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中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ergh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缘起
  家园合作是近几年来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幼儿园积极通过各种形式赢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们也是不遗余力地合作,双方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通力合作。就是在这样一个比较和谐的大背景之下。笔者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并针对家园合作中的一些观念态度、实施效果等问题做了一个微型调查。
  二、案例呈现与分析
  案例一:丁丁,男,大班幼儿,某天回到家对妈妈讲:“下周生日一定要买一个某品牌的三层大蛋糕去幼儿园跟全班小朋友一起过生日。”原因是其他小朋友都是这样在幼儿园过生日的,他也要在幼儿园过生日。
  案例二:本月幼儿园的教育主题是认识中国地图,每个小朋友都要带自己出去旅游的照片贴在墙上。这下多多可伤心了,爸爸妈妈工作太忙了,都没带她去外地旅游过,于是整个星期都不高兴。为此,父母在周四特地请假带多多去北京旅游了一趟,贴上了照片。
  分析:严格意义来说,案例一中的过生日并不能算是家园合作的内容,因为它不是老师或者幼儿园提出的要求,只是班级约定俗成的一个传统,具有自发性,但是在家长看来,这似乎也成了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一部分。过生日、旅游本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况且各家庭习惯风俗不一,有的家庭没有过生日和旅游的习惯,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容许,有的家庭另有安排,比如丁丁家已经说好下周去爷爷奶奶家过生日,安安家计划等孩子长大一点再去比较远的地方旅游。这下不得不改变计划,家长担心破坏了班级传统或不能完成老师要求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试想一下:如果班上每个幼儿都这样过生日,都特地去玩一圈,会不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和资源浪费呢?如此一来,生日聚会和主题活动岂不是变了味道? 三、调查结果 笔者针对家园合作这个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的问题:家长、教师对家园合作的态度、目的的理解;目前幼儿园合作的方式、成效、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相关的建议等。调查对象是来自济南、昆明和上海几所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并随机访谈了5位幼儿园教师和10位幼儿家长,研究结果如下。
  (一)家园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在涉及家园合作应不应该、有没有必要、支不支持等观念态度性问题时,100%的家长和教师都绝对支持,这样的结果能够理解,幼儿园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育儿工作能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肯定,并通过一系列合作活动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让老师和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可见,家园合作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二)家园合作方式的分类和评价
  根据调查的结果,笔者把问卷和访谈中提到的家园合作常采用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给出了家长教师对于不同类型的家园合作活动所持有的态度和评价(见表一)。
  首先,笔者需要做出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家园合作方式不等同于家长工作,因此像家长会、家访等不列入调查的范围。从结果来看,大家对家园合作栏和亲子活动的开设两种方式最为满意,认为合作栏内容清晰,家长和教师对于双方的职责和工作都一目了然,也是每天必看的内容:亲子活动为亲子互动和教师跟家长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家长有机会观察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与教师进行沟通合作,是很好的方式。
  家园合作网站并不是每个幼儿园都有开设,有的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有的以年级为单位,有的以幼儿园为单位,定期在网站上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比较认可此种方式,认为能够获取自己希望得到的信息,有助于关注孩子的发展和家园工作的开展,不满意的人主要是因为有些网站的信息更新滞后,形同虚设。关于家长志愿者,大部分人比较认可,家长志愿者活动可以给家长一个平台,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设计与组织,让教师与家长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是相互学习的好途径,不满意的人主要是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认为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目前从调查结果来看,最令人担忧的是“亲子作业”和“提供活动材料”上,而这两种方式又是各幼儿园常用的家园合作方式。不满意的声音主要来自于家长,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没有必要延伸到家里,亲子作业占用过多时间。让孩子不能玩自己想玩的,做自己想做的,回到家还想着完成作业:提供活动材料有时会让家长觉得力不从心,因为有些家长工作比较辛苦。或者是经常出差,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幼儿园的活动提供一些辅助材料。
  (三)家园合作优劣势及建议的提出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于开展家园合作的优势主要是从它对幼儿发展的益处来谈的,而劣势主要是分析对方在合作中的态度和角色:教师认为家长应该更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通力合作,并能重视教师提出的一些关于孩子的消极信息:家长则认为多数家园合作是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家长是参与者和配合者,有时方式的不得当会带来比较多的负面影响,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两个案例。建议中,双方均认为,家园合作时的态度和理念很重要,有些方式需要一起商讨,反思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等,较少涉及一些具体的建议。
  四、家园合作中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一)幼儿园和家庭均可以成为倡导者和发起者,但是不应该存在领导者
  笔者对于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重庆市巴蜀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探索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变迁:拽着家长走、顺着家长走、引领家长走和家园牵手协同走。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最后一个:家园牵手协同走。因此,幼儿园方面要采取一定措施,改变以往给家长留下的领导者、主导者的形象,家长也要更新观念。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养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合作。
