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提高学生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因此,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课改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变化,目标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不是换一套教科书和课程内容调整那么简单,它蕴含着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蕴含着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全面改革和深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我们说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道德建设、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高中新课程改革将于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技术紧密结合,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生机。
二、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
1、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变化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所有一线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只有清楚在新课改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才能真正把握好课程的本质,上好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不同程度的阻力。同样,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推行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
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升素养。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教育理论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我们的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是一起的,我们要求电子备课室网络必须畅通、保证老师顺畅地上网学习。我们学习特级教师的课例、经验做法等,老师们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两年学校每期都派出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参加学习的老师总是满载而归,既收获了教学艺术和智慧,又收获了教育激情。学校及时组织他们进行汇报和上移植课,受训老师对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也起到了一人受培众人受益的效果。现在学校老师绝大部分都啃读了一本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丛书。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细实恒,确保教学高质量全面落实好教学常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在每学期期初的工作计划中,学校就把“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实现有效教学”作为工作重点。
3.组织教学常规学习,明确教学常规要求。我校对教学常规要求比较严格,不允许有迟到、早退,特别不允许放空课的现象,一开学,我对组内的老师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信息技术课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一样对学生来说是培训他们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学常规一定要做到,并做好。
4.加强检查,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察小组,不定期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的结果进行登记,和教师期末考核有直接关联。
四、开展了促进教师行为转化的教学研究,实现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让老师们通过磨课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老师们“行为转化”。学校还开展了观摩特级教师录像课,集体评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课等活动聚焦课堂,经过暴风雨式的听课、观课、研课、磨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活动教师们课堂教学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较大提高。
为此,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的角色要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转变,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否则,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渲染现代化教学气息的道具。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展身手,转变学生看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合作教学.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2]祝智庭,顾小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分组合作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变化,目标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不是换一套教科书和课程内容调整那么简单,它蕴含着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蕴含着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全面改革和深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我们说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道德建设、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高中新课程改革将于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技术紧密结合,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生机。
二、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
1、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变化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所有一线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只有清楚在新课改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才能真正把握好课程的本质,上好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不同程度的阻力。同样,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推行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
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升素养。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教育理论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我们的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是一起的,我们要求电子备课室网络必须畅通、保证老师顺畅地上网学习。我们学习特级教师的课例、经验做法等,老师们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两年学校每期都派出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参加学习的老师总是满载而归,既收获了教学艺术和智慧,又收获了教育激情。学校及时组织他们进行汇报和上移植课,受训老师对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也起到了一人受培众人受益的效果。现在学校老师绝大部分都啃读了一本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丛书。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细实恒,确保教学高质量全面落实好教学常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在每学期期初的工作计划中,学校就把“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实现有效教学”作为工作重点。
3.组织教学常规学习,明确教学常规要求。我校对教学常规要求比较严格,不允许有迟到、早退,特别不允许放空课的现象,一开学,我对组内的老师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信息技术课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一样对学生来说是培训他们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学常规一定要做到,并做好。
4.加强检查,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察小组,不定期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的结果进行登记,和教师期末考核有直接关联。
四、开展了促进教师行为转化的教学研究,实现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让老师们通过磨课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老师们“行为转化”。学校还开展了观摩特级教师录像课,集体评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课等活动聚焦课堂,经过暴风雨式的听课、观课、研课、磨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活动教师们课堂教学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较大提高。
为此,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的角色要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转变,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否则,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渲染现代化教学气息的道具。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展身手,转变学生看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合作教学.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2]祝智庭,顾小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分组合作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