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学生听力理解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语篇分析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以达到改进传统听力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及教师授课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语篇分析;听力理解;英语听力教学
现阶段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听力问题:①听完一段英语对话或短文后,对所听材料的内容作一个简短的回忆,大多数学生显得不知所措,无从回答。②当碰到篇幅较长或内容较为复杂的对话或短文时,要么就半途而废,要么就不知其解。③对于所听信息前一秒还记得十分清楚,但一到做题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了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因此,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已经成为改进我国传统听力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听力过程
安德森(Anderson)将听力理解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解析,应用。这三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紧密相连的。在感知的过程中,听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口头话语,然而口头话语是稍纵即逝的,加上听话者的注意力有限,这就使得说话者传递的信息很快被新信息所覆盖,如果听话者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所听到的信息就会很快被遗忘。如果听话者采取积极的策略,如利用说话者停顿之时,不失实机地采用记忆策略和选择策略等将语篇中的关键词句转入到长时记忆中。在解析过程中,听话者对语言的解析是以意义暗示或结构特征为基础的。而意义暗示和结构特征则是由单词和信息所构成的。听话者对信息单位的处理策略决定了听力的强弱。对于听力强的学习者会利用语段分割尽可能地把话语分割成较大的单位,按意群来听音,并且他还会利用句子或段落的上下文猜测话语中的生词。在应用过程中,听话者将输入到大脑中的话语信息和自己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更新与运用。
二、语篇与语篇分析
语篇通常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一般认为,语篇是一个按照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复合语言符号,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连结手段,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而结合起来的语意整体,表达的是语义连贯、相互关联的信息,这些信息构成连贯的整体。语篇分析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
三、语篇分析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语篇具有系统意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环境性、动态性等要素,因此,语篇分析也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去分析,以使英语听力教学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1.在听力教学中注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则是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两个网络。例如在听力中,常常会出现代词,学习者由于无法辨别每个代词的所指内容,因此,在理解整个对话或短文时常会出现偏差。如果我们运用衔接中的照应理论,让学习者在短暂的记忆中辨别出对话或短文中的代词所指内容,那么对于所听材料中的长难句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2.在听力教学中注重语篇的关系结构
在关系结构中,最突出的主要有四种:顺序关系结构、层次关系结构、连环关系结构、平衡关系结构。顺序关系结构指的是语篇中的各个句子按事物的发展过程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阐述事物关系的方法。在听力练习中,学生常常会听到诸如first, then, 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等表示序列的词语。这些词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词分清所听材料的顺序关系,不至于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层次关系结构中的句子层层积累,而又上下照应。在听力练习中,学习者会发现每一个对话或短文都是由几个层次的句子组成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连环关系结构和顺序结构有共同之处,都是指从一点讲到另一点,但是顺序结构是按一个方向发展的,而连环结构可能是曲折的。平衡关系结构则是指说了正的还要说负的,左右照应,前后呼应,求得平衡。以上这四种关系结构都对学习者掌握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听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这四种关系结构的培养。
3.在听力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灌输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英美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出现了困难。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可以事前给学生灌输与语篇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预习,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处于整体和动态的思维之中,有助于学生预测,挖掘语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信息。即使对所听材料中不懂的单词,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背景知识作出合理的推理判断。
由上可见,通过语篇分析,教师能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所听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摸清说话者的思维脉络,了解说话者是如何通过语言结构表达思想内容的,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语篇分析;听力理解;英语听力教学
现阶段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听力问题:①听完一段英语对话或短文后,对所听材料的内容作一个简短的回忆,大多数学生显得不知所措,无从回答。②当碰到篇幅较长或内容较为复杂的对话或短文时,要么就半途而废,要么就不知其解。③对于所听信息前一秒还记得十分清楚,但一到做题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了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因此,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已经成为改进我国传统听力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听力过程
安德森(Anderson)将听力理解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解析,应用。这三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紧密相连的。在感知的过程中,听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口头话语,然而口头话语是稍纵即逝的,加上听话者的注意力有限,这就使得说话者传递的信息很快被新信息所覆盖,如果听话者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所听到的信息就会很快被遗忘。如果听话者采取积极的策略,如利用说话者停顿之时,不失实机地采用记忆策略和选择策略等将语篇中的关键词句转入到长时记忆中。在解析过程中,听话者对语言的解析是以意义暗示或结构特征为基础的。而意义暗示和结构特征则是由单词和信息所构成的。听话者对信息单位的处理策略决定了听力的强弱。对于听力强的学习者会利用语段分割尽可能地把话语分割成较大的单位,按意群来听音,并且他还会利用句子或段落的上下文猜测话语中的生词。在应用过程中,听话者将输入到大脑中的话语信息和自己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更新与运用。
二、语篇与语篇分析
语篇通常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一般认为,语篇是一个按照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复合语言符号,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连结手段,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而结合起来的语意整体,表达的是语义连贯、相互关联的信息,这些信息构成连贯的整体。语篇分析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
三、语篇分析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语篇具有系统意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环境性、动态性等要素,因此,语篇分析也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去分析,以使英语听力教学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1.在听力教学中注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则是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两个网络。例如在听力中,常常会出现代词,学习者由于无法辨别每个代词的所指内容,因此,在理解整个对话或短文时常会出现偏差。如果我们运用衔接中的照应理论,让学习者在短暂的记忆中辨别出对话或短文中的代词所指内容,那么对于所听材料中的长难句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2.在听力教学中注重语篇的关系结构
在关系结构中,最突出的主要有四种:顺序关系结构、层次关系结构、连环关系结构、平衡关系结构。顺序关系结构指的是语篇中的各个句子按事物的发展过程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阐述事物关系的方法。在听力练习中,学生常常会听到诸如first, then, 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等表示序列的词语。这些词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词分清所听材料的顺序关系,不至于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层次关系结构中的句子层层积累,而又上下照应。在听力练习中,学习者会发现每一个对话或短文都是由几个层次的句子组成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连环关系结构和顺序结构有共同之处,都是指从一点讲到另一点,但是顺序结构是按一个方向发展的,而连环结构可能是曲折的。平衡关系结构则是指说了正的还要说负的,左右照应,前后呼应,求得平衡。以上这四种关系结构都对学习者掌握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听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这四种关系结构的培养。
3.在听力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灌输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英美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出现了困难。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可以事前给学生灌输与语篇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预习,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处于整体和动态的思维之中,有助于学生预测,挖掘语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信息。即使对所听材料中不懂的单词,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背景知识作出合理的推理判断。
由上可见,通过语篇分析,教师能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所听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摸清说话者的思维脉络,了解说话者是如何通过语言结构表达思想内容的,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