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教育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确立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亟待研究与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同时这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
[关键词]文化基础课 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0-0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42-02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职业教育中的课程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兴趣。文化基础课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分支,是专业课程和技能的基础,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应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
一、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一般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两种类型,它们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重专业,轻文化基础”的现象。这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总体目标来说是及其不利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效果不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弄清楚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学校学生来源范围较窄,整体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基础课程兴趣不大。而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职业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职业院校,为达到培养目标,在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上,通常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程,要求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做到够用就行,即用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在文化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专业课联系少,内容更新慢,教材选择随意性大,教学评价体系重点关注专业课程,导致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困惑、学生茫然,阻碍了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发展进程。
二、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科学认识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
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因为无法区分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两个概念。事实上,两者在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培训内容非常具体地指向某一职业、某一岗位,指向性明确。而职业教育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也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内容相对职业培训丰富而全面。某些职业院校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是把职业教育当成了职业培训来办学,只强调实用性,注重片面性,很难培养出既掌握多种技能,又具有转岗和继续学习优势的复合型人才。
除了办学思路的偏差要更正外,还要正确处理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即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训课。文化基础课既为专业理论课打基础,又能提高人的文化、思想素质,开发人的智力,为人的终身受教育打基础。专业理论课也不仅仅是为实训课打基础。而实训课只是职业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只是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集中体现,不能反映全部。因此,单单把实训课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容易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中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很难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在职业教育中把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科学结合,统一构建,才能保证职业教育是一种完整的人的教育。
(二)文化基础课在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底蕴、职业道德、品质意志、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是其达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具备的,也是学习专业知识和继续学习进修所必备的基础,这些都离不开文化基础课程的传授。可见,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是其他课程的前提,其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纵观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史,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作用与当时职业教育课程观有着紧密关联。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视野下,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变得比任何时期都丰富。在职业院校上学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文化基础课程尤其是德育课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并且在职业教育中设置文化基础课程,是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基础,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的,不单单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而是顾及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文化基础课程既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又为学生继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进行基础知识储备。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决不能缺位和错位。
三、强化文化基础课程地位和作用的措施
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的影响下,要强化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就应该从当前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现状出发,在教学、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大力气,体现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发挥其作用。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加强教材和课程结构建设
文化基础课教学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分层教学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注重结合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选择适宜的教材,并推动校本教材的建设,在学科课程之外,增设综合课程和选修课程,打破课程界限,重组知识模块。
(二)适应专业课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课程的设置,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应专业课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探索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变单一理论考核为理论与相应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客观实际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励学生学好文化基础课。
[ 参 考 文 献 ]
[1] 宋爱兰.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技术物理教学,2008,(1).
[2] 刘保林.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改革的途径[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 常双会.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文化基础课 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0-0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42-02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职业教育中的课程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兴趣。文化基础课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分支,是专业课程和技能的基础,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应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
一、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一般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两种类型,它们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重专业,轻文化基础”的现象。这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总体目标来说是及其不利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效果不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弄清楚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学校学生来源范围较窄,整体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基础课程兴趣不大。而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职业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职业院校,为达到培养目标,在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上,通常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程,要求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做到够用就行,即用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在文化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专业课联系少,内容更新慢,教材选择随意性大,教学评价体系重点关注专业课程,导致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困惑、学生茫然,阻碍了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发展进程。
二、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科学认识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
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因为无法区分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两个概念。事实上,两者在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培训内容非常具体地指向某一职业、某一岗位,指向性明确。而职业教育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也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内容相对职业培训丰富而全面。某些职业院校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是把职业教育当成了职业培训来办学,只强调实用性,注重片面性,很难培养出既掌握多种技能,又具有转岗和继续学习优势的复合型人才。
除了办学思路的偏差要更正外,还要正确处理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即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训课。文化基础课既为专业理论课打基础,又能提高人的文化、思想素质,开发人的智力,为人的终身受教育打基础。专业理论课也不仅仅是为实训课打基础。而实训课只是职业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只是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集中体现,不能反映全部。因此,单单把实训课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容易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中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很难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在职业教育中把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科学结合,统一构建,才能保证职业教育是一种完整的人的教育。
(二)文化基础课在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底蕴、职业道德、品质意志、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是其达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具备的,也是学习专业知识和继续学习进修所必备的基础,这些都离不开文化基础课程的传授。可见,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是其他课程的前提,其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纵观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史,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作用与当时职业教育课程观有着紧密关联。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视野下,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变得比任何时期都丰富。在职业院校上学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文化基础课程尤其是德育课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并且在职业教育中设置文化基础课程,是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基础,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的,不单单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而是顾及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文化基础课程既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又为学生继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进行基础知识储备。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决不能缺位和错位。
三、强化文化基础课程地位和作用的措施
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的影响下,要强化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就应该从当前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现状出发,在教学、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大力气,体现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发挥其作用。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加强教材和课程结构建设
文化基础课教学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分层教学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注重结合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选择适宜的教材,并推动校本教材的建设,在学科课程之外,增设综合课程和选修课程,打破课程界限,重组知识模块。
(二)适应专业课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课程的设置,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应专业课程,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探索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变单一理论考核为理论与相应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客观实际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励学生学好文化基础课。
[ 参 考 文 献 ]
[1] 宋爱兰.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技术物理教学,2008,(1).
[2] 刘保林.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改革的途径[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 常双会.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