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榜首”城市的全方位攻略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经过调查研究编写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中,“入园难”问题,首都北京高居35个被调查城市的“榜首”之位。副市长洪峰也坦言。目前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户籍适龄儿童入园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常住适龄儿童学位缺口较大。
北京成为“榜首”,显然是有其社会和经济发展原因的。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北京市常住人口达1961.2万人。提前10年突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一2020年)》所确定的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目标。北京市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率为3.8%,是全国年均增速的6.6倍。如此快速膨胀的城市人口带来了膨胀性的幼儿入园需求。而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据,幼儿园实际提供的学位数量有所增加,从2004年的20万个,增加到2010年底的27.6万个,但这些学位仅能满足户籍新生儿的入园需求。非户籍新生儿22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年约7万左右的大量非户籍新生儿面临无园可入的境况,供需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城市学前教育资源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人口膨胀?这是全国经济发达城市或多或少正面临的一个问题。
北京市教育部门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制度建设、投入责任、规划建设等各个层面的推进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北京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是由教育部门配合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部门按照本市户籍人口设计规划的,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各不相同,给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造成了一定困难。
在目前情况下,北京如何推进学前教育工作?
副市长洪峰和市教委主任姜沛民表示,2011年,北京市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建设小学附属幼儿园,利用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同时,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建设1至2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十二五”期间,北京总体上将规划建设和改造600所幼儿园,“十二五”期末争取全市幼儿园总量达到1600所左右。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达到50%以上。具体2011年至2013年分别新增学位26901个、23879个、23280个,共增加学位近7.5万个,满足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并努力提高常住适龄儿童入园比例,学前三年学位供给覆盖率和入园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从而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为实现这个目标,北京市今年市区两级安排20亿资金用于118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以及小区配套园的扩建和设施投入,而据秋季开学的数据统计显示,北京已经新建和改扩建178所幼儿园,扩班400余个,共增加学位2.8万余个,超出计划扩建幼儿园60所。
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仅朝阳区就将在没有公办园的乡域新建9所地区中心园。目前,平房乡中心园已建成;太阳宫乡、豆各庄乡中心园已开工,计划2012年上半年建成:其他中心园均于2013年底前建成。这9所中心园建成后,预计可新增108个班,接收幼儿3240名。未来三年,北京还将安排5亿资金用于幼儿园扩班,增加幼儿入园机会。
民办园作为北京市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到409所,北京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其良性发展,同时政府也将平抑民办园的收费价格。民办园必须根据政府核定的办园成本来收费,由此引导大部分民办园转变为普惠、公益性的幼儿园。北京市教委认为,在有力的监管下,民办园因“入园难”问题价格“跟风涨”的现象将不再出现。
天津:破解资源建设中“公平”与“普惠”的难题
天津市认为人园难的核心问题在于学前教育资源的不足,而解决入园难就应本着“公平、普惠、优质、协调”的原则进行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2010年6月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开展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大量调研工作。2010年11月18日,《天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出台,提出“一年初步缓解、两年明显见效、三年基本解决”的方案。2010年12月天津市教委和财政局又联合下发了《天津市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开始实施“四项工程”——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工程、民办幼儿园扶持规范工程,以及“阳光乐园”建设工程。
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除了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还包括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天津根据各区县未来3至5年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依据《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将新建、改扩建120所公办幼儿园。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已挪作他用的配套幼儿园,要求区县政府限期收回。
在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项目中,天津按照市一级幼儿园标准,对现有146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以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至2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并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方式,全面推进500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以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
在天津,民办幼儿园约占40%,这还不包括未纳入管理正轨的规模较小的大量私立园。过去天津民办园门槛高,要求注册资金必须达到150万,这显然是大量私立园无法做到的。这些私立园中不乏大量有办好幼儿园愿望的,由于迈不过资金门槛,而长期被教育部门拒之门外。为了尽快解决这样的矛盾,分类管理。有序发展,2010年底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天津市民办一类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天津市民办二类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天津市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点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将民办幼儿园分为三类,开办资金的最低要求分别为15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对办学规模、园舍设施、教师资格等也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从而使有心也有力从事幼教工作的一些小型私立园也纳入到教育部门的管理视野,扫除了办学盲点,提升了办学质量。
“阳光乐园”工程总共将设立15所“阳光乐园”,建设目标是在环城四区、滨海新区的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区。一般情况下,“阳光乐园”依托国办园、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园等公办园设立,如果该地区确需设立项目,周边又没有公办园,则可以选择有资质、教育质量高的二类以上的符合“阳光乐园”办园基本标准的民办园。对申报“阳光乐园”项目的幼儿园的要求是,招收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不低于本园在园幼儿总数的50%。“阳光乐园”项目的主体责任人为这五个区县教育局,他们承担这些园所的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监督管理和检查评估等责任。这些“乐园”是播撒在特殊困难儿童群体身上的阳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
