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新生儿筛查疑似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的患儿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揭示其分子病因。

方法

PCR结合Sanger测序对患儿MCCC1基因和MCC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旁侧序列进行分析,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应用SIFT、PolyPhen-2在线软件预测突变对蛋白功能影响,并查询比对突变所在位置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采用Human Splicing Finder和Swiss-PdbViewer 4.1.0软件分析基因变异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

结果

患儿MCCC1基因检测到两个杂合突变,分别为c.539G>T(p.G180V)和c.704_711del(p.A235Vfs*4),家系分析显示,前者遗传于父亲,后者遗传于母亲。这两个突变均可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对MCC蛋白功能造成影响。

结论

MCCC1基因c.539G>T(p.G180V)和c.704_711del(p.A235Vfs*4)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患儿MCCD的分子病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的疗效,并探索经颅脑血管超声(TCD)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中心行外科治疗的脑缺血型大动脉炎患者的资料。将41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2例术中应用TCD,B组19例未应用TCD。主要手术方式:A组采用升主动脉-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10例;采用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对侧颈动脉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科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对侧闭塞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减少支架治疗并发症的措施。结果行颈动脉支架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一侧重度狭窄对侧颈动脉闭塞患者21例,本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内无死亡,无心梗,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以及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自然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然流产样本440例,对其进行CMA检测。结果在440例流产样本中,成功检测417例,成功率为94.7%。染色体异常的样本为209例(50.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29例(61.7%),结构异常40例(19.1%),嵌合体38例
目的对两个家系中重型A型血友病(hemophilia A, H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基因(factor Ⅷ, F8)进行倒位检测,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家系先证者外周血、胎儿羊水和绒毛细胞,应用反向转变PCR(inverse-shifting PCR, IS-PCR)检测第1内含子倒位(intron 1 inversion, Inv1)或第22内含子倒位(intron 22 inve
期刊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诊断1例Williams-Beuren综合征(Williams-Beuren syndrome,WBS)。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SNP-array技术对1例以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患儿及父母染色体常规G显带核型未见异常,SNP-array分
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IV)家系的基因突变,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家系中患者及正常成员FLG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域,并进行DAN测序,以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个体作为对照。结果DNA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的患者均存在FLG基因第3外显子c.1360A>G突变,导致第454位苏氨酸被丙氨酸替代(p.T454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鉴别来源不明的胎儿标记染色体,明确其遗传物质的来源,并探讨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携带来源不明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upernumerary small marker chromosome, sSMC)胎儿进行SNP-array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