体为止,共拍摄了故事片、纪录片、新闻片等共计604部。满映所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映画(电影)、启民映画、时事映画三种,最典型的便是为殖民主义和奴化教育服务的所谓“国策片”。
  满映被当时日本侵略军看做是占领中国的第二条战线,在人才和设备投入上甚至超过日本国内的电影业。打着“日满和谐、五族亲善”的旗号,满映自成立起。致力于招收和培养大批中国演员和技术人员。1937年9月,满映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收演员练习生。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满映开办了三期演员培训班(所);1940年底,“满映”演员训练班扩大为综合性艺术学府,称为养成所,从只培养演员拓展为培养各项技术人才,分为演出科、技术科、摄影科、美术科、录音科等,学制为两年。到1944年底,共招收了三期养成所学员。从满映走出了张奕、张敏、浦克等著名演员和王启民、李光惠、马守清、朱文顺等,他们后来成为新中国的优秀摄影师、学者和导演。另外,满映成立后,一批日本电影人来到满映工作,1945年满映被接收后,一部分日本电影人留在了中国,也在新中国电影制作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从满映走出的新中国电影人
  
  报考满映演员训练班或养成所的中国青年,住往出于比较单纯的动机:喜欢表演、希望成名或者寻找生路。随着他们的成熟和觉醒,满映演员逐渐了解了满映的政治目的,走上了反抗和抗争的道路,最终成为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下面分两个阶段来说明这一过程。
  
  一、满映明星路
  1937年11月,伪满各大报纸刊登了招收演员练习生的广告,招收了第一期学员共43人。这期学员中成名者最多。张奕是第一期中的佼佼者。据张奕晚年回忆,当时他刚刚17岁,还是一名中学生,正是出于对演员神秘而光彩生活的向往,才会报名参加满映。同期的侯志昂(侯健夫)从影前在哈尔滨道外同记工厂当学徒,还当过铁路职员;王福春(王启民)16岁就出外谋生,从影前是长春一家银行的职员;女学员中,进入满映前夏佩杰是哈尔滨的电车售票员;张敏(凌元)是长春的一名助产士,郑晓君是税捐局的打字晁后来主演过多部新中国电影的浦克,曾经是沈阳一家商店的学徒,1938年考入第三期演员训练班。和浦克同期的周凋出身于农民家庭,成年后在沈阳当英语教员,进入满映时29岁,是满映学员中年龄较大的而11岁的于延江(于洋)是随母亲到满映寻找大哥于延海时,被导演看中饰演一个农村小孩而进入电影业。当时他的母亲还靠着卖棒子面大饼和菜团子维持生计。从这些演员入行的经历看,他们报考满映多数是为了谋求出路,最多也是为了实现演员梦或者明星梦。
  1938年满映拍摄了第一部“国策片”《壮志烛天》。该片讲的是农村“模范青年”刘德功常遭“土匪”(指东北抗日力量)侵扰,便投奔了伪满洲“国军”,并很快晋升为伍长。一次在讨匪中同匪首马德堂遭遇,刘负重伤。在“国防妇人会”妇女的精心看护下,刘伤愈出院,回乡同家人团聚,受到全村人的欢迎。影片旨在美化伪满洲“国军”的生活,带有强烈的奴化宣传色彩。在片中,王福春(王启民)扮演男主角,郑晓君扮演女主角,张奕、张敏等分饰不同角色。从这部电影开始,满映学员们踏上了“明星”之路。
  今天的研究者很难看到当年满映拍摄的电影。从现存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电影片名和简介,如《万世流芳》、《胭脂》、《黑脸贼》、《白兰之歌》、《迎春花》、《歌女恨》、《黄河》等。满映电影成就了一批满映明星。如明星夫妇王福春(王启民)和白玫,浦克和夏佩杰。白玫1938年经介绍转入满映,先后主演《龙争虎斗》等十多部电影成为满映一线女星,有“妖艳美人”之称,当时级别最高的女星还有张敏。大明星浦克被称为“永远青年”,夏佩杰是“活泼美人”,另外还有被称为“满洲之花”的“古典美人”郑晓君,容貌出众,能文能武,深受观众追捧。
  除演员外,满映也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如导演张天赐,朱文顺周国权等。张天赐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电影艺术研究院导演系,1938年进入“满映”。“满映”派他到日本东京日活公司学习一年,学成后担任副导演。1941年开始独立执导电戥从满映养成所走出的有后来著名摄影师的聂晶、李光惠、包万勤(包杰),“满映”最早独立工作的中国美术师刘学尧等。
  
