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教育做点事”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办一所乡村样板示范学校,让家乡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和城里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
  渭南市澄城县赵庄镇中心学校是所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经费不足、生源流失严重,50岁以上的老教师占了教师队伍的一半,而年轻点的教师都想方设法往城里调动,人心浮动,无心教学。
  2015年8月,侯军昌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入职赵庄镇中心学校担任校长。为了弄明白学校问题背后的原因,刚入职的侯军昌就带着学校领导跑遍了学区每一个村组和部分学生家庭开展调研。调研期间,他了解到学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教学质量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侯军昌从调动教师工作積极性和提升专业素养两方面抓。为了稳人心,他逐一找老师谈话,勉励老教师站好最后一班岗,激励年轻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第一个学年,不管多忙,他都会坚持每天听两节以上的课,课后再同老师们一起研究探讨。仅用了一年时间,学校的教学质量便进入了全县中游位次。
  从2016年起,学校每年都有两三名老教师退休,三四名教师被调动进城,虽然教育局也给补充了几位特岗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变得年轻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特岗教师”快速成长?当时学校没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和骨干型教师点拨引领,教师培训工作只能靠教师们自学自悟和同伴互助。
  2017年,侯军昌听闻县城有位教学专家杨老师退休了,先后三次登门拜访,最终将杨老师返聘回学校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杨老师为学校培养了六名教学新秀、两名县级教学能手。乡村学校的英语一直是薄弱学科,2017年,侯军昌安排教师孙莉文到城关一小跟岗学习半年,又接着联系教研室和县内外三名省级能手对她进行线上、线下指导培养。2020年,孙莉文老师最终成长为县里为数不多的省级教学能手。现在,学校已有了由省市县各级能手14人组成的骨干团队。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侯军昌通过办好师生灶,改造洗浴室、洗衣房,建成体育活动室等为教师生活提供最大方便,定期为教师体检,举办纳凉晚会、元旦晚会、春秋周边游、趣味运动会、组织观影等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几年下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家长对教学质量放心了,生源也稳定了,现在的学生数量始终保持在500人左右。
  乡村教育如何在逆境中实现突破和超越?如何能办出让家长满意的教育?近几年,侯军昌不断思考这些问题。2015年,教育部等多部委出台了关于校园足球发展的意见,他意识到“校园足球”可能成为突破的一个点,便立刻开始组建足球队。没有教练,他就从县城外聘;没有场地,他就到处争取资金;没有训练器材,他就通过乡村少年宫和社会公益基金会争取捐助……眼前的种种困难都被他四处奔走的脚步踏平。2017年4月,全县第一届中小学足球运动会举行,学校男女足球队出人意料地以七战七胜的骄人战绩双双夺冠,震惊全县。2019年,在第二届联赛上男女队再次夺冠,还代表澄城县参加了全市、全省的多场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9年,学生高奕入选陕西省精英运动员;2020年,学校女足入选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基会“追风计划”项目支持,女足队员王静怡、詹雨艳的故事被团中央拍摄为公益宣传片。
  除了足球,学校开设的游泳、花样跳绳、鬼步舞、乒乓球、羽毛球、合唱、创意画、魔方、少儿口才等十余种社团覆盖了全校学生。体艺活动的一次次突破,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出彩的机会。“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已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育人理念。
  这几年,侯军昌带领教师们自筹资金,为孩子们修建了洗浴室,建成了露天影院。寄宿生每周在学校都能洗一次热水澡、看一场电影,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学校“华丽转身”,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德育典型工作经验学校”等荣誉,而侯军昌也于2020年入选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改变乡村教育任重道远,但我知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将带领团队,为办一所质量领先、特色鲜明、关注品行、温暖童年的优质乡村学校不懈努力!”
