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浮雕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它的产生有着相关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它是创造心理与受众审美的统一。雕塑家们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让想象的翅膀在更宽阔的空间中翱翔,将作品的象征性、符号化转化的精神与情感有质的提高,使作品内涵更丰富。
关键词:浮雕艺术 空间形态 创作要素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9-1
浮雕艺术源远流长,并不断随着时代的演化而发展。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浮雕更多的被用来表达审美意志,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及传播时代精神。现代浮雕艺术在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的影响下,呈现多元化、丰富性的发展态势。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受到诸如观念与审美、材质与工艺、创作心理与时代需要等要素的制约。正是这些制约、构成了浮雕艺术特殊的艺术本质和语言形式。雕塑家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制约,熟悉其创作形态及语言形式的特殊性,扬长避短,“不择手段“地发挥自己特有的灵感,才能在创作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地方文化历史传统、人群的自然构成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条件都成为浮雕创作的背景材料,雕塑家凭借一系列背景材料形成他们独特的创作意识和表达语言。
浮雕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动态,其产生有着相关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要。不同时代的社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特征,浮雕艺术空间形态在当代发展的规模与开放性决定了它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极具大众性与开放性的一门艺术。现代雕塑家面对人类新的文化生存环境所进行的浮雕艺术创作的思索,他们的思想越过表现界面规定的框架,在整体建筑空间和环境中跳动。特别是存在于大型公共建筑物或纪念性空间的室外浮雕,更促使雕塑家对环境进行时间和空间方面所具有的深层内涵挖掘。所谓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必然体现于大众之愿,那么浮雕的存在与发展不能自行所愿,浮雕艺术以创造的想象作用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其他因素通过特定方式的组合使“空间”成为特定的“场所”,通过美的创造使之具有精神方面的内涵及意义。浮雕艺术是以建筑为主体的文化生态环境一个组成部分,因而雕塑家应具备建筑及城市空间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注意建筑环境的结构、空间光线、物体色彩、环境气氛与浮雕的互相作用。
浮雕艺术的工艺性是浮雕创作的重要因素。绘画与工艺的结合,这是当代美术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和工艺技术为浮雕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传统的包括民间的工艺技术经过研究和加工,运用于现代建筑装饰和浮雕,也是大有可为的。七十年代初在日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也是以“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标志,这一世界性的现代设计运动,对于浮雕的发展很有影响。在浮雕的创作过程中,画面结构与形象结构形成了主题精神的内在表现力,从系统与元素的双向作用中影响着审美思想的发挥,这种构成关系越是清晰明确越能产生画面的说服力和完整性。这种大的画面构成必须十分严密地考虑到可视形象的各个方面,比如画面的构造性、画面的空间量、物象的方位关系、画面的形态趋向等。浮雕的装饰性亦可理解为浮雕对建筑及空间环境的适应性,因为建筑及城市空间环境是浮雕存在的基础。浮雕本身不可以过分的奢求个性,因为浮雕的所谓个性更多地表现在对于建筑的适应方面,卷轴画、架上书虽然有时也以装饰为目的,但它们可以不被圈限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没有专一的从属对象,它们的自由比较浮雕要广泛得多。装饰性作为现代浮雕的主要特征,装饰本身也异化为直接的目的。
浮雕艺术创作与发展将体现出雕塑家观念与审美的自由创造性,观念更新是创作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新的运动或者世界艺术的新浪潮,以及现代科技对未来的新探索,都会给雕塑家们带来认识的转变与更新,同时也会给广大观众带来新的欣赏角度和审美情趣。现代浮雕具备了多元性,它集合了各层次的创作者,包容着多种艺术思潮和观点,汇集了多种表现形式。它不仅能表现如诗一般生动的画面,也能反映更富有内涵的意境。艺术观念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积极主动的复合想象,以创作全新的形象,它可以是原型启发的夸张与简约,或者是原型分解后的组合形象,还可以是理想化的超现实场景等。浮雕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从城市建筑环境艺术到浮雕自身整体构成,从物质文化形态到精神文化表现,突破了传统雕塑艺术的概念,成为极具旺盛生命力并显示综合艺术表现特点的一门现代艺术。因此,掌握浮雕艺术的创作要素,研究浮雕艺术综合思维的特点,并把握其创作的规律,对当下浮雕艺术的创作与繁荣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科学研究处编著.工艺美术文选[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9.
[2]曹启良.对浮雕创作与发展要素的认识[J].东方艺术,2003,(05).
