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并称为推动未来知识社会的两大主要动力。现在社会,批判性思维被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及价值进行个性判断,提倡怀疑精神,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校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5-01
一、概述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1]
目前,国内高校虽积极提倡素质教育,但传统教育观念仍占很大比重。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即以教师和教材为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这种传统教育严重抑制学生个性的发挥,使学生盲目听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而数学是一门理性的科学,追求符号语言的简洁性、逻辑的严密性,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重要的载体,所以在高校数学的教育中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意识严重缺乏。在认识方面,追求真理的主动意识差,习惯不辨真伪而被动接受;在表述方面,缺乏严谨意识,没有质疑提问的习惯,易回避疑点;在学习方面,认识能力较差,完全迷信书本和权威,严重缺乏批评性思维。
二、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是指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高校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无论对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2]
(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高校执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即有效理解、评价及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我国从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素质。而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气质、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三个方面,在高校中开展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培养或能力训练,并把这些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今国内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智能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的应用逻辑,是一种对无力应对日常问题的现代形式化逻辑的反动。当今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培养大学生求知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知和探索的能力,它能在人一生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且长久的作用,是大学生离开校园适应社会的必然需求。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为美国大学确定的一个总目标就是要优先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提出要使“具有高级思维能力、有效交流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学生的比例有显著的增加”。[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大学生心理与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校教育中与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关的弊端主要有:科学主义教育观下的“唯专业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缺乏创新思维技能训练[4]。批判性思维知识是对当前本科生,尤其是独立学院本科生过于狭隘的专业知识的一个必要补充,不仅有助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思考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纠正高校教育中“唯专业教育”的片面性,有利于纠正高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有助于本科生创造思维技能的培养。
三、高校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在高校担任经济类数学课程的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心得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找寻批判性思维的历史足迹。
数学教学是从教学技能入手,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数学文化化”,即从“自然人”向“数学文化化人”的完美进化。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气氛。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数学批判性思维意识,最重要的是必须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师“引导启发式”与学生“配合参与式”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倡“以疑为主,引导提问,探索求真,精讲多练”的教学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会因为“不会、不懂、做错题”而担心来自同学或老师的取笑;教师也可以适时的故意出错,看学生能否发现并纠正问题,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并传达给学生“教师不是权威,教师也会出错”。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质疑,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善学,学则须疑”。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增加案例教学,运用数学建模加强大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
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中重要的基础课,更是经济等专业学好专业课的必修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针对本校开设的经管类高数课程,可将经济类相关知识案例引进高数的课堂。如,讲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时,可以从住房按揭贷款谈“资产的时间价值”案例引起;讲级数展开时,可从股票交易市场谈“资产的风险价值”案例引起,等等。在平时的课堂中,以典型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例子作为教学内容,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积极参加每年举行的全国数学建模比赛;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建模加强大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2]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Nati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M].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on office,1991.
[4]黄朝阳. 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研究,2010(5).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校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5-01
一、概述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1]
目前,国内高校虽积极提倡素质教育,但传统教育观念仍占很大比重。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即以教师和教材为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这种传统教育严重抑制学生个性的发挥,使学生盲目听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而数学是一门理性的科学,追求符号语言的简洁性、逻辑的严密性,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重要的载体,所以在高校数学的教育中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意识严重缺乏。在认识方面,追求真理的主动意识差,习惯不辨真伪而被动接受;在表述方面,缺乏严谨意识,没有质疑提问的习惯,易回避疑点;在学习方面,认识能力较差,完全迷信书本和权威,严重缺乏批评性思维。
二、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是指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高校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无论对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2]
(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高校执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即有效理解、评价及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我国从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素质。而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气质、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三个方面,在高校中开展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培养或能力训练,并把这些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今国内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智能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的应用逻辑,是一种对无力应对日常问题的现代形式化逻辑的反动。当今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培养大学生求知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知和探索的能力,它能在人一生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且长久的作用,是大学生离开校园适应社会的必然需求。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为美国大学确定的一个总目标就是要优先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提出要使“具有高级思维能力、有效交流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学生的比例有显著的增加”。[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大学生心理与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校教育中与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关的弊端主要有:科学主义教育观下的“唯专业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缺乏创新思维技能训练[4]。批判性思维知识是对当前本科生,尤其是独立学院本科生过于狭隘的专业知识的一个必要补充,不仅有助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思考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纠正高校教育中“唯专业教育”的片面性,有利于纠正高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有助于本科生创造思维技能的培养。
三、高校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在高校担任经济类数学课程的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心得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找寻批判性思维的历史足迹。
数学教学是从教学技能入手,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数学文化化”,即从“自然人”向“数学文化化人”的完美进化。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气氛。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数学批判性思维意识,最重要的是必须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师“引导启发式”与学生“配合参与式”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倡“以疑为主,引导提问,探索求真,精讲多练”的教学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会因为“不会、不懂、做错题”而担心来自同学或老师的取笑;教师也可以适时的故意出错,看学生能否发现并纠正问题,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并传达给学生“教师不是权威,教师也会出错”。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质疑,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善学,学则须疑”。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增加案例教学,运用数学建模加强大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
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中重要的基础课,更是经济等专业学好专业课的必修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针对本校开设的经管类高数课程,可将经济类相关知识案例引进高数的课堂。如,讲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时,可以从住房按揭贷款谈“资产的时间价值”案例引起;讲级数展开时,可从股票交易市场谈“资产的风险价值”案例引起,等等。在平时的课堂中,以典型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例子作为教学内容,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积极参加每年举行的全国数学建模比赛;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建模加强大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2]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Nati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M].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on office,1991.
[4]黄朝阳. 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