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是关系千家万户生活幸福乃至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事。虽然在政府、社会力量推动以及各高校努力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有所好转,但仍是任重而道远。对于各高校,尤其是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生命线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专业化、实效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为例,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讨论将以普及、提高毕业生执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职业指导课程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必要与可能希望能为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提供些许有益建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执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问题
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直接面向生产一线,承担着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使命。然而,职业指导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学生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质,他们普遍学习兴趣低,受应试教育接连不断的考试失利影响自信心严重受挫,自我评价定位模糊或较低,自我管理和规划意识较弱,更缺乏建构美好人生主动性。这样的特质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顺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逐年提升趋势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参考本科院校先进经验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院特色发展之路,切实有效帮助学生树正择业观念,增强求职竞争力,提高执业转业实力。为了更好地完成指导、服务学生成功择业、就业、执业使命,必须对于现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状况予以分析、扬弃,以切实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效能。2007年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厅【2007】24号文件规定,从200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将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各高校需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规范教学内容。
事实上,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正在对毕业生成功就业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大多已经成年,但我国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和传统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稳定,对事物分辨能力存在着很多误区,处理生活学习问题都会手足无措,何况是在面对像择业就业这样重大人生“选择”问题就更难以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择业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感到迷惘和 困惑,他们从考上大学就开始等靠学校推荐、单位选聘或家庭社会关系,得到推荐后又常常是“做事无经验,做人差情商”缺乏保持工作、转换工作的能力。因此,开展全程化、专业化职业指导不仅是各高校提升各自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的需要,是高校学生了解社会,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需要,更是高校学生实现学生到工作者角色转换,学习择业、就业、执业所必须人文常识、技巧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全程化,指导教师专业化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将只会背书做题的学生“加工”成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并向社会组织推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涵盖有职业能力提升指导和求职创业推荐指导两个重点内容,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向职场、走进职场、纵横职场”。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创业推介”在各高职院校被视为关乎生存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其开展与实践经验不尽相同,但大多可圈可点,在这里不做赘述。而常被各高职院校忽视的是职业指导的“指导”职能,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却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课题。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能力”定义为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完成职业任务的成效和本领,是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的行事热情和能力,是科学地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同时该战略还指出,“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找到工作,完成工作,发展工作或转换工作除了要有专业方面的业务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社会适应力、创新力等诸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机构和教师不仅要把毕业生引荐给用人单位,还应该在在校期间教会学生如何得到工作,推进工作,提升工作,变换工作以致创造工作,避免毕业生“有才无德”或是“高智商,低情商”等现象在就业上岗后发生,影响就业质量。然而,职业能力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了解学生个体特质的前提下,通过个性化心理辅导,沟通、合作、执行等能力的启发与实战练习来完成,是对人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改造的艰难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是传统的顶岗实习前或毕业前就业指导讲座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也是非职业指导专业教师难以驾驭的技术工作。因此,瞄准就业市场需求,设置系統课程,聘用职业指导专业教师,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开发实效化教学模式,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始终,应该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可持续发展和效能提升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昱英;;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A];2011高等职业教育電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栾彦;;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王伟宾;程楠楠;赵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执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问题
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直接面向生产一线,承担着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使命。然而,职业指导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学生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质,他们普遍学习兴趣低,受应试教育接连不断的考试失利影响自信心严重受挫,自我评价定位模糊或较低,自我管理和规划意识较弱,更缺乏建构美好人生主动性。这样的特质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顺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逐年提升趋势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参考本科院校先进经验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院特色发展之路,切实有效帮助学生树正择业观念,增强求职竞争力,提高执业转业实力。为了更好地完成指导、服务学生成功择业、就业、执业使命,必须对于现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状况予以分析、扬弃,以切实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效能。2007年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厅【2007】24号文件规定,从200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将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各高校需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规范教学内容。
事实上,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正在对毕业生成功就业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大多已经成年,但我国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和传统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稳定,对事物分辨能力存在着很多误区,处理生活学习问题都会手足无措,何况是在面对像择业就业这样重大人生“选择”问题就更难以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择业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感到迷惘和 困惑,他们从考上大学就开始等靠学校推荐、单位选聘或家庭社会关系,得到推荐后又常常是“做事无经验,做人差情商”缺乏保持工作、转换工作的能力。因此,开展全程化、专业化职业指导不仅是各高校提升各自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的需要,是高校学生了解社会,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需要,更是高校学生实现学生到工作者角色转换,学习择业、就业、执业所必须人文常识、技巧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全程化,指导教师专业化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将只会背书做题的学生“加工”成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并向社会组织推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涵盖有职业能力提升指导和求职创业推荐指导两个重点内容,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向职场、走进职场、纵横职场”。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创业推介”在各高职院校被视为关乎生存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其开展与实践经验不尽相同,但大多可圈可点,在这里不做赘述。而常被各高职院校忽视的是职业指导的“指导”职能,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却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课题。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能力”定义为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完成职业任务的成效和本领,是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的行事热情和能力,是科学地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同时该战略还指出,“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找到工作,完成工作,发展工作或转换工作除了要有专业方面的业务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社会适应力、创新力等诸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机构和教师不仅要把毕业生引荐给用人单位,还应该在在校期间教会学生如何得到工作,推进工作,提升工作,变换工作以致创造工作,避免毕业生“有才无德”或是“高智商,低情商”等现象在就业上岗后发生,影响就业质量。然而,职业能力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了解学生个体特质的前提下,通过个性化心理辅导,沟通、合作、执行等能力的启发与实战练习来完成,是对人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改造的艰难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是传统的顶岗实习前或毕业前就业指导讲座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也是非职业指导专业教师难以驾驭的技术工作。因此,瞄准就业市场需求,设置系統课程,聘用职业指导专业教师,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开发实效化教学模式,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始终,应该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可持续发展和效能提升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昱英;;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A];2011高等职业教育電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栾彦;;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王伟宾;程楠楠;赵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