  二、抗争与重生
  满映的明星生活,被严格控制在日本文化统治的高压之下。1940年,满映新址建成,日本军人出身的甘粞正彦被任命为满映理事长,他同时是日本大东亚谍报组组长原满映办公楼一楼走廊上镶有两条古怪的黑虫,据说是日本黑社会“黑龙会”的标志。满映内部的管理氛围可想而知。满映演员训练班(所)和后来的满映养成所教员和管理人员基本是日本人而电影剧本、演员角色、后期剪辑到审片各个环节,都会受到日本关东军的审查。
  据张奕晚年回忆,“那个时候,不是自己想演啥就演啥,得听厂子的,那都是任务。”满映二期学员,后来成为导演的王则曾编导一些影片,或明或暗地表现了对日伪的不满情绪。1944年夏,王则回长春探亲,在返回北平的途中被逮捕关进伪首都警察厅(今长春市公安局院内),6个月后被迫害致死。
  1942年,“满映”的编导演们利用拍片间隙,排演了一部话剧《遥远的风沙》。这部话剧的编剧是张英华(张辛实),导演刘国权,主要演员有浦克、张奕、张敏等当红的明星。1944年周为这部话剧,张英华被日伪以“思想犯”的罪名逮捕,一年后才获释。
  日本投降前,日军曾企图用焚烧大量胶片而烧毁满映片场。这一阴谋被爱国职工发现并及时制止。8月20日,伪“满映”理事长甘粕正彦服毒自杀,厂子当时仍由日本人管理,当时每个员工可以拿到3000多块钱的遣散费,但大多数员工并没有离开,留在厂里等待接收。
  1945年8月共产党接收了日伪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之后,以张辛实(张英华)、王启民、张敏等人为代表的原满映进步电影工作者挺身而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护厂斗争,建立了“东北电影公司”。这批进步电影工作者后来随着我党的战略大撤退,将厂里的器材搬到了兴山(今黑龙江省鹤岗)与党中央派来的“延安电影团”会师,正式组建了“东北电影制片厂”。
  进入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满映电影人重新焕发了艺术生命。以建国后的反特电影《寂静 的山林》为例,这部电影汇集了很多原满映电影人。导演朱文顺,摄影包杰,演员白玫、郑晓君、贺汝瑜、侯健夫、李林、浦克、夏佩杰等人都是“满映”出身的电影人;被新中国观众戏称“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著名演员王心刚就是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担任男主角,同白玫演对手戏一举成名的。
  以浦克和王启民的个人经历为例,他们对新中国电影的贡献不容忽视。浦克是满映时期最有影响的演员之一,解放后,浦克拍过的电影有七八十部,是长影最高产的演员之一,他所扮演的《向阳院的故事》中的石爷爷、《英雄儿女》中的朝鲜老大爷,在一代影迷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65年的从影生涯中,他帮助提携了很多后辈,是公认的“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王启民作为满映明星出道,后因身体原因改做摄影。作为摄影师他是“满映”第一个独立拍片的中国人作为导演,他和孙羽联合导演并自己担任摄影师的《人到中年》荣获金鸡奖、百花奖等诸多奖项。1962年王启民拍摄的《独立大队》一度作为电影学院摄影系的教材。崔永元赞誉他为“至今无人能及的黑白片摄影艺术家”。
  
