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系统推进:区域劳动教育的苏州探索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苏州市基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任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设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技课,40年来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全市学校教育的常态工作实施。全市现已形成课程建设体系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实施常态化、实践活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基本格局。稳定的劳技专业师资队伍,保障了区域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实践课程;项目式教学;劳动教育基地;苏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5-0011-03
  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基于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统筹规划适合本地的劳动教育发展路径,是目前许多教育人十分关心的热点话题。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起步早、起点高,自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设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技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发展历程。虽在不同阶段受到课程政策、考试评价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实际实施中略有起伏,但劳动教育的地位始终没有被削弱,始终是全市学校教育的一项常态内容。我们期待苏州市的一些实践经验和特色,能为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探索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内外联通,保障区域劳动教育持续发展


  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和内生发展动力的共同驱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1. 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地方探索与实践
  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等文件,规定小学开设劳动课,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点解决了劳动课无课时、无教材、无教师、无设备等问题。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苏州市遂展开借助劳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与技术教育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却没有以课程形式被确立下来。江苏省教育厅遂于2003年出台《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以地方课程的形式确立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地位,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得以持续高品质发展。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共同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把“劳”列入党的教育方针之中,为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劳动教育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广东省深圳市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众多开发区的建设,引发了苏州市对各级各类劳动技术人才的渴求。苏州市一方面广纳贤才,另一方面坚持“一流的经济必须用一流的教育来支撑”的理念,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完善,致力于培养服务本地的高素质劳动者。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注入了时代基因,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本领成为中小学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3. 地方文化推动区域劳动教育特色的形成
  苏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非遗保护和传统工艺项目品类众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市中小学努力打造具有吴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劳动教育中根植“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为苏州市中小學劳动教育刻下了“苏脉”“苏作”的地域文化烙印。如吴中区依托丰富的物产资源,构建了以“一花、一叶、一果、一树”为代表的特色课程;姑苏区依托传统工艺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开发了宫扇、桃花坞木刻、虎头鞋手工艺等特色课程。
  4. 中外合作高端项目提升区域劳动教育品质
  在国内劳动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尚待完善时,借力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推进劳动教育正向发展应是最优选择。1994年,我国与德国合作开展“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劳技课教学项目”(以下简称“中德合作项目”),以德国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为依托,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与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着手,探索和试验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模式。项目的具体推进地点落在苏州市,在原苏州教育学院挂牌成立了项目具体执行机构—中德合作苏州劳技师资培训中心。
  该项目创造了中国劳动教育的多个“最”:最高规格(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最长历时(10年)、最多投入(德方1000万马克,中方等值人民币)、最广覆盖面(试点学校140所,培训教师1万多人次)等。中德双方借鉴德国经验,分析中国国情,反复研究和试验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可行路径:树立大教育观,将劳动教育视为基础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强调劳动教育动脑与动手、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推进方式;将“行为教学”引入国内,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亲密合作和有效互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特定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
  中德合作项目推进的十年间,苏州市多所中小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参与了项目的研究和试点工作,获得了设备支持和专业指导,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二、体系完备,形成劳动教育地方特色


  经过近四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已基本形成课程建设体系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实施常态化、实践活动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模式。
  1. 课程建设体系化   有课程、有教材、成体系,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鲜明特色。基于《课程纲要》中对劳技课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的规定,江苏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教材进行了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构建了“主题-模块-项目”为主要框架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四个主题。小学阶段的12册教材包括洗涤、纸艺、泥塑、结艺、布艺、烹饪、小木工、小金工、种植、电子小制作、家用电器、职业了解12个模块,教材内容有侧重,难度有深浅。初中阶段共13册教材,包括布艺、营养与烹饪、工艺制作、养殖、金工、木工、食用菌、园艺、蔬菜、农作物、电子电工、现代办公技术、职业指导13个模块,每册教材包含若干个学习项目。
  上述体系设计兼顾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经验基础,以及技术活动的难易程度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构成了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的序列课程,也为苏州市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确立了学科规范。苏州市各中小学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课程纲要》,以省编教材为蓝本开展系统教学;另一方面,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技术教学项目,逐步积累形成区域课程,作为对省级课程的补充。例如: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借助自身位于全国著名家具批发集散中心的优势,开设了颇具特色的木工课程,学生可定期前往家具工厂,近距离接触木工师傅,体验开料、锯割、打凿、拼装等过程,了解家具设计和制作的流程和工艺细节,获得最直观的劳动与职业体验。
  2. 教学内容项目化
  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一大特点。中德合作项目率先将项目教学法引入中国,使项目教学法逐渐在苏州市乃至江苏省和全国的劳动教育中得到认可和推广,其理念和做法被吸纳进《课程纲要》和配套教材。
  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有目的的操作性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完成一项任务或制作一件产品等,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有目的的劳动和技术实践活动,经历产生需求、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和完善提高等实践环节,开展探究学习、实践体验、交流分享、拓展创新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养成劳动习惯,体验创造乐趣,从而使手指更灵活、思维更敏捷、内心更充实。
  3. 教学实施常态化
  既有课时保证又有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另一大特点。苏州市各中小学基于《课程纲要》中对于劳技课课时的规定,在保障课时的同时,因校制宜,灵活安排,或一周开一次劳技课,或两周开一次两课时的劳技课,或将每学期的课时集中安排。例如: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不仅每周开设劳技课,而且将每个班级拆分成两个小班,使实践指导和师生的互动更加充分。
  苏州市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分为三类:一是中小学自建的劳技专用教室,二是校园内的劳技(科技)实践基地,三是社区中的劳动教育基地。苏州市现在每个区县各有2~3所劳技特色学校,每个学校都有3~4个劳技专用教室。例如:昆山市城北小学打造了融劳技和科技教育于一体、占地十余亩的“星火生态园”,学生可在“开心农场”种植瓜果蔬菜,在“智能大棚”尝试无土栽培,在水池中养鱼、养鸭。
  4. 实践活动多元化
  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立体开展,联动实施,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生动写照。在抓好第一课堂、开好开足劳技课的基础上,苏州市中小学还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到第二、第三课堂。第二课堂包括各类校内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几乎所有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中都开设有劳动实践类课程,如钩编、串珠、布艺、茶艺、插花、刺绣、烹饪、西点、泥塑、3D打印等,有省编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有区本、校本特色项目。第三课堂主要指校外实践体验活动。依托“苏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苏州市120多家博物馆、科普馆、生态园、工作坊等场馆与基地,与学校结盟成为中小学生校外体验站和劳动实践场所。学生可利用节假日,去花窗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历代花窗精品,尝试制作榫卯结构的花窗;去花卉植物园,剪枝修叶、管理田垄;去御窑砖瓦厂,体验“踩泥-制坯-晾坯-入窑-出品”的金砖制作整套工艺流程。