四项工程从数量和质量上较好地解决了各类型幼儿园的建设问题,在破解天津入园难题上堪称四剂“良药”,而天津市教委认为根本的“方子”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机制。在天津,有三个非常重要 的保障机制。一个是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明确区县政府、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各自的职责和分工。一个是市、区县两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其中市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由主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发改委、市教委主要领导为召集人,10个委办局的领导为成员,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协调了,资源建设的速度自然才有保障。还有一个是天津市教委成立的实施《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明确教育管理部门各处室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完成。
方子再好。还需要保障“抓药的钱”。天津市在这方面也是不吝投入。目前天津已经进一步明确了市级扶持、区县为主的投入体制。三年行动计划,市、区两级财政将投入经费15亿,其中市财政就对困难区县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和提升工程投入经费约1.6亿元,师资队伍培训工程投入经费约4700余万元。
如今,在经费和机制的保障下,四项工程齐头并进。从2010年到2011年,天津市实际新建、改扩建73所幼儿园,增加18700余个学位,提升改造农村乡镇中心园92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340所,这些建设进度均超出了计划指标。2011年“六一”前夕,已经有10所“阳光乐园”正式揭牌。市教委、市妇联共同为每一所“阳光乐园”配送了5万元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各区县正在根据《天津市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和“三类民办园”的设置标准对属地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摸底调查,今年底基本完成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核认定工作,将达到标准的,颁发相应许可证或注册证,对达不到标准的,将坚决予以撤销。
陕西:迈大步。政府投入空前给力
截至2010年底,陕西全省共有幼儿园(班)392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有321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1.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有53.77%。陕西的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近60%的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培训,特别是农村教育薄弱地区,由于经费短缺,数量不足,办园质量更无法保证。
2010年12月中旬,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并专门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对学前教育作出了规划部署。
本着“立足省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思路,陕西省普及学前教育打算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2013年,每个县城建1所能够发挥辐射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10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幼儿园(班)覆盖全部城镇小区和行政村,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第二步,到2015年,每个县城建2所能够发挥辐射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1200所,覆盖全部乡镇,从而建成学前教育县、乡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两年普及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第三步,到2020年在全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011年2月至3月,省政府及各市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3年,省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亿元,其中今年2亿元:各市、县安排专项经费52亿元,其中今年23.2亿元,西安、延安、咸阳、榆林四市今年计划投入都超过了4亿元。今年。全省规划建设幼儿园441所,任务分解到县,计划明年春季投入使用。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综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的指导意见》,要求闲置校舍主要用于举办幼儿园。5月,省教育厅召开现场会督促各地加快规划建设进度。6月,起草《陕西省人民政府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若干问题的意见》,通过减免租金、派驻教师等办法,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并交给政府按公办幼儿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集体或个人举办幼儿园。西安市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奖励民办和企事业幼儿园。7月初,省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从今年秋季起,免除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按每生每年700元测算,省财政按需求总量的80%设立奖补资金,资金分配与市县人均财力、在园人数、毛入园率挂钩。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孤儿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50%由省财政承担。
为保障三年目标的顺利实现,陕西已经着手开展了四方面的重要工作。
一是建立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目前,延安市吴起县、榆林市神木县等地已实现。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免除烈士子女、残疾儿童和孤儿的保教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给予资助。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
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省教育厅成立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在省教育厅专设基础教育三处,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工作。从2010年起,省委、省政府把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对各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市县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办园体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除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幼儿园以外。加快了农村幼儿园建设,将幼儿园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举办幼儿园(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班),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有条件的农村小学,经过批准可利用富余校舍、师资举办学前一年教育。进一步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四是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今年开始,通过“省考县选”公开招聘一批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2013年,每年培训5000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当地中小学教师具有同等地位。
杭州:“1 4新政”践行优质教育均衡化
杭州市有幼儿园969所,在园幼儿26万多名,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为98.3%,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100%,其中公办中心幼儿园占90%。现有幼儿园中,等级覆盖率为90.8%,优质覆盖率达 65%。应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但杭州市民仍然感到“入好园难”、入公办园难。
