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候淑慧(1992-),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1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1
  请假想:一个医生,浏览着一张整片肺叶被密密麻麻的像寄生虫一样的肿瘤不断侵蚀的CT片、而此CT片属于自己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恐惧?他又会如何面对生命呢?
  以上画面中的医生叫保罗·卡拉尼什,他是《When breath becomes air》这本书的作者,也是该书的主人公。这本书里的内容除部分名字虚构以外,其他皆属事实。作者保罗拥有令人仰望的学历:斯坦福大学的英语文学和人体生物学双学位,剑桥大学科学史和哲学硕士学位,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3年他即将走向人生的巅峰:成为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拥有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研究室。然而,生活像一列火车,保罗在距离梦想到达仅剩7个月时,戛然断轨。
  保罗曾这样形容过自己的职业:“医生的工作就像把两节铁轨连接在一起,让病人的旅途畅通无阻”,可是此时保罗成为了断轨中的一员。癌症一天天恶化,伴随一系列检查、治疗,保罗也开始了对人生意义新一轮的思考。如果说学习文学时的思考是浪漫的,那么此时的思考则是站立在生死悬崖上的。自人类诞生以来,死亡无人可躲,也鲜有人愿意面对这个真实存在。海德格尔指出:日常生活就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存在,生因死的必然显出其珍贵,死也因生的可贵而具有更加丰富、深刻和神秘的意义。从检查出第四期癌症到去世,这22个月的时间里,保罗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医学天才对神经外科的贡献,更福泽大众的是他的精神理念。
  一、面对死亡的理智
  当癌症降临,保罗说:更像有谁用燃烧弹毁了你一心一意前进的道路,而现在我必须绕道而行[1]。但保罗没有因轰然倒塌的人生而变得颓废和畏缩,他冷静调整状态并积极配合艾玛治疗,甚至很多时候在他们对病情作探讨时还充满着幽默与笑声。尽管知道葬礼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但保罗选择:仍然前行。这种面对死亡的理智与冷静,令人钦佩。
  二、对科学、文学的热爱,对道德义务引力的追随
  从最初学习英语文学到最后在神经外科取得辉煌的成就,保罗用12年证明了自己对于文学和医学的热爱与追求。本可以早早过上闲适富足的生活,保罗却选择逆风飞翔,像一只火凤凰一样,浴火锻造自我。
  在癌症得到一定控制的时候,保罗决定即使被死神扼住喉咙,也要重返医院,坚持在手术台上连站八个小时,为病人力挽生命,直到住院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天。在脊椎剧痛、进食颇难的生命后期,保罗选择另一种实现梦想的方式:用文学来抚慰灵魂。他相信:语言文字的寿命是无法企及的。在手术室伴随着《不老的传说》,热泪盈眶中,保罗用生命诠释了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于道德义务引力的追随。
  三、人道主义关怀
  保罗在他的书中写到:人终有一死,作为一名住院医生,我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和家属去理解疾病或死亡。有时候,生命走到尽头无计可施,我们挽救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用手术刀以外的工具:言语,去疏导病患、抚慰心灵;用真诚和爱帮助病人和家属归于理智,帮助人们理解死亡,以一种平和的态度面对人世间无人可躲的生生死死。这是为医者的人道主义大爱!
  四、对亲情和爱情的眷恋
  保罗爱家人,爱妻子露西。在22个月与绝症抗争期间,保罗始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父母亲人,甚至在得知绝症伊始,他就嘱咐爱人露西一定要再婚寻找幸福。癌症蔓延时,保罗还想努力一把,解决家庭未来的财政问题,不至于让家人、妻子在他患癌后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在生命的最后期,保罗不再受访,全程和家人相伴,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幸福时光,也留给了家人那些可以去怀念的日子。
  五、对新生命的向往和未来的希望
  即使行将就木,保罗依然觉得灵魂还有未来。自己终会死去,留下露西一个人太孤单,于是他们决定延续一个生命,让新生命陪伴妻子,让女儿卡迪在尘世间继续探索和希冀,给人世间带来欢乐、希望和力量。
  六、躯体有时尽,灵魂无绝期
  露西写到保罗在手术室的最后一天哭了。保罗也是血肉之躯,也会疼痛难耐,也会希望活到老,但即便如此,癌症晚期,身体坍塌,保罗依然目标明确,不故作勇敢,也毫无惺惺之态,用积极的心态充实地度过了余生的每一天。
  当保罗说:我准备好了!此时,我已经无法抑制泉涌的泪水。这个坚强的生命带给了我们顽强的灵魂。我也再次深深地感到:在生命尽头,回看浮华虚名,会发现不过捕风捉影而已。海德格尔的“向终结而在”的死亡观提出一个理想:畏死而在,那么我想保罗实现了,他摆脱“常人”和“沉沦”,理解了死亡并不是冰冷的、毫无血色的,它也是一种对生的领悟[2]。9个小时后,保罗的呼吸化为了空气,但保罗的这本书开始了“呼吸”。我们应像保罗书中对我们的劝勉那样: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你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与追求,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曲線。
  是的,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躯体有尽时,生命无绝期/读者啊,快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共赴永恒生命!
