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幼儿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幼儿潜能的必要性,于是幼儿艺术教育开始受到家长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满足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需求,艺术幼儿园、艺术兴趣班、艺术特色班在部分幼儿园悄然而起。
那么,这些艺术幼儿园、艺术兴趣班、艺术特色班的现状到底如何?其有利因素显而易见,但深究起来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对幼儿艺术课程专门化了,忽略了艺术与其它领域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有的幼儿园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兴趣的培养、潜能的挖掘;有的幼儿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这种“教育”把幼儿艺术教育引入了学科化、专门化、技术化、工具化、功利化的误区。
《纲要》中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明确要求,艺术活动要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园教师如何深刻领会《纲要》精髓,以艺术为手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培养作些探讨,并与大家商榷。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艺术教育中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与乐”的目的。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也很重视艺术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孔子“礼乐相济”的思想,把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西方美学史上古希腊的柏拉图就强调美育与道德的结合,提倡“理智”的艺术,特别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人格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情感、欲望和理智一样,都是人性中固有的内容,同样有得到满足的权利,所以艺术应当具有“教育”、“净化”、“快感”的功能。现代美育也提倡融合式教学,主张在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生态体系,使之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把知识、道德、审美融合起来,在相互碰撞、对话和交融中生成智慧,培养出头脑灵活、充满自信、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艺术教育的“零点计划”倡导者、领导者加德纳关于艺术与人的发展及早期教育的理论,提出艺术教育应从0岁开始。心理学家研究也证明,幼儿的审美活动是从两岁左右开始的,这时他们的美感也已初步形成。如幼儿所画的象征性图画,是客观对象反映到他们视觉中产生的视觉映象。这种简洁完美的象征符号,表现了幼儿对美萌芽状态的追求,因为这种形能给幼儿带来舒服愉悦的感受,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开发了幼儿智力、陶冶了幼儿情操、激发了幼儿自信、锻炼了幼兒意志。由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将受益于终身,尤其在幼儿初期人格开始形成时期,对他们进行艺术潜能的早期开发,将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发展。
三、艺术活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原本具有的丰富性、生动性、情感性、人文性和完整性,使幼儿真正喜欢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艺术潜能的开发,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健全幼儿人格。
1.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对艺术的情趣
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列夫托尔斯泰也强调:“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艺术被普遍认为是情感活动。
幼儿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但带有情绪色彩,容易转移。在开展艺术活动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感染每一个幼儿,激活幼儿的情绪。当他们在活动中“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图乱画”时,不能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理解、限制他们,而必须以赞赏的态度激发幼儿的创造“火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以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自主选择。小班幼儿在初画画时,常常在纸上图图画画,边画边自言自语;男孩子在学舞蹈时动作不够协调,表现出手忙脚乱。对这些表现,我们必须以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加以适当的指导,在多次的肯定强化中,使幼儿变得自信、有生气,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探索者,增强对艺术活动浓厚的情趣。同时还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艺术材料、玩具,使幼儿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敲敲打打、唱唱跳跳、涂涂画画、说说讲讲玩耍中激发起对艺术的兴趣,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2.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创造性的表现美
艺术活动的审美娱乐是指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经这样描述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他说:“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幼儿的审美愉悦是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去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有让幼儿欣赏美的内容,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挖掘和引导,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去表现美、创造美。
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可以利用活动室的布置和幼儿一起讨论内容,共同收集材料,动手布置环境,引导幼儿怎样做才好看。设置的区域材料必须丰富,音乐区要有适合年龄特点乐器,表演区有喜欢的头饰,欣赏角有幼儿带来的工艺品,在共同参与环境的布置中初步理解色彩、构图、造型之美,在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中尝试成功的喜悦,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力。一日生活中将音乐贯穿始终,来园、户外活动时,进餐、午睡起床时等等,可以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创造一个舒适的音乐艺术意境,陶冶幼儿情操,丰富幼儿生活。经常带幼儿到野外领略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把艺术教育走进他们的生活,讲讲身边发生的美好的事情,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感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有了体验,有了兴趣,他们就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想象、大胆创作,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通过艺术活动让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成功、获得自信的最佳方式。而成功、自信又来自成人对他们艺术活动过程和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评价。教师要善于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赞赏他们的点滴创造。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自我表现的需要,我们就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引导幼儿把自己画画、表演、唱歌、讲故事等艺术过程描述出来,在描述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鼓励幼儿自己评价自己的艺术作品。因为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说得清,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能给他提供一次情感宣泄的机会。幼儿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也最能体现幼儿自我的价值。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互相沟通,如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评,达到同伴间借鉴学习的目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宽容的合作精神以及包容的审美鉴赏力,敏锐的感觉判断力。
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激活了他们的信心、成就感,激起他们对艺术创作活动更大的乐趣。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开启幼儿多元智能,增强幼儿自信,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艺术教育是健全幼儿人格的重要手段。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幼儿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幼儿潜能的必要性,于是幼儿艺术教育开始受到家长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满足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需求,艺术幼儿园、艺术兴趣班、艺术特色班在部分幼儿园悄然而起。
