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多重转型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根本动力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基于机会均等、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化变革目标,确是一项极具宏观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战略任务。因此,能直面中国转型期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领域一系列焦点矛盾和重大现实问题,并做出有深度、有针对性、切中体制要害的学术回应,实属难得。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一书,2010年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个劳动力市场管理重点课题集成性成果,据悉,该课题是由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组成课题组承担该项目的研究。由于专业兴趣的缘故,笔者在得到此赠书之后,如获珍宝,认真研读,感觉收获颇丰。从总体来看,笔者认为,此书是近年来中国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经济学领域难得的一部高水准集成性学术成果。如果简短概括之,“聚高端团队,集大成著述”大致不会有太大溢美嫌疑。
百位专家学者五年联合攻关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个劳动力市场管理重点课题集成性成果,是集官产学研各界近百位专家学者之力,前后持续了五年时间跨学科、网络化合作研究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聚高端精英团队联合攻关”的科研优势。
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多重转型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根本动力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伴随着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内涵型的转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如何走出传统行政性多重二元分割困境,进而实现基于机会均等、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化变革目标,这确实是一个极具宏观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且需要高端精英学者跨学科精诚合作联合攻关才能有所突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此,姚先国教授召集来自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政府相关机构,包括张俊森、赖德胜、陈凌、郭继强、钱雪亚等近百位专家教授组成大型跨学科联合攻关课题组,分别就人力资本投资回报与投资决策、人力资本产权与劳资关系、教育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义务教育与财政制度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等重点专题,设置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与家庭教育决策研究”、“多层次教育培训的投资融资方式、教育市场竞争和制度环境研究”、“中国及其六省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职业结构长期变动与就业管理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与劳动力市场整合研究”和“当前政府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管理的决策框架与重点研究”五个子课题,并展开了深入地研究。
经过五年卓有成效的分工协作、联合攻关,课题组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包括在国内外发表98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7篇CSSCI、77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顶级论文)、17篇会议论文和5部学术专著,可谓硕果累累。课题组将相关研究成果的精华汇编成册,并集结成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一书。这些研究中,课题组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验证了大量深刻而精巧的想法。在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方面,课题组下了很大功夫,这些数据不但包括来自统计资料的宏观数据,还有大量来自历年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住户调查、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国家统计局城市经济社会调查大队2002年的双胞胎调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对浙江省企业的调查的微观数据。而且针对不同的数据集所选择的回归方法比较可靠,结论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直面焦点矛盾和重大现实问题
这部学术著作可以说是近年来关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专著,不仅研究范式与国际接轨、学术水准高,而且相关研究接地气,直面中国转型期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焦点矛盾和重大现实问题,并做出有深度、有针对性、切中体制要害的学术回应,实属难得。
全书主体共分四篇十六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各模块的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对于各级政府、企业有关决策和管理也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及理论指引意义。具体来说,三大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个模块就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回报率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和计量测算。1988~2001年教育回报率变动走势,以及相关年份企业技术进步、城乡个人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动态关系显示,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开放及相关制度改革,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企业对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之市场需求;同时研究结论还显示,个人健康人力资本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居民的健康收入效应要大于城市居民,但健康投资水平却严重落后于城市居民。
第二个模块就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行为及其流动配置制度性障碍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走低并非因收入提高后的家庭分工选择引起,而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导致的严峻就业形势所迫;农民工实际工资长期停滞、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供给过剩及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所致;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体制内外双重二元性特征明显,这是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最大障碍,也是政府劳动力市场规制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劳动力市场的高制度壁垒和进入成本、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以及就业渠道单一和市场化横向流动程度过低,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最低工资水平线探底、实际执行不到位以及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性,现行最低工资制度在总体上并未对劳动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个模块就中国企业劳资关系的制度困境、现实矛盾及整合管理策略所进行的案例研究和政策评析。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造成的歧视性待遇不仅表现在工资水平上,还表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会参与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职工持股模式等虽然有助于改善劳资关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劳资矛盾和冲突;工会并非如一般认识那样形同虚设,它对企业工资水平、职工教育费、劳动和待业保险费以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随之出现的劳资矛盾和劳资纠纷不断攀升,值得笔者们高度重视,尤其是需要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内在机制。
