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小丑进化史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世纪荷兰艺术家的作品《三个习乐女人与小丑》。

  讲述DC漫画中最著名的反派“小丑”的起源的电影《小丑》,在2019年10月一上映就深陷争议的漩涡,影片呈现了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因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这部电影再现了小丑的恐怖本质。其实根据斯蒂芬·金同名恐怖小说改编的电影《小丑回魂(IT)》在2017年一样引起了人们对小丑的关注和对小丑的恐惧。
  现实中也确实有罪犯装扮成小丑的样子,2016年10月,英国警方开始频繁接到报警,无一例外指向一类“恐怖小丑”(creepy clowns)在公共场所追逐、恐吓甚至袭击路人,遍及包括伦敦、布里斯托、诺维奇、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一周内,全英国已有至少23处此类案件共25起。英国各地已经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小丑恐慌”。
  其实这股“小丑恐慌”风潮起源于美国,很快就蔓延至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越注视着它们永远在笑的面容,你就会觉得它们越会扭曲成邪恶的怪物。按理说小丑应该是天真的玩伴,身穿鲜艳服装,和孩子打趣逗乐,或者在闹剧中夸张表演滑倒在香蕉皮上。 但是,它那种狂躁的气息,化妆的面具和过度亲近感,离恐怖只有一根发丝的距离。
現代小丑的始祖是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艺人乔伊·格里马尔迪(Joey Grimaldi),他设计了标准的小丑妆容。
歌剧《丑角》剧照。
中世纪的小丑。小丑杀手盖西和其画

  尽管牛津字典和任何心理学手册都没有收录,但是却有一个词来专门形容人们对小丑的恐慌,这个词就是小丑恐惧(Coulrophobia)。
  小丑恐惧症相对罕见,现在的科学家和医生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现象,
  小丑恐惧症的表现是,见到小丑会引起恐慌,出现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出汗以及恶心的症状。尽管有些成年人也患有这种疾病,但在儿童中尤为常见,这种恐惧症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治疗。
  多年来,小丑在公众意识中一直扮演着令人不安的角色。 那么它们什么时候从带给人乐趣变成让人恐惧的呢?

小丑的中世纪起源有黑暗的影子


  很多人还认为小丑是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早期的产物,事实上小丑的舞台要宽广的多,几乎在所有的文明中,在历史长河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尽管他们生长的文化背景多种多样,但是小丑的世界却大同小异。自古以来,小丑就与捣蛋鬼、恶作剧者以及神秘狡猾的小人的形象分不开。公元前2500年侏儒小丑让埃及法老王开怀大笑;阿兹特克最后一个国王蒙提祖玛二世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教育领域随着专业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在近年来提出了很多创新型的教学方式。经过多方统计和收集,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方面,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美文字,在写作中仍有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观察和生活素材,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平淡乏味。其实在阅读时,不难发现语文素材中拥有着大量的语言技巧和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没有机会看到或感受到的东西,因此,教师应以“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来增
导语:美国防身术史上的每一次异常火爆都与政治环境休戚相关。社会上的男人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熟识的,或是在交际舞会上邂逅的那些优雅而迷人的女人.只消用几个回台就能击倒他们,乃至让他们不省人事。  阿尔·卡塔贝赫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登上美国《财富》杂志,令人无奈的是她却没有时间接受他们的独家专访,为了筹备她的第九间防身术连锁培训中心,阿尔·卡塔贝赫已经连续好几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而报名参加她亲身培训
當地时间2019年6月1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在斯坦福体育馆举行。斯坦福大学官网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斯坦福大学将颁发1850个学士学位,2410 个硕士学位和1051个博士学位。庆祝活动预计吸引25000至3 0000名观众。  教育历来是全民关心的问题,在中国,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更好的的前途,就要让他们能够进入较好的大学,而要进入较好的大学,就要从小培养,加码加压,因为在人口众
1  第一次到城里的学校上课时,我穿着一双黑色条绒布的布鞋,说不上好看,但是很新很干净。那双布鞋引起了同学的嘲笑,声音刺耳。  我像一个表演功底极强的演员,在踏进那间明亮的水泥教室之后,就由农村小子的威风凛凛、蛮横随性变成借读学生的胆怯、小心翼翼。  那时,城里几乎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个撕掉包裝的罐头瓶,里面装满了漂亮的玻璃珠子。学校操场总会聚集着许多人,三五一群,玩一种叫做“弹珠”的游戏。我是一个连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布,王泽山、侯云德两位院士获此殊荣。网上不少年轻人由衷赞叹:“帅呆了!”更有人喊出:“这样的人才应该上热搜!”  在新媒体的逻辑里,登上热搜约等于晋身网红。请大国脊梁走到前台,为娱乐明星的脑残粉降降温,呼唤“智慧正义”取代“颜值正义”,既折射人们对于娱乐至死的担忧,也展现对社会价值序列的再思索。  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乃至巨大的财富应该向谁分配?这确实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
无论是赤裸裸展示壕生活,还是智力碾压式秀才华,抑或随手记录日常点滴,人们都是希望用各种方式得到他人的赞美与支持,获得内心的平衡与充实。  因为炫耀,一位微博博主火了。  一句“在不在”的微信,让男友步行15分钟出现在自己面前;男友来酒吧“英雄救美”,先干半瓶白兰地;工作人员让把地址补全到几零几,但住别墅只有几区几栋……相比用图片晒车晒房的简单粗暴,这位博主的云淡风轻似乎秀出一股清流。即便帖文内容被
这里有一张当今伦敦最大的书店布莱维尔的广告,其中的文字大意如下:  “当您光临布莱维尔书店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问您要买什么。您可以信步所之,随便看书,放心浏览。店员只在您需要的时候才为您效劳。您不招呼,他们决不打扰。无论您来买书或来浏览,均所欢迎。这就是布莱维尔书店一百多年来的传统”。  我想,每个读书人看了这个广告,没有不动心的,因为它了解每个买书人的心理。  我们现在已经都知道,书是一种特殊的
新得了一幅画,画面清朗简洁,一只青花瓶,内插几枝含苞待放的夏荷,娇嫩欲滴;一盆萱草,郁郁葱葱,繁而不杂;一片碎瓦,隐约着童子垂钓的影子,零落中透着古意。俊俏的是两只蟋蟀,通体晶亮,须足如生,正眈眈而视,张牙振翅,不见厮杀争斗之意,倒有嬉戏玩闹之趣。画家取画意为“聚财”,是谐了上海方言说蟋蟀的音“财积”,果然别有一番意趣。   但凡虫者,多是不入流的,所谓雕虫小技、夏虫疑冰等等,贬的多,褒的少。唯
端午节吃透糖    从明朝时起,江苏的淮安就流传着端午节吃透糖的习俗。  传说,明朝时淮安城内有一小茶食店,店里有父女两人,姑娘乳名叫莲儿,才16岁,生得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糕点。小小的茶食店,天天顾客盈门。  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这可气坏了那些大字号的茶食店店主们。一天,他们把全城茶食业同行召集在一起,莲儿的父亲也被邀来了。一个大店主首先开口:“端午节快到了,大家该思谋思谋,能不能
2000年底至2001年1月,对好莱坞“神仙眷侣”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来说,是极其特别的人生时段,他们于圣诞前夜在洛杉矶的家中甜蜜庆祝他们的结婚十周年,两个月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离婚。原因是,妮可.基德曼发现家里的电话被装上了窃听器;丈夫再离谱都能忍,但是这种事儿,她绝不能忍。  接下来,这对“金童玉女”开始了漫长的离婚官司大战,分孩子、分财产,最后妮可.基德曼赢得了孩子以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