  新中国电影中的满映日本人
  
  到满映工作的日本人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当中有日本军人,日本间谍,还有在本土不得志的电影人和“左翼”导演等。日本法西斯垮台后_地下党和满映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便找到满映的日本人,希望他们站到中国人民这边来,共同保护满映的财产,为中国的电影事业服务。1945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东影)成立,有250多日本人决定留下来。东影迁到了兴山后,这些原满映日本人就此成为我“东北民主联军”的一员,参加了中国革命。中日双方经过3个月努力,建成了洗印、剪接、录音等技术车间,机器设备也按照原来的样子安装好,基本具备了生产一些新闻片的条件。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帮助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工作。作为长影骄傲的“七个第一”中,每一个里面都有日本留用者的身影。所谓“七个第一”,即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西译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美术片《瓮中捉鳖》、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
  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又随着我解放大军南下,参加接收和创建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革命工作。比如东影动画科的森川和代就到了上海美影。她是从那里回国的。有的人,如满映编剧科的八木宽则一直留在北京并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直到“文革”结束之后才离开中国回日本。1952年以后,这些日本人开始陆续回国,到1956年基本遣送完毕,但是仍旧有人留下来。如长影的录音师群叶。
  满映作为日本文化侵略的工具,在历史上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民族情感上很难接受满映这样一段丑陋而屈辱的历史;但是,作为个人经历的一部分,满映的印记深深地烙刻在一个特殊群体的生命当中,并对其后来的岁月不可避免的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待细数而历历在目。那些从满映中走出的新中国电影人他们因此安身立命,扬名立万也因此屡受打击,历经坎坷更因此重获新生,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专业奉献。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阿凡达》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营造了缤纷的画面和令人震撼的听觉效果,但是,在如此耀眼的视觉盛宴的背后,我们也看出其在故事创意、情节设置、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均乏善可陈。  关键词:混合 故事 角色 造型    电影《阿凡达》的上映成为2009年末2010年初电影界最大的话题,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大写特写的焦点,西方媒体对其一致叫好。  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 ron)证明了他的
[摘要] 自本世纪初,真人秀节目如浪潮般从欧美漫及全球,其势汹汹不可抵御。真人秀,以其独到的戏剧性、纪实性、互动性等特质,迅速的成为了一类蔚为大观的主流电视节目形态。而其中,《学徒》等求职类真人秀虽然凭借着现实生活中的巨额奖励和都市文明下工薪阶层的强烈认同而带来了极高的收视率和人气值,但却面临着种种的困境,并慢慢显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  [关键词] 真人秀 求职节目 危机  doi:10.
[摘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用音乐开启被社会遗弃的池塘底的孩子们心灵之窗和梦想的故事。影片主人公克雷蒙马修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少年喜欢唱歌后,成立了合唱团,从此,合唱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音乐教育虽然不能代替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但它是实施德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使人们受教育于不知不觉中。  [关键词] 电影 合唱 音乐功能 德育  [DOI]10.396
[摘要]王维诗歌真正实现了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他常常赋己心于山水,在山水中观照自身,从而表达着自我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就是表达人的精神境界。自此,山水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便空前地显露出来。王维为后人的精神自由提供了一种“境静林间独自游”的审美之境,这就为现代人在浮躁激进的功利社会环境中安顿自己的心灵营建了又一处“桃花园”。  [关键词]王维 主体精神 精神自由  doi:10.39
[摘要]影视表演专业形体的教学,应从借鉴戏曲程式化表演的表现方法和手段,设计合理的角色形体动作、开设特色的形体技能课、融入恰当的哑剧元素等四个方面组成形表合练的教学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形体动作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专业。  [关键词]形体教学 影视表演 形表合练    影视表演艺术是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进行创作,在银幕上或荧屏上体现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在导演的指导下
二○○六年九月十二日维也纳当地时间晚上七点三十分,距今已有139年历史的维也纳金色大厅,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和谐之声——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在一曲谭晶成名曲《在那东山顶上》美妙的歌声中拉开了序幕,金色大厅百年来第一次有中国通俗歌手开独唱音乐会,这种破例,将会引起世界歌坛的瞩目。    一、中国民族文化魅力的展示    中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形式的中国民
【摘 要】发展中国的3D动画产业,有着多重艰巨性,而后备人才实力薄弱是其中一致命因素。就当前的企业员工、高校及培训机构等师资水平现状,可有计划地在相应时间段开展一系列公益性3D动画高端技术讲座。这样既能综合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达到知识有效性的传递和更新,又能提高各高校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3D动画产业  人才实力 技术提升    市场发展现状    就目前动画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制作公司
[摘要]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叙事里,出现了聚焦者的变迁现象,为了不同的叙事效果,而采取不同的聚焦者,也是现代叙事作品的特点,不同的聚焦者的跳跃,能避免叙事的单一化,使得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因而在同一作品中采取多种聚焦,对于叙述者来说,不必承担所有的看,只需讲述,对于读者来说。可以有多种角度的“看”,从不同聚焦去发现丰富人物。  [关键词] 叙述者 聚焦 聚焦者    叙事作品中,经常会碰
[摘要] 三十六集电视剧《倾城之恋》对原著进行了大胆改写,其创意十分明显。通过构建白、唐两个家庭间的矛盾冲突、设置范柳原的家庭背景和爱情遭遇、突破原著狭小的叙事空间,对原著人物进行重新调配和新增人物等方式,在尊重原著基础上综合了一定的时代精神与时尚元素,演绎了一部超越原著的传奇故事。  [关键词]《倾城之恋》 改编 创意设置 传奇故事    三十六集电视剧《倾城之恋》是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爱
[摘要]《爱情神话》是关于人的成长的故事,它通过展示青年恩科在一个邪恶的世界中,如何一步步地摆脱了社会不良影响及本我的放纵与堕落倾向,努力去构建健康的自我以及有着更高精神追求的超我的艰辛历程,凸现了人类前进的艰难以及对于未来永不磨灭的希望与信心。本文通过具体的行文分析,指出《爱情神话》探讨的是人在本性欲望的泥沼中挣扎而最终趋向于神性的精神超越这样一个具有人文意味的主题。  [关键词]物欲堕落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