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进行数学时,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灵活、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可创设从学校去动物园参观游玩乘车情况情境:①老师和学生都坐在5辆小巴士和4辆的士车上,每辆小巴士坐10人,每辆的士坐4人。②班长对同学们说:“坐的士票价高,一辆坐4人就要120元,一辆小巴士坐10人才200元。”让学生观察坐车情况,从中收集、处理好信息,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1)参加坐车参观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10×5 4×4=65(人)](2)每人乘坐的士比乘坐巴士贵多少元?[120÷4-200÷10=30-20=10(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出计算两个积(商)之和(差)的运算顺序应同时先算两个积(商)。情境素材取自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对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猜测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猜测,即猜想,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推测性想象。猜测作为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在整个数学科学发展中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猜测是一种合情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假说或假设,其真实性是有证明后才能确定的,因此猜测之后必须进行验证。验证过程实质上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学生受到锻炼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分析、推理等活动,自身的探索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提出这样的一个猜测或问题:“我们了解3不能被2、5整除的数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当学生的猜测达到火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验证,先观察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发现个位上的数不都是3的倍数,也没有其他任何规律;排除了两种猜测;然后动手实验,分别用2根小棒、3根、4根、5根、6根、8根、9根等小棒在数位上摆任意的数,从中发现:凡是用3、6、9根小棒摆出的所有数都能被3整除,2、4、5、7、8根小棒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经过同学们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摆小棒的根数恰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这个数字和只要是3的倍数的,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反之,就不能被3整除。这正是这类数的特征。学生通过教师提问,以猜激疑,以疑促试,从试探中发现规律,掌握特征,也在试探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三、亲自经历知识构建过程,提高探索能力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多留给学生思考与活动时空,亲自经历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例如开展“折、剪、拼”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各小组学生从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要求学生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剪成两分,有哪些剪法?同学动手操作,很快找出“沿着两条对角线对折”和“分别沿着长方形的长短边的中心对折”几种方法,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有个别组的同学发现有无数种方法:①只要通过这张纸的两条对角线交点对折这张纸,都可以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②经过中心点,不画直线,也能把长方形平均剪成两份。学生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的过程。像这样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尝试数学模型的建构,学会如何确定问题,探寻解题途径,获取探索经验和一些终身有用的数学能力,长此以往,为学生将来在真实情景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打下基础。
四、自主操作练习,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习惯
教师应创设丰富、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各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建构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潜心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超越惯性,冲破平时习以为常的做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可这样设计,学生每人分发一张表格,表格上分别写着:数,珠子个数,和能否被3整除三个项目,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珠子个数,分别得出结果,并记录,最后让他们观察记录,发现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人人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手脑并用,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经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五、让学生合作探索,培养群体探索能力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都有不同的数学知识能力,也有不同学习数学的探索方法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引导他们的个别能力,使他们的个自探索能力共同发挥出来,共同合作探索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共同培养群体探索能力,同时提高个人的探索能力。让每位学生在共同探索中,取长补短,智能互补,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应努力采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多给学生从事探索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合格探索者。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进行数学时,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灵活、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可创设从学校去动物园参观游玩乘车情况情境:①老师和学生都坐在5辆小巴士和4辆的士车上,每辆小巴士坐10人,每辆的士坐4人。②班长对同学们说:“坐的士票价高,一辆坐4人就要120元,一辆小巴士坐10人才200元。”让学生观察坐车情况,从中收集、处理好信息,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1)参加坐车参观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10×5 4×4=65(人)](2)每人乘坐的士比乘坐巴士贵多少元?[120÷4-200÷10=30-20=10(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出计算两个积(商)之和(差)的运算顺序应同时先算两个积(商)。情境素材取自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对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猜测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猜测,即猜想,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推测性想象。猜测作为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在整个数学科学发展中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猜测是一种合情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假说或假设,其真实性是有证明后才能确定的,因此猜测之后必须进行验证。验证过程实质上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学生受到锻炼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分析、推理等活动,自身的探索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提出这样的一个猜测或问题:“我们了解3不能被2、5整除的数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当学生的猜测达到火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验证,先观察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发现个位上的数不都是3的倍数,也没有其他任何规律;排除了两种猜测;然后动手实验,分别用2根小棒、3根、4根、5根、6根、8根、9根等小棒在数位上摆任意的数,从中发现:凡是用3、6、9根小棒摆出的所有数都能被3整除,2、4、5、7、8根小棒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经过同学们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摆小棒的根数恰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这个数字和只要是3的倍数的,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反之,就不能被3整除。这正是这类数的特征。学生通过教师提问,以猜激疑,以疑促试,从试探中发现规律,掌握特征,也在试探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三、亲自经历知识构建过程,提高探索能力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多留给学生思考与活动时空,亲自经历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例如开展“折、剪、拼”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各小组学生从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要求学生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剪成两分,有哪些剪法?同学动手操作,很快找出“沿着两条对角线对折”和“分别沿着长方形的长短边的中心对折”几种方法,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有个别组的同学发现有无数种方法:①只要通过这张纸的两条对角线交点对折这张纸,都可以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②经过中心点,不画直线,也能把长方形平均剪成两份。学生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的过程。像这样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尝试数学模型的建构,学会如何确定问题,探寻解题途径,获取探索经验和一些终身有用的数学能力,长此以往,为学生将来在真实情景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打下基础。
四、自主操作练习,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习惯
教师应创设丰富、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各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建构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潜心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超越惯性,冲破平时习以为常的做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可这样设计,学生每人分发一张表格,表格上分别写着:数,珠子个数,和能否被3整除三个项目,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珠子个数,分别得出结果,并记录,最后让他们观察记录,发现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人人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手脑并用,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经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五、让学生合作探索,培养群体探索能力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都有不同的数学知识能力,也有不同学习数学的探索方法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引导他们的个别能力,使他们的个自探索能力共同发挥出来,共同合作探索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共同培养群体探索能力,同时提高个人的探索能力。让每位学生在共同探索中,取长补短,智能互补,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应努力采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多给学生从事探索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合格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