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的创新
在这些研究中,笔者觉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关教育投资回报率的相关研究成果。教育投资回报率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不少研究都以受教育年限为教育的代理变量。但在相关的研究中,中国的特殊情况需要被充分地考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有大量劳动力是在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阶段结束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而且,由于整个教育体系是围绕高考展开的,各级教育的方向也以提高学生应试技巧为主,这种倾向性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断加深。因此,各级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可能存在着差异性,除了平均意义上的教育投资回报率,考虑各级教育在回报率上的异质性也极为必要。
但是,由于能力和家庭背景的不可观测,相关研究可能由于内生性问题出现致使结果有偏。作者在各级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测算中,并试图利用一组双胞胎数据来克服内生性问题。双胞胎数据由于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未能观察到能力变量和家庭背景效应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曾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投资回报率等问题的研究。本书中,双胞胎数据库的运用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在亚洲区域内也比较少见。当然,能力并不一定完全由基因决定,双胞胎的能力水平也不一定基本类似。但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力的不可观测,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遗漏家庭背景变量带来的内生性。值得一提的不仅是这套数据,研究结论也非常有意义:中国样本估算出来的毛教育投资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能力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在双胞胎样本中,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很大,高中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却几近于零。
总的来说,作者关于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相关研究是非常扎实和细致的。例如:作者利用1988~2001年间的住户调查数据,对按年份分、按年份和工作经验分、按年份和省份分以及按年份和所有制性质分的城镇居民教育投资回报率进行了测算,得出城镇教育投资回报率上升的趋势的结论,并试图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改革以及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解释这种上升趋势。
当然,由于本书实质上是一部系列论文成果的汇编,各章内容都是在单独发表的学术研究专论基础上整编起来的,在理论假设、模型设计、体例范式和行文风格上也不完全统一,给读者系统全面把握本研究成果及其精要点带来了一些困难,这可以说是一个美中不足的缺憾。但总体来看瑕不掩瑜,希望作者在此基础上,能够在后续研究成果中弥补此缺憾,使相关成果及其学术效应能够得到更完美的展现。(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一书,2010年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个劳动力市场管理重点课题集成性成果,据悉,该课题是由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组成课题组承担该项目的研究。由于专业兴趣的缘故,笔者在得到此赠书之后,如获珍宝,认真研读,感觉收获颇丰。从总体来看,笔者认为,此书是近年来中国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经济学领域难得的一部高水准集成性学术成果。如果简短概括之,“聚高端团队,集大成著述”大致不会有太大溢美嫌疑。
百位专家学者五年联合攻关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个劳动力市场管理重点课题集成性成果,是集官产学研各界近百位专家学者之力,前后持续了五年时间跨学科、网络化合作研究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聚高端精英团队联合攻关”的科研优势。
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多重转型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根本动力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伴随着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内涵型的转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如何走出传统行政性多重二元分割困境,进而实现基于机会均等、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化变革目标,这确实是一个极具宏观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且需要高端精英学者跨学科精诚合作联合攻关才能有所突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此,姚先国教授召集来自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政府相关机构,包括张俊森、赖德胜、陈凌、郭继强、钱雪亚等近百位专家教授组成大型跨学科联合攻关课题组,分别就人力资本投资回报与投资决策、人力资本产权与劳资关系、教育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义务教育与财政制度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等重点专题,设置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与家庭教育决策研究”、“多层次教育培训的投资融资方式、教育市场竞争和制度环境研究”、“中国及其六省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职业结构长期变动与就业管理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与劳动力市场整合研究”和“当前政府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管理的决策框架与重点研究”五个子课题,并展开了深入地研究。
经过五年卓有成效的分工协作、联合攻关,课题组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包括在国内外发表98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7篇CSSCI、77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顶级论文)、17篇会议论文和5部学术专著,可谓硕果累累。课题组将相关研究成果的精华汇编成册,并集结成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一书。这些研究中,课题组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验证了大量深刻而精巧的想法。在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方面,课题组下了很大功夫,这些数据不但包括来自统计资料的宏观数据,还有大量来自历年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住户调查、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国家统计局城市经济社会调查大队2002年的双胞胎调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对浙江省企业的调查的微观数据。而且针对不同的数据集所选择的回归方法比较可靠,结论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直面焦点矛盾和重大现实问题