  李玉整理
其他文献
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有教无类,呵护如宝,有爱无碍,让残缺在掌心开花。党红妮老师用自己的温度去温暖这些特殊的孩子,驱散他们生命中的阴霾!  1999年,党红妮通过遴选由普通学校进入商洛市聋哑学校任教。初入特教学校,校领导便安排她带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课,为加强手语学习,她把手语书带回家,还时不时和自己刚满一周岁牙牙学语的儿子比比划划。家人却跟她急了:这样的语言环境,会给正常学说话的
期刊
“爱岗就是爱党,爱岗就是爱国,爱岗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就是热爱我们的陕西。”  一个人认真做一两件事容易,难的是做每一件事都认真;一个人干工作坚持一两天容易,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呼秀珍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年过七旬依然忙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她也被师生称为“永不退休的雷锋”。  呼秀珍是咸阳道北中学的一名教师,1965年高中毕业的她,至今已在教育园地度过了56个春秋。  1999年,咸阳市
期刊
真正的人师,他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  在西安市黄河中学,年过花甲依然担任班主任的马骏,每年授课量达800课时以上。这位深耕一线的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呢?教师的修炼之“道”使然:1977年,马骏知青下乡,担任民办小学教师。1983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在中学教育岗位上工作了40年。马骏要求自己要有一种大师的追求。  要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好老师,马骏
期刊
“用心做人,静心做事,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让学生拥抱成长的多彩与快乐,办一所学生喜爱、教师幸福、家长信任、社会认可的学校。”  “回顾27年的教育生涯,处处充满着艰辛与不易,我当过傻子,吃过亏,做过疯子,在执着中前行,我成长、我快乐、我幸福。”如今已是渭南小学校长的郗莉回首自己的从教之路感慨良多,那份对于教育的初心支撑着她一直勇往直前,那份永不服输的信念让这位女校长多了几分果敢与韧劲。  
期刊
“我选择,我幸福;我坚守,我无悔!我的青春留在茫茫大山中,留在清贫的讲台上。这是一代中师生的时代芳华,这是值得我永远坚守的教育初心。”  汉中洋县是东方宝石朱鹮的故乡,有被称为秦岭秘境的生态环境。这里万亩花海香,人鸟共家园,但因山高路远导致的教育落后却是当地的现实。  1996年,毕业于城固师范的邓爱华被分配到洋县溢水镇花园乡完全小学。一排低矮的平房,一根摇摇欲坠的旗杆,一面斑驳的木头黑板,七个老
期刊
常常听说,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生的幸福,我就是幸福的,因为我的一生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这也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我要用心去做,做一个好老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  23年前,我从渭南师专毕业,带着对三尺讲台的热望,我选择了回家乡任教。那一年,我被分配到了最偏远的农村,离县城一百多里路,学校条件很差,全校只有三个教学班11名老师,我是唯一一个女老师。现实中的工作与理想中的那一份职业相差很远,但我却如愿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为祖国贫困山区的孩子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愿意!”  一个人一生总会有许多刻骨铭心的回忆,对于青年教师赵静来说,美丽苍凉的大凉山便是其中之一 ,那些笑着和恶劣环境抗争的彝族孩子们是她最深的牵挂。“我永远记得5月的阳光里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内心的震动,永远记得他们送我离开时情不自禁流下的泪水。”赵静回忆起在大凉山的日子说道。  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除,作为北大教育基
期刊
“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就是群众的口碑,群众满意了,学校就办好了。”  从1986年走上工作岗位到现在,张增印在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最偏远的两所农村小学任教已经35年了。多年来,他思考最多的是怎样能把家乡的学校办好,如何用满腔的教育情怀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学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当时,张增印的学校有26亩校农基地,种的全是玉米,因为他家里有拖拉机,因此在担任后勤主任的同时,张增印又多
期刊
众所周知,作业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睡眠不足、体能较差、近视肥胖等问题,进而使其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创新实践的兴趣和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直击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系列问题,引导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从育人的高度理性思考作业的问题。  从教
期刊
一块块黑板、一个个讲台、一间间教室构筑了一个名叫“人民教师”的群体,他们有光亮、有温度;他们有责任、有担当;他们平凡却又不凡……浩荡岁月里,他们如同一面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他们以集结之姿唤醒沉睡的灵魂;他们仿若灯塔映照华夏大地,每一个朴素坚守的背后都彰显着平凡却又伟大的师者力量。  在第37個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联合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聚焦10位扎根一线、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事迹,以其风采引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