作者简介:
方佳熙,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美术学院架上雕塑与纪念碑雕塑,研究方向:公共雕塑艺术。
关键词:浮雕艺术 空间形态 创作要素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9-1
浮雕艺术源远流长,并不断随着时代的演化而发展。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浮雕更多的被用来表达审美意志,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及传播时代精神。现代浮雕艺术在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的影响下,呈现多元化、丰富性的发展态势。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受到诸如观念与审美、材质与工艺、创作心理与时代需要等要素的制约。正是这些制约、构成了浮雕艺术特殊的艺术本质和语言形式。雕塑家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制约,熟悉其创作形态及语言形式的特殊性,扬长避短,“不择手段“地发挥自己特有的灵感,才能在创作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地方文化历史传统、人群的自然构成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条件都成为浮雕创作的背景材料,雕塑家凭借一系列背景材料形成他们独特的创作意识和表达语言。
浮雕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动态,其产生有着相关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要。不同时代的社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特征,浮雕艺术空间形态在当代发展的规模与开放性决定了它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极具大众性与开放性的一门艺术。现代雕塑家面对人类新的文化生存环境所进行的浮雕艺术创作的思索,他们的思想越过表现界面规定的框架,在整体建筑空间和环境中跳动。特别是存在于大型公共建筑物或纪念性空间的室外浮雕,更促使雕塑家对环境进行时间和空间方面所具有的深层内涵挖掘。所谓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必然体现于大众之愿,那么浮雕的存在与发展不能自行所愿,浮雕艺术以创造的想象作用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其他因素通过特定方式的组合使“空间”成为特定的“场所”,通过美的创造使之具有精神方面的内涵及意义。浮雕艺术是以建筑为主体的文化生态环境一个组成部分,因而雕塑家应具备建筑及城市空间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注意建筑环境的结构、空间光线、物体色彩、环境气氛与浮雕的互相作用。
浮雕艺术的工艺性是浮雕创作的重要因素。绘画与工艺的结合,这是当代美术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和工艺技术为浮雕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传统的包括民间的工艺技术经过研究和加工,运用于现代建筑装饰和浮雕,也是大有可为的。七十年代初在日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也是以“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标志,这一世界性的现代设计运动,对于浮雕的发展很有影响。在浮雕的创作过程中,画面结构与形象结构形成了主题精神的内在表现力,从系统与元素的双向作用中影响着审美思想的发挥,这种构成关系越是清晰明确越能产生画面的说服力和完整性。这种大的画面构成必须十分严密地考虑到可视形象的各个方面,比如画面的构造性、画面的空间量、物象的方位关系、画面的形态趋向等。浮雕的装饰性亦可理解为浮雕对建筑及空间环境的适应性,因为建筑及城市空间环境是浮雕存在的基础。浮雕本身不可以过分的奢求个性,因为浮雕的所谓个性更多地表现在对于建筑的适应方面,卷轴画、架上书虽然有时也以装饰为目的,但它们可以不被圈限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没有专一的从属对象,它们的自由比较浮雕要广泛得多。装饰性作为现代浮雕的主要特征,装饰本身也异化为直接的目的。
浮雕艺术创作与发展将体现出雕塑家观念与审美的自由创造性,观念更新是创作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新的运动或者世界艺术的新浪潮,以及现代科技对未来的新探索,都会给雕塑家们带来认识的转变与更新,同时也会给广大观众带来新的欣赏角度和审美情趣。现代浮雕具备了多元性,它集合了各层次的创作者,包容着多种艺术思潮和观点,汇集了多种表现形式。它不仅能表现如诗一般生动的画面,也能反映更富有内涵的意境。艺术观念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积极主动的复合想象,以创作全新的形象,它可以是原型启发的夸张与简约,或者是原型分解后的组合形象,还可以是理想化的超现实场景等。浮雕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从城市建筑环境艺术到浮雕自身整体构成,从物质文化形态到精神文化表现,突破了传统雕塑艺术的概念,成为极具旺盛生命力并显示综合艺术表现特点的一门现代艺术。因此,掌握浮雕艺术的创作要素,研究浮雕艺术综合思维的特点,并把握其创作的规律,对当下浮雕艺术的创作与繁荣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科学研究处编著.工艺美术文选[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9.
[2]曹启良.对浮雕创作与发展要素的认识[J].东方艺术,2003,(05).
作者简介:
方佳熙,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美术学院架上雕塑与纪念碑雕塑,研究方向:公共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