为了满足市民对优质园的需要,杭州市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于2010年底,颁布《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及四个配套文件《杭州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幼儿园园舍建设实施办法》、《杭州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人园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为“1 4新政”。
《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使全市城乡幼儿园布局基本合理,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更多杭州儿童f包括新杭州人儿童)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其中农村达到95%以上:全市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80%以上,其中农村占70%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90%以上: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在经费方面,逐步提高各区、县(市)学前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中所占比例,各区学前教育事业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费的8%以上,5县(市)达到5%以上:市级和各区、县(市)在地方教育附加中按20%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在土地出让收入中按0.5%比例计提农村学前教育补助资金。乡镇(街道)每年要安排足够的配套经费,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提升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具体比例由各区、县(市)自行确定。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扩大覆盖面。到2011年。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当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三分之一以上。基本覆盖各类幼儿园;到2015年,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当地小学生标准二分之一以上,并实现全覆盖。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制度。在市属及市属以下公办幼儿园接受教育,持有效期内《杭州市困难家庭(低保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困难家庭)救助证》家庭的子女(以下简称持证家庭子女),享受教育资助额标准为其就读幼儿园保育费50%以上:在民办幼儿园接受教育,其所在幼儿园保育费收费标准高于甲级幼儿园的持证家庭子女。按甲级幼儿园保育费50%的标准予以减免;幼儿园保育费收费标准低于甲级幼儿园的持证家庭子女,按其实际保育费的50%予以减免。残疾儿童享受保育费全免待遇。
为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凡是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也由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并按事业法人登记。原产权属国有的住宅配套幼儿园,一律由政府收回管理使用。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也按照“公办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任务完成后,人口较多的乡镇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个公办幼儿园或举办公办中心幼儿园分园教学点;按照不低于《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同步规划和建设农村幼儿园,原则上600户以上的村建1所幼儿园。争取到201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70%左右。
在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上,杭州采取了四种做法。一是发挥优质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输出师资、管理、文化,帮助新建幼儿园、薄弱幼儿园快速提升保教质量。新建公办幼儿园原则上采取“名园 新园”的办园模式:鼓励“名园”以办分园或教学点等多种形式与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合作办学。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建设,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帮助农村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三是推行乡镇中心幼儿园与分园、教学点在经费、设备、保教管理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模式,发挥乡镇中心园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四是市、区(县、市)两级建立学前教育教科研机构,配齐专职教科研人员。提升教科研水平。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当地幼儿园教师总数10%左右比例,核增名园集团核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或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专项用于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充实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在2010年底杭州召开的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杭州市长与区县(市)长均签订了五年目标责任状和一年的建设任务书,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列入对各区(县、市)政府的考评指标体系,督促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职责,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同时,将在全市区(县、市)和镇(乡)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达标和创强活动。各级领导带头承诺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的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像抓义务教育一样抓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本文的写作得到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陕西省教育厅、杭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特表感谢!)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经过调查研究编写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中,“入园难”问题,首都北京高居35个被调查城市的“榜首”之位。副市长洪峰也坦言。目前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户籍适龄儿童入园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常住适龄儿童学位缺口较大。
北京成为“榜首”,显然是有其社会和经济发展原因的。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北京市常住人口达1961.2万人。提前10年突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一2020年)》所确定的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目标。北京市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率为3.8%,是全国年均增速的6.6倍。如此快速膨胀的城市人口带来了膨胀性的幼儿入园需求。而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据,幼儿园实际提供的学位数量有所增加,从2004年的20万个,增加到2010年底的27.6万个,但这些学位仅能满足户籍新生儿的入园需求。非户籍新生儿22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年约7万左右的大量非户籍新生儿面临无园可入的境况,供需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城市学前教育资源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人口膨胀?这是全国经济发达城市或多或少正面临的一个问题。
北京市教育部门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制度建设、投入责任、规划建设等各个层面的推进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北京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是由教育部门配合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部门按照本市户籍人口设计规划的,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各不相同,给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造成了一定困难。
在目前情况下,北京如何推进学前教育工作?
