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我们实际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發和启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13-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学生服从观念比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氛围比较闷,学生的思维被压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策略,以达到发展学生提问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提问意识
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离开了特定的教学情境,数学问题就失去了产生、研究的背景。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从中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等,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展开。
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请两个学生上讲台,一个扮演卖彩票的商人,一个扮演顾客,其余扮演看客。卖彩票的商人为了推销自己的彩票,对顾客说:“我们玩一个游戏,每一次刮开三张彩票。如果同时刮得同种颜色,可获奖50元,否则你给我5元,试试看你的运气如何?”顾客听了之后,非常乐意,于是连续五次刮开了三张彩票,第一次赢了,接下来四次都输了,吓得他不敢再玩了。他转头问身后扮演看客的同学:“这个游戏公平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有学生认为这游戏公平,是顾客自己刮彩票的;有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游戏不公平。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探讨,学生很快也从概率的角度来分析,认为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商人没参与进去,所以商人和顾客获胜的概率是不相等的。
二、引导学生观察,培养提问意识
善于观察,这是初中生学习数学应必备的一个基本品质。为了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培养提问意识,教师可以以实验的形式来设计观察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蕴含问题的观察环境中去思考。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能在图形观察过程中摸索到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在讲述三角形一个相似的条件是“两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教师为了设计观察的情境,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画图实验,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把“夹角”换成“角”吗?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在测量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图形提出“角”和“夹角”的区别———夹角相等,两边不成比例的三角形是否相似等问题;再通过自己动手画三角形,并进行测量和考证一番,得出“角”是不可能换成“夹角”的。
这样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相似判定的理解,在提问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促进深层思考,产生提问意识
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发现上,还要从更深层进行思考,从多角度来提出各种问题,使问题越来越趋近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多角度提出问题需要我们的思路更开阔,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看事物,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进行了思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对于应用中的例题:梯子下滑与外延的长度关系的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据得出近似值感知这一变化,但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得到具体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梯子顶端下滑1米,则底端外延几米?梯子底端外延1米,则顶端下滑几米?什么时候才能使下滑与外延值相等?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出答案,从而对勾股定理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提出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热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的升华。对于本节学习来说,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是更好地理解了这一部分知识的表现。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掌握才能从更深层面上提出问题,也才能更好地提出质疑,实现更全面的提高。
四、开展思维训练,巩固提问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开展思维训练,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寻根问底的质疑精神和思维品质。在开展思维训练上,教师应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诱发学生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开拓思维,让学生能始终突破思维的定势,刺激学生思维上的兴奋点,对事情能始终提出不同的质疑,从而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在上课前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已经裁剪为平行四边形的纸张,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再让小组推选代表,把每组的猜测结论汇报在黑板上。之后教师要求小组之间对猜测结论展开提问,如猜测结论是否正确,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和补充?在这讨论过程中,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提问意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亲自动手验证猜测的结论正确与否,并展开讨论和交流。在这提问、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学生获得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初中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使其可以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金侠.学会问“为什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5(8):14-14.
[2]刘政.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32-133.
[3]冯国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78-78.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13-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学生服从观念比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氛围比较闷,学生的思维被压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策略,以达到发展学生提问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提问意识
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离开了特定的教学情境,数学问题就失去了产生、研究的背景。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从中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等,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展开。
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请两个学生上讲台,一个扮演卖彩票的商人,一个扮演顾客,其余扮演看客。卖彩票的商人为了推销自己的彩票,对顾客说:“我们玩一个游戏,每一次刮开三张彩票。如果同时刮得同种颜色,可获奖50元,否则你给我5元,试试看你的运气如何?”顾客听了之后,非常乐意,于是连续五次刮开了三张彩票,第一次赢了,接下来四次都输了,吓得他不敢再玩了。他转头问身后扮演看客的同学:“这个游戏公平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有学生认为这游戏公平,是顾客自己刮彩票的;有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游戏不公平。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探讨,学生很快也从概率的角度来分析,认为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商人没参与进去,所以商人和顾客获胜的概率是不相等的。
二、引导学生观察,培养提问意识
善于观察,这是初中生学习数学应必备的一个基本品质。为了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培养提问意识,教师可以以实验的形式来设计观察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蕴含问题的观察环境中去思考。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能在图形观察过程中摸索到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在讲述三角形一个相似的条件是“两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教师为了设计观察的情境,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画图实验,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把“夹角”换成“角”吗?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在测量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图形提出“角”和“夹角”的区别———夹角相等,两边不成比例的三角形是否相似等问题;再通过自己动手画三角形,并进行测量和考证一番,得出“角”是不可能换成“夹角”的。
这样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相似判定的理解,在提问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促进深层思考,产生提问意识
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发现上,还要从更深层进行思考,从多角度来提出各种问题,使问题越来越趋近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多角度提出问题需要我们的思路更开阔,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看事物,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进行了思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对于应用中的例题:梯子下滑与外延的长度关系的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据得出近似值感知这一变化,但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得到具体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梯子顶端下滑1米,则底端外延几米?梯子底端外延1米,则顶端下滑几米?什么时候才能使下滑与外延值相等?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得出答案,从而对勾股定理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提出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热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的升华。对于本节学习来说,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是更好地理解了这一部分知识的表现。学生对于知识有了掌握才能从更深层面上提出问题,也才能更好地提出质疑,实现更全面的提高。
四、开展思维训练,巩固提问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开展思维训练,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寻根问底的质疑精神和思维品质。在开展思维训练上,教师应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诱发学生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开拓思维,让学生能始终突破思维的定势,刺激学生思维上的兴奋点,对事情能始终提出不同的质疑,从而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在上课前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已经裁剪为平行四边形的纸张,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再让小组推选代表,把每组的猜测结论汇报在黑板上。之后教师要求小组之间对猜测结论展开提问,如猜测结论是否正确,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和补充?在这讨论过程中,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提问意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亲自动手验证猜测的结论正确与否,并展开讨论和交流。在这提问、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学生获得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初中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使其可以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金侠.学会问“为什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5(8):14-14.
[2]刘政.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32-133.
[3]冯国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