那么,这些艺术幼儿园、艺术兴趣班、艺术特色班的现状到底如何?其有利因素显而易见,但深究起来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对幼儿艺术课程专门化了,忽略了艺术与其它领域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有的幼儿园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兴趣的培养、潜能的挖掘;有的幼儿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这种“教育”把幼儿艺术教育引入了学科化、专门化、技术化、工具化、功利化的误区。
《纲要》中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明确要求,艺术活动要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园教师如何深刻领会《纲要》精髓,以艺术为手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培养作些探讨,并与大家商榷。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艺术教育中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与乐”的目的。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也很重视艺术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孔子“礼乐相济”的思想,把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西方美学史上古希腊的柏拉图就强调美育与道德的结合,提倡“理智”的艺术,特别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人格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情感、欲望和理智一样,都是人性中固有的内容,同样有得到满足的权利,所以艺术应当具有“教育”、“净化”、“快感”的功能。现代美育也提倡融合式教学,主张在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生态体系,使之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把知识、道德、审美融合起来,在相互碰撞、对话和交融中生成智慧,培养出头脑灵活、充满自信、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艺术教育的“零点计划”倡导者、领导者加德纳关于艺术与人的发展及早期教育的理论,提出艺术教育应从0岁开始。心理学家研究也证明,幼儿的审美活动是从两岁左右开始的,这时他们的美感也已初步形成。如幼儿所画的象征性图画,是客观对象反映到他们视觉中产生的视觉映象。这种简洁完美的象征符号,表现了幼儿对美萌芽状态的追求,因为这种形能给幼儿带来舒服愉悦的感受,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开发了幼儿智力、陶冶了幼儿情操、激发了幼儿自信、锻炼了幼兒意志。由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将受益于终身,尤其在幼儿初期人格开始形成时期,对他们进行艺术潜能的早期开发,将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发展。
三、艺术活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原本具有的丰富性、生动性、情感性、人文性和完整性,使幼儿真正喜欢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艺术潜能的开发,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健全幼儿人格。
1.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对艺术的情趣
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列夫托尔斯泰也强调:“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艺术被普遍认为是情感活动。
幼儿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但带有情绪色彩,容易转移。在开展艺术活动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感染每一个幼儿,激活幼儿的情绪。当他们在活动中“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图乱画”时,不能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理解、限制他们,而必须以赞赏的态度激发幼儿的创造“火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以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自主选择。小班幼儿在初画画时,常常在纸上图图画画,边画边自言自语;男孩子在学舞蹈时动作不够协调,表现出手忙脚乱。对这些表现,我们必须以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加以适当的指导,在多次的肯定强化中,使幼儿变得自信、有生气,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探索者,增强对艺术活动浓厚的情趣。同时还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艺术材料、玩具,使幼儿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敲敲打打、唱唱跳跳、涂涂画画、说说讲讲玩耍中激发起对艺术的兴趣,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2.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创造性的表现美
艺术活动的审美娱乐是指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经这样描述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他说:“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幼儿的审美愉悦是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去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有让幼儿欣赏美的内容,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挖掘和引导,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去表现美、创造美。
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可以利用活动室的布置和幼儿一起讨论内容,共同收集材料,动手布置环境,引导幼儿怎样做才好看。设置的区域材料必须丰富,音乐区要有适合年龄特点乐器,表演区有喜欢的头饰,欣赏角有幼儿带来的工艺品,在共同参与环境的布置中初步理解色彩、构图、造型之美,在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中尝试成功的喜悦,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力。一日生活中将音乐贯穿始终,来园、户外活动时,进餐、午睡起床时等等,可以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创造一个舒适的音乐艺术意境,陶冶幼儿情操,丰富幼儿生活。经常带幼儿到野外领略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把艺术教育走进他们的生活,讲讲身边发生的美好的事情,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感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发现其中蕴涵的美,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力,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有了体验,有了兴趣,他们就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想象、大胆创作,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通过艺术活动让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成功、获得自信的最佳方式。而成功、自信又来自成人对他们艺术活动过程和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评价。教师要善于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赞赏他们的点滴创造。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自我表现的需要,我们就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引导幼儿把自己画画、表演、唱歌、讲故事等艺术过程描述出来,在描述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鼓励幼儿自己评价自己的艺术作品。因为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说得清,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能给他提供一次情感宣泄的机会。幼儿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也最能体现幼儿自我的价值。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互相沟通,如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评,达到同伴间借鉴学习的目的。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宽容的合作精神以及包容的审美鉴赏力,敏锐的感觉判断力。
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激活了他们的信心、成就感,激起他们对艺术创作活动更大的乐趣。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开启幼儿多元智能,增强幼儿自信,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艺术教育是健全幼儿人格的重要手段。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自由、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