副市长洪峰和市教委主任姜沛民表示,2011年,北京市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建设小学附属幼儿园,利用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同时,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建设1至2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十二五”期间,北京总体上将规划建设和改造600所幼儿园,“十二五”期末争取全市幼儿园总量达到1600所左右。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达到50%以上。具体2011年至2013年分别新增学位26901个、23879个、23280个,共增加学位近7.5万个,满足户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并努力提高常住适龄儿童入园比例,学前三年学位供给覆盖率和入园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从而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为实现这个目标,北京市今年市区两级安排20亿资金用于118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以及小区配套园的扩建和设施投入,而据秋季开学的数据统计显示,北京已经新建和改扩建178所幼儿园,扩班400余个,共增加学位2.8万余个,超出计划扩建幼儿园60所。
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仅朝阳区就将在没有公办园的乡域新建9所地区中心园。目前,平房乡中心园已建成;太阳宫乡、豆各庄乡中心园已开工,计划2012年上半年建成:其他中心园均于2013年底前建成。这9所中心园建成后,预计可新增108个班,接收幼儿3240名。未来三年,北京还将安排5亿资金用于幼儿园扩班,增加幼儿入园机会。
民办园作为北京市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到409所,北京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其良性发展,同时政府也将平抑民办园的收费价格。民办园必须根据政府核定的办园成本来收费,由此引导大部分民办园转变为普惠、公益性的幼儿园。北京市教委认为,在有力的监管下,民办园因“入园难”问题价格“跟风涨”的现象将不再出现。
天津:破解资源建设中“公平”与“普惠”的难题
天津市认为人园难的核心问题在于学前教育资源的不足,而解决入园难就应本着“公平、普惠、优质、协调”的原则进行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2010年6月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开展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大量调研工作。2010年11月18日,《天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出台,提出“一年初步缓解、两年明显见效、三年基本解决”的方案。2010年12月天津市教委和财政局又联合下发了《天津市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开始实施“四项工程”——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工程、民办幼儿园扶持规范工程,以及“阳光乐园”建设工程。
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除了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还包括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天津根据各区县未来3至5年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依据《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将新建、改扩建120所公办幼儿园。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已挪作他用的配套幼儿园,要求区县政府限期收回。
在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项目中,天津按照市一级幼儿园标准,对现有146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以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至2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并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方式,全面推进500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以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
在天津,民办幼儿园约占40%,这还不包括未纳入管理正轨的规模较小的大量私立园。过去天津民办园门槛高,要求注册资金必须达到150万,这显然是大量私立园无法做到的。这些私立园中不乏大量有办好幼儿园愿望的,由于迈不过资金门槛,而长期被教育部门拒之门外。为了尽快解决这样的矛盾,分类管理。有序发展,2010年底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天津市民办一类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天津市民办二类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天津市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点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将民办幼儿园分为三类,开办资金的最低要求分别为15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对办学规模、园舍设施、教师资格等也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从而使有心也有力从事幼教工作的一些小型私立园也纳入到教育部门的管理视野,扫除了办学盲点,提升了办学质量。
“阳光乐园”工程总共将设立15所“阳光乐园”,建设目标是在环城四区、滨海新区的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区。一般情况下,“阳光乐园”依托国办园、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园等公办园设立,如果该地区确需设立项目,周边又没有公办园,则可以选择有资质、教育质量高的二类以上的符合“阳光乐园”办园基本标准的民办园。对申报“阳光乐园”项目的幼儿园的要求是,招收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不低于本园在园幼儿总数的50%。“阳光乐园”项目的主体责任人为这五个区县教育局,他们承担这些园所的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监督管理和检查评估等责任。这些“乐园”是播撒在特殊困难儿童群体身上的阳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
四项工程从数量和质量上较好地解决了各类型幼儿园的建设问题,在破解天津入园难题上堪称四剂“良药”,而天津市教委认为根本的“方子”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机制。在天津,有三个非常重要 的保障机制。一个是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明确区县政府、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各自的职责和分工。一个是市、区县两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其中市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由主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发改委、市教委主要领导为召集人,10个委办局的领导为成员,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协调了,资源建设的速度自然才有保障。还有一个是天津市教委成立的实施《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明确教育管理部门各处室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完成。