这部学术著作可以说是近年来关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专著,不仅研究范式与国际接轨、学术水准高,而且相关研究接地气,直面中国转型期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焦点矛盾和重大现实问题,并做出有深度、有针对性、切中体制要害的学术回应,实属难得。
全书主体共分四篇十六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各模块的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对于各级政府、企业有关决策和管理也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及理论指引意义。具体来说,三大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个模块就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回报率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和计量测算。1988~2001年教育回报率变动走势,以及相关年份企业技术进步、城乡个人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动态关系显示,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开放及相关制度改革,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企业对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之市场需求;同时研究结论还显示,个人健康人力资本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居民的健康收入效应要大于城市居民,但健康投资水平却严重落后于城市居民。
第二个模块就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行为及其流动配置制度性障碍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走低并非因收入提高后的家庭分工选择引起,而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导致的严峻就业形势所迫;农民工实际工资长期停滞、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供给过剩及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所致;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体制内外双重二元性特征明显,这是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最大障碍,也是政府劳动力市场规制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劳动力市场的高制度壁垒和进入成本、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以及就业渠道单一和市场化横向流动程度过低,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最低工资水平线探底、实际执行不到位以及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性,现行最低工资制度在总体上并未对劳动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个模块就中国企业劳资关系的制度困境、现实矛盾及整合管理策略所进行的案例研究和政策评析。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造成的歧视性待遇不仅表现在工资水平上,还表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会参与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职工持股模式等虽然有助于改善劳资关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劳资矛盾和冲突;工会并非如一般认识那样形同虚设,它对企业工资水平、职工教育费、劳动和待业保险费以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随之出现的劳资矛盾和劳资纠纷不断攀升,值得笔者们高度重视,尤其是需要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内在机制。
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的创新
在这些研究中,笔者觉得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关教育投资回报率的相关研究成果。教育投资回报率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不少研究都以受教育年限为教育的代理变量。但在相关的研究中,中国的特殊情况需要被充分地考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有大量劳动力是在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阶段结束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而且,由于整个教育体系是围绕高考展开的,各级教育的方向也以提高学生应试技巧为主,这种倾向性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断加深。因此,各级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可能存在着差异性,除了平均意义上的教育投资回报率,考虑各级教育在回报率上的异质性也极为必要。
但是,由于能力和家庭背景的不可观测,相关研究可能由于内生性问题出现致使结果有偏。作者在各级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测算中,并试图利用一组双胞胎数据来克服内生性问题。双胞胎数据由于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未能观察到能力变量和家庭背景效应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曾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投资回报率等问题的研究。本书中,双胞胎数据库的运用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在亚洲区域内也比较少见。当然,能力并不一定完全由基因决定,双胞胎的能力水平也不一定基本类似。但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力的不可观测,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遗漏家庭背景变量带来的内生性。值得一提的不仅是这套数据,研究结论也非常有意义:中国样本估算出来的毛教育投资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能力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在双胞胎样本中,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很大,高中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却几近于零。
总的来说,作者关于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相关研究是非常扎实和细致的。例如:作者利用1988~2001年间的住户调查数据,对按年份分、按年份和工作经验分、按年份和省份分以及按年份和所有制性质分的城镇居民教育投资回报率进行了测算,得出城镇教育投资回报率上升的趋势的结论,并试图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改革以及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解释这种上升趋势。
当然,由于本书实质上是一部系列论文成果的汇编,各章内容都是在单独发表的学术研究专论基础上整编起来的,在理论假设、模型设计、体例范式和行文风格上也不完全统一,给读者系统全面把握本研究成果及其精要点带来了一些困难,这可以说是一个美中不足的缺憾。但总体来看瑕不掩瑜,希望作者在此基础上,能够在后续研究成果中弥补此缺憾,使相关成果及其学术效应能够得到更完美的展现。(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