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它以追求真善美与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一、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师生的心情愉悦、配合默契,还能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一)教师态度要亲和
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温和,语气要温柔,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亲密感。课堂上,有个别孩子天赋较差,说话结结巴巴,我以极为虔诚的态度倾听,用柔和的语言告诉他:“不要紧,胆子大一点,错了也没关系。”由于教师亲和的态度,学生不仅得到尊重,同时也懂得了尊重他人。
(二)师生要善于赏识
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赏识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动。在教学《三个儿子》一文,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却说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我立即对他竖起大拇指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他非常高兴,自豪地坐了下来。从那以后,我发现每逢提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很专心地思考,提出的问题质量都较高。可以看出,赏识能使人愉悦,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
二、实施人文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熏陶感染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因此,具有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1.诵读美文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可见读书对人的影响,对人的心灵的塑造是如此深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通过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对话,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2.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
1.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
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诵读,自主地实践。
2.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
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
三、实行人性化的教学评价
在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如评价学生作文水平时,应先让学生自评,写出自己本篇作文的优缺点;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写出对方作文的优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再请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作出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这样,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将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我们应改革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我在评价学生朗读能力时,每学期选三个片断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然后让学生在每单元课文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朗读录音,综合这两项成绩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做出评价。这样,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在创设课堂氛围、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和课堂评价手段中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才能最终达到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师生的心情愉悦、配合默契,还能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一)教师态度要亲和
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温和,语气要温柔,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亲密感。课堂上,有个别孩子天赋较差,说话结结巴巴,我以极为虔诚的态度倾听,用柔和的语言告诉他:“不要紧,胆子大一点,错了也没关系。”由于教师亲和的态度,学生不仅得到尊重,同时也懂得了尊重他人。
(二)师生要善于赏识
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赏识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动。在教学《三个儿子》一文,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却说是只看见一个儿子呢?”我立即对他竖起大拇指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他非常高兴,自豪地坐了下来。从那以后,我发现每逢提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很专心地思考,提出的问题质量都较高。可以看出,赏识能使人愉悦,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
二、实施人文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熏陶感染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因此,具有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1.诵读美文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可见读书对人的影响,对人的心灵的塑造是如此深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通过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对话,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2.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
1.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
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诵读,自主地实践。
2.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
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
三、实行人性化的教学评价
在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如评价学生作文水平时,应先让学生自评,写出自己本篇作文的优缺点;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写出对方作文的优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再请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作出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这样,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将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我们应改革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我在评价学生朗读能力时,每学期选三个片断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然后让学生在每单元课文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朗读录音,综合这两项成绩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做出评价。这样,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在创设课堂氛围、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和课堂评价手段中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才能最终达到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