方子再好。还需要保障“抓药的钱”。天津市在这方面也是不吝投入。目前天津已经进一步明确了市级扶持、区县为主的投入体制。三年行动计划,市、区两级财政将投入经费15亿,其中市财政就对困难区县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和提升工程投入经费约1.6亿元,师资队伍培训工程投入经费约4700余万元。
如今,在经费和机制的保障下,四项工程齐头并进。从2010年到2011年,天津市实际新建、改扩建73所幼儿园,增加18700余个学位,提升改造农村乡镇中心园92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340所,这些建设进度均超出了计划指标。2011年“六一”前夕,已经有10所“阳光乐园”正式揭牌。市教委、市妇联共同为每一所“阳光乐园”配送了5万元的设施设备和玩教具。各区县正在根据《天津市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和“三类民办园”的设置标准对属地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摸底调查,今年底基本完成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核认定工作,将达到标准的,颁发相应许可证或注册证,对达不到标准的,将坚决予以撤销。
陕西:迈大步。政府投入空前给力
截至2010年底,陕西全省共有幼儿园(班)392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有321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1.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有53.77%。陕西的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近60%的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培训,特别是农村教育薄弱地区,由于经费短缺,数量不足,办园质量更无法保证。
2010年12月中旬,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并专门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对学前教育作出了规划部署。
本着“立足省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思路,陕西省普及学前教育打算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2013年,每个县城建1所能够发挥辐射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10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幼儿园(班)覆盖全部城镇小区和行政村,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第二步,到2015年,每个县城建2所能够发挥辐射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1200所,覆盖全部乡镇,从而建成学前教育县、乡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两年普及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第三步,到2020年在全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011年2月至3月,省政府及各市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3年,省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亿元,其中今年2亿元:各市、县安排专项经费52亿元,其中今年23.2亿元,西安、延安、咸阳、榆林四市今年计划投入都超过了4亿元。今年。全省规划建设幼儿园441所,任务分解到县,计划明年春季投入使用。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综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的指导意见》,要求闲置校舍主要用于举办幼儿园。5月,省教育厅召开现场会督促各地加快规划建设进度。6月,起草《陕西省人民政府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若干问题的意见》,通过减免租金、派驻教师等办法,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并交给政府按公办幼儿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集体或个人举办幼儿园。西安市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奖励民办和企事业幼儿园。7月初,省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从今年秋季起,免除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按每生每年700元测算,省财政按需求总量的80%设立奖补资金,资金分配与市县人均财力、在园人数、毛入园率挂钩。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孤儿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50%由省财政承担。
为保障三年目标的顺利实现,陕西已经着手开展了四方面的重要工作。
一是建立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目前,延安市吴起县、榆林市神木县等地已实现。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免除烈士子女、残疾儿童和孤儿的保教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给予资助。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
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省教育厅成立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在省教育厅专设基础教育三处,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工作。从2010年起,省委、省政府把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对各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市县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办园体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除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幼儿园以外。加快了农村幼儿园建设,将幼儿园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举办幼儿园(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班),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有条件的农村小学,经过批准可利用富余校舍、师资举办学前一年教育。进一步加快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四是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今年开始,通过“省考县选”公开招聘一批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2013年,每年培训5000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当地中小学教师具有同等地位。
杭州:“1 4新政”践行优质教育均衡化
