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与态度,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认识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职业竞争力,进而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受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校可以通过课程建设、朋辈辅导、健全危机干预体系、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加强队伍建设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这不但能够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对遏制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不断攀升的趋势也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存在着互通性,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中,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思政课程的教育实效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基于此,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需求和困境,提出两者融合创新有效途径.
新发现的汉语教科书《中华正音》诸抄本是重要的汉语域外纸本文献,该书由精通汉语东北方言的朝鲜人所编写,它所记录的词语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19世纪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来看,这与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
对合作写作中的语言使用进行研究并结合访谈分析其使用的超语言技能功能,最终得出结果,即超语言技能使用始终贯穿于双语者语言实践中,在写中阶段超语言技能使用情况最多,多用于考虑词汇/句子意义、词汇搜索和词汇选择;中英双语者使用的超语言技能的功能可分为四类,即任务相关功能、内容相关功能、语言相关功能、协商相关功能.其中,协商功能贯穿合作写作的全阶段,与其他功能共同发挥作用.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重要渊源,其在世界文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拥有大量的读者.古希腊文化的价值不可估量,它是英语语言和文学的根.希腊人相信宙斯大神和他的家族诸神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人神同形同性,编出了耐人寻味的故事.在英语语言和文学作品中,有大量与希腊神话有关的内容,其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鉴于此,就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英语语言特点和文化现象.
《决心与自立》是华兹华斯在1802年创作的浪漫主义诗歌,并发表于1807年出版的诗集《诗·两卷》中.诗歌讲述了“我”在乡村漫游时,偶遇一位捞水蛭的老人,虽年老体衰却坚持劳作,因而受到感染,并重振精神的故事.从诗歌的人物形象来看,作者借助乡村漫游者的角色,在开篇感知与描绘自然的愉悦后,剥去其疗愈功效,阐发了对诗人命运的忧虑.紧接着又刻绘理想老者形象,将其塑造为自然的恩赐与宗教的启示,兼具人性与神性.从诗歌的内核来看,《决心与自立》是华兹华斯在诗人命运面临困境时的私人化总结与回应,也是其共同体思想的一个间接阐
“耗子尾汁”是由“好自为之”的方言发音和拼音打字输入错误造成的,因其发音上的诙谐、幽默,字面意义上带来的形象性,而降低了源词“好自为之”所具有的交际上的严肃性和陌生感,并在网络用语求新求异倾向的推动下,迅速在网络上得以流行,尤其受到了20—30岁青年群体的热捧,成为2020年热门网络词语之一.诸如“耗子尾汁”的谐音类网络词语,近些年来异军突起,但由于这类词语与时事关联度较低,只是短暂“热”用于网络,在语言使用追求规范化的基本导向下终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出自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第十二卷,主要对柳永的人生经历和先前已有的柳永故事进行了继承与改编.冯梦龙通过对柳永故事的改编,使作品中的士妓关系不再像之前故事中那样局限于表面,更使柳永与妓女们的感情在心灵间得到了升华,柳永的人物形象也随之转变.其中蕴含了冯梦龙本人的人生轨迹与心灵的寄托,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心理与追求.
语言主观性是说话者“自我”成分在话语中的表现,生态话语是其一个重要载体,反映了说话人的观点、态度、意识形态等.隐喻作为形义的结合体,可视为一种构式.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选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为研究语料,对隐喻构式进行分类及量化统计,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方法,深入分析生态话语中隐喻构式所承载的说话人的认识、情感、意图、态度、观点等,试图披露生态话语中隐喻构式所蕴含的语言主观性,为更深刻地体会语言的表意功能及更好识解隐喻构式提供思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一股以“返回”传统文化之根为倾向的文学创作潮流,“寻根文学”将创作视野集聚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之间,在不自觉中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注入了生态文明思想.以寻根作家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为例,从浪漫主义和生态批评视角分析文本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力求还原寻根文学的多重审美意义,重新审视寻根文学之于当代社会的反思与启示.在《北方的河》中,主人公受大地血液(北方河流)的洗礼,努力地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精神力量,最终在“我”与自然的交融中发现了精神主体本质力量的折射,完成了心灵的寻根之旅.
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结合学术英语写作的特点,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设计了混合学习方式,突出了社会存在感、认知存在感和教学存在感.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究社区三要素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以及混合学习方式的效果.研究表明,探究社区对批判思维产生正向影响,混合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的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