三、师资稳定,为区域劳动教育提供专业保障


  拥有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成员相对稳定的劳技师资队伍,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现优质发展的关键。得益于中德合作项目中首创的三年制劳技教育专科班、本科班,苏州市现拥有一批师范劳技专业毕业生和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劳技教师。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也吸引了一些具有不同專业背景与兴趣特长的教师持续加入。目前,苏州市已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混编劳技师资队伍。
  苏州市及市内各区(县)都设置了劳技教研员,负责制定与组织实施劳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旨在通过技能培训,使劳技教师成为一专多能的劳动能手;通过现场观摩与专题研讨,引导劳技教师聚焦教学热点和难点;通过设计同题异构课、开发连续性项目课等,提高劳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通过师徒结对,促进校内、区内、市内劳技教师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长发.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4,(12).
  [2] 普法依费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 傅小芳.抓好劳动教育关键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8-08-04.
其他文献
通过碰撞、反冲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测出物体的速度.围绕测速度这一主题,总结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多种实验设计方案. Through collision and back-flushing to verify
摘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一实验,因为综合了电学中电路、电流、电压、电阻及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及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每年的中考试卷中,这个实验的考题属于较难得满分的试题.本文对于这一实验中所涉及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帮助同学们进行中考复习时能有效突破学习上的难点.  关键词:电流;电阻;基本技能;思维拓展  作者简介:张玲(1975-),女,湖
通过一道木板滑块问题的三种解法,讨论牛顿定律、动量能量和折合质量方法在中学物体解题中的应用. Through the three solutions of a sliding block problem of wood board
摘 要:按照考试说明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在英语阅读中要具备猜测词义的能力,即从已知推求未知。因此,历年高考英语将猜测词义列为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词义猜测题包括对超纲词义的推断以及熟词生义的猜测。本文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语篇,具体分析,归纳六种猜测词义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技巧 猜测 能力 高考    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生词,这时许多同学立即翻阅词典,查找词义。这样
摘要总结和梳理我国劳动教育的政策发展历程,研究和挖掘其深层的价值诉求,探讨和展望其未来走向,对于构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政策演变来看,自建国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轨迹;从价值诉求来看,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是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
摘要:初中物理中常有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反常现象,此悖论暴露出的是实验的真伪问题.只做不思的实验是伪实验,建立在学生思维发展基础上的实验才是真实验.本文以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为例,阐述了追求真实验的相关观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真伪辨析  作者简介:王钰明(1977-),男 ,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 ,中學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随着课程改革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物理教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如何贯彻和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摆在了每一位物理教师的面前.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出发,从物理学
摘要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并不缺失,但是缺少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以致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不能得到有效培养。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学校需要从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劳动课程的完善以及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改进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国家也需要在宏观层面做好支持保障。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劳动精神;劳动素养;职业体验;社会服务;劳动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一定的现状分析,对如何进行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训练写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探讨 英文写作 写作途径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意义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语言输出的有力体现。对于英语学习者,写作的突出作用简要如下:  1. 是规范学生的思维有效途径之一。学
摘要:在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现象的展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展开研究和分析,探究本质,逐步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根据物理现象特点,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等身心特点,精心策划物理现象的展现过程,从而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现象;策略  作者简介:张丽蓉(1978-),女,江苏如皋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