杭州市有幼儿园969所,在园幼儿26万多名,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为98.3%,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100%,其中公办中心幼儿园占90%。现有幼儿园中,等级覆盖率为90.8%,优质覆盖率达 65%。应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但杭州市民仍然感到“入好园难”、入公办园难。
为了满足市民对优质园的需要,杭州市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于2010年底,颁布《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及四个配套文件《杭州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幼儿园园舍建设实施办法》、《杭州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人园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为“1 4新政”。
《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使全市城乡幼儿园布局基本合理,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更多杭州儿童f包括新杭州人儿童)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其中农村达到95%以上:全市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80%以上,其中农村占70%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90%以上: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在经费方面,逐步提高各区、县(市)学前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中所占比例,各区学前教育事业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费的8%以上,5县(市)达到5%以上:市级和各区、县(市)在地方教育附加中按20%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在土地出让收入中按0.5%比例计提农村学前教育补助资金。乡镇(街道)每年要安排足够的配套经费,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提升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具体比例由各区、县(市)自行确定。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扩大覆盖面。到2011年。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当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三分之一以上。基本覆盖各类幼儿园;到2015年,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当地小学生标准二分之一以上,并实现全覆盖。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制度。在市属及市属以下公办幼儿园接受教育,持有效期内《杭州市困难家庭(低保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困难家庭)救助证》家庭的子女(以下简称持证家庭子女),享受教育资助额标准为其就读幼儿园保育费50%以上:在民办幼儿园接受教育,其所在幼儿园保育费收费标准高于甲级幼儿园的持证家庭子女。按甲级幼儿园保育费50%的标准予以减免;幼儿园保育费收费标准低于甲级幼儿园的持证家庭子女,按其实际保育费的50%予以减免。残疾儿童享受保育费全免待遇。
为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凡是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也由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并按事业法人登记。原产权属国有的住宅配套幼儿园,一律由政府收回管理使用。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也按照“公办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任务完成后,人口较多的乡镇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个公办幼儿园或举办公办中心幼儿园分园教学点;按照不低于《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同步规划和建设农村幼儿园,原则上600户以上的村建1所幼儿园。争取到201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70%左右。
在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上,杭州采取了四种做法。一是发挥优质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输出师资、管理、文化,帮助新建幼儿园、薄弱幼儿园快速提升保教质量。新建公办幼儿园原则上采取“名园 新园”的办园模式:鼓励“名园”以办分园或教学点等多种形式与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合作办学。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建设,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帮助农村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三是推行乡镇中心幼儿园与分园、教学点在经费、设备、保教管理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模式,发挥乡镇中心园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四是市、区(县、市)两级建立学前教育教科研机构,配齐专职教科研人员。提升教科研水平。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当地幼儿园教师总数10%左右比例,核增名园集团核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或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专项用于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充实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在2010年底杭州召开的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杭州市长与区县(市)长均签订了五年目标责任状和一年的建设任务书,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列入对各区(县、市)政府的考评指标体系,督促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职责,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同时,将在全市区(县、市)和镇(乡)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达标和创强活动。各级领导带头承诺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的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像抓义务教育一样抓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本文的写作得到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陕西省教育厅、杭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特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