  (二)家园合作应联结家园生活,不应过度追求一致性和统一性
  在文章开始提到的两个案例中,之所以说它是不成功的家园合作,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一方为了保持整体一致性,过度迎合了另一方的工作,或者说这种方式下的内容设计本身不够科学。家园合作是联结家园生活的纽带,没有必要达到过度的统一。第一个在幼儿园过生日的孩子家长在征求教师意见的时候。就应当与其他家长共同探讨,这样的活动可不可行,衡量其利弊。考虑到把家庭生活搬到幼儿园来进行会不会对幼儿园和其他家庭造成困扰。另外,第二个案例中,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尝试把要求小朋友带照片这一环节改成请幼儿自己画画自己想去的地方,建议家长方便的时候带孩子去旅游。这样增加了活动的开放性,也给家长、孩子一个可以选择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文的尴尬。幼儿园完全可以请家长配合主题活动,准备一些材料,但是内容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家长不觉得为难,就自然会更加支持幼儿园工作。
  (三)家园合作应基于自愿的原则,不应成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负担
  在家园合作问题上,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家园合作应当做到双向沟通,互惠互利。既然大家的目的都一样,各自持有优势,就应当成为合作者。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合作,才有可能碰撞出火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有一方把它当作是负担或者不情愿地合作,这样的合作都会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有建议或是意见,应当及时沟通。放下顾虑和担忧,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坦诚交流,让家园合作真正成为沟通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桥梁。
其他文献
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建于1933年。该园以严谨实干的教科研风格在广东幼教界闻名,目前是广州市《纲要》试点园、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及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从该园先后走出了广东省幼教界第一位特级教师游丽斯、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位优秀教师潘念恩、全国优秀幼儿教师聂苓等。    刘南,出生于70年代,1993年从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进人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任教。  从教不久,刘南便在越秀区乃至广州市崭露头
我园是一所体艺特色幼儿园,由于占地面积小、活动空间少,因此我们一直非常主重幼儿运动空间和运动区域的创设和利用。通过地面发散、立体开发、空中延伸、共享互动等方式,充分挖掘园内资源,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一、地面发散  小空间的幼儿园寸土寸金。我们开发园内角角落落,使之成为功能迥异的运动区域。教职工们去溪中搬来大大小小的石头,去乡下买来棕榈树、小圆木……大家齐动手,埋石头、竖木头、排棕榈、铺地垫……统
那条细细弯弯的临河小路上,铺满了朝阳,轻轻的风在身前身后徘徊。很慢很慢地走着,仿佛听见身旁那些树的低语挽留。河里传来轻微的一声响动,似乎是耐不住寂寞的某条鱼,被长风的弦、阳光的钩给钓了出来,又挣脱而去。  转头去看,水面只余笑纹,却瞥见肩上端然坐着一朵落花。便停下脚步,那朵花安静地坐着,旁边的树上花开正盛,这一朵却告诉了我春天将尽的消息。它是怎样从树上,从繁多的花朵中,翩然而下,趁着风在远处溜号,
17世纪中叶,意大利有一位名叫麦德卢的画家,虽然他每天努力地学习创作,但画画的水平却一直徘徊不前。一气之下,麦德盧在威尼斯的一家画廊开始摹拟造假世界名画,以此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  一天,麦德卢正在仿画一幅名为《提水人》的画作,这幅画的原作者为西班牙著名的画家迭戈·委拉兹开斯。那天,当麦德卢将画中那位提水的女人画出来后,他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建议道:“那只水桶很重,女人的身体应该再倾斜一些才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儿童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教育建议。教师要在幼儿艺术活动中体现《指南》的要求,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持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现以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为例,剖析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一、对“花纸帕”教学活动设计的分析与建议  1.活动目标的分析和建议。  活动目标:理解和认识对
我园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时,往往会先组织1个~2个与研讨主题相关的体验式游戏,拉开教研活动的序幕;再聚焦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研讨形成有一定价值的观点;还关注教研成果的实践验证,使教研服务于实践、服务于教师的成长。现以“微戏”主题教研活动为例对我园的教研过程加以说明与分析。  一、教研活动的背景  幼儿戏剧课程是我园的特色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园教师已熟悉以特定故事为蓝本创作剧本,架构半开放
班上的孩子正在开展主题活动“自然现象”,他们兴趣浓厚,很多孩子都有种植的经验,知道绿色植物的种植特点。渐渐地,孩子们的兴趣落在了讨论如何表征“绿叶的生长”上。“阳光很强,叶子很容易枯萎,所以浇水要在很早的时候。”“叶子需要每天浇水,阳光能给叶子能量。”“叶子能把汽车的污气变成氧气。”于是,教师即时生成活动——“绿叶的生长”,并就此在各个学习中心同步进行这一主题活动。幼儿首先来到民间游戏中心的刺绣区
幼儿每天离园前有一段等待家长来接的时间,一些晚走的孩子往往非常失落。在这里我们搜集整理并设计了一些合适的小游戏,希望孩子在离园的时光里也能快乐,并希望对老师们开展这一时段的工作有所帮助。    开心动物园(小中班)    游戏目标:  1 学习一边拍节奏一边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 大胆模仿动物的动作。    游戏形式:  集体或小组进行。    游戏规则:  1 轮流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赵寄石(192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顾问、南京如意幼儿园名誉园长、赵氏幼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主任。  赵寄石教授1940年毕业于苏州景海女师幼师科,1948年~1952年留学美国,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并攻读托儿教育硕士课程。1952年~1993年历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南京师范大学项目的日常工作,多次出国
编辑推荐理由: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海顿如是;而当孩子在聆听并感受那些美妙的音乐,亦或投入地把玩着小“乐器”的时候,亦如是。我想这就是音乐的趣味和价值所在。可是,当我们将音乐作为幼儿集体活动的元素时,被设计后的活动还存在这样的趣味和价值吗?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用音乐激发儿童“生命的灵性”和“精神的火花”?这是一个艰难而有趣的问题,它吸引着多少教师为之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