  祈愿我们敬爱的勇士保罗,在翠绿的山巅与遥望的大海处,继续为活着的人讲述关于:生则福泽别人,死则理智勇敢的道理,为人们演绎: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的勇士之行。
  参考文献:
  [1](美)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著),何雨珈(译).当呼吸化为空气[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
  [2](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6.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土地主题”研究》(课题编号:WGW1521)研究成果之一;同时,在本刊《戏剧之家》2016年5月上半月刊总第225期刊出的《浅析“土地主题”对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生命主题”的重要性与意义》也为该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的事业在于推进中西文学、文化交流,因其曾在中国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英语影视大量引入我国市场,影视的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相较西方而言,我国在英语影视字幕翻译研究领域的起步比较晚,相对落后。所以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入手,以2016年热映英语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为例,分析字幕翻译的特点,对字幕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进行总结。  关键词:英语电影;字幕特点;功能主义  作者简介:李国安(1996.11-),男
摘 要:《巴别塔之犬》是美国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代表作,对其女主人公露西个人悲剧与婚恋悲剧的探讨是异彩纷呈。本文试图通过对露西形象的分析和对其与丈夫之间沟通隔阂的探索,解析巴别塔的倒塌带给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露西;隔阂;沟通;巴别塔;精神困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
电影《芳华》在场上热映,观众在场下热评。严歌苓,《芳华》的原著作者只在一旁淡淡地冷眼观瞧。仔细看,《芳华》里有她的影子,那是她的时代。  “写作源于我创伤性的记忆”,严歌苓说,这样创伤性的记忆根植于个人的敏感,就像她笔下的人物多多少少都会有她自己的影子。  电影《芳华》正在引起热议,有人大赞,有人猛批,都正常。  从某种意义上讲,《芳华》是严歌苓的自传,如同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这不是记者的臆测,而是
摘 要:语言大师赵元任的第一部译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树立了典范,本文以赖斯的翻译批评理论为框架,系统分析了这部儿童文学的翻译,通过研究,揭示了赖斯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赖斯;儿童文学;赵元任: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作者简介:田萌(1995.9-),女,汉族,山西泽州县人,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7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皓月  像是在夜空迷了路  在变幻的云层  閃躲的繁星间  踮足游移  洒一路银光  如白昼的余影  一段宁静的梦  踏过人间的屋顶、河面、  小巷和树林  轻盈的倩影  苍白娇羞的脸庞  秋中的满月  夜的温柔的眼  你似妩媚度母的笑靥
摘 要:哈贝马斯认为一个交往行为的发生要想成立,必须要同时满足四种要求——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可领会性,这样才属于有效沟通,否则就是无效沟通。笔者认为,《孔雀东南飞》悲剧的发生,根源在于主要人物在交往行为中存在大量无效沟通,彼此之间无法准确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最终由焦仲卿刘兰芝两个人用生命为所有的无效沟通买单。  关键词:无效沟通;哈贝马斯;《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张悦然是“80后”代表作家之一,其近年来创作的历史小说《茧》与《大乔小乔》成为她转型期的代表作品。“多声部”的叙事策略、历史与成长主题的融合是张悦然言说历史的手法,同时作品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同代人的精神关怀。  关键词:“80后”文学;历史叙事;张悦然;  作者简介:沈梦云,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一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著名的荒诞派戏剧,其主题向来是众说纷纭。本文将其主题归为“等待”,并由此出发研究《等待戈多》中时间的静态性,再由静态中体现的不变探求作品中人物自身存在的本质,最后就其存在的状态探索人物等待的虚幻性。  关键词:《等待戈多》;存在;时间  作者简介;邹佳妮(1997-),女,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大三学生。 
作者简介:蒋文娟(1998.1-),女,江苏泰州人,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3  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基本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早逝,二是出轨。她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风格相近却不雷同的父亲,《白围脖》与《墙上的父亲》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