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生长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上的孩子正在开展主题活动“自然现象”,他们兴趣浓厚,很多孩子都有种植的经验,知道绿色植物的种植特点。渐渐地,孩子们的兴趣落在了讨论如何表征“绿叶的生长”上。“阳光很强,叶子很容易枯萎,所以浇水要在很早的时候。”“叶子需要每天浇水,阳光能给叶子能量。”“叶子能把汽车的污气变成氧气。”于是,教师即时生成活动——“绿叶的生长”,并就此在各个学习中心同步进行这一主题活动。幼儿首先来到民间游戏中心的刺绣区,打算用刺绣表征“绿叶的生长”。
  探究一: 用什么笔把轮廓画在布上
  这群孩子讨论起用什么先把叶子的轮廓画在黑色布上面,有个孩子说用黑色水笔。教师问:“同样是黑色的能明显地看出来吗?”“我觉得不行,而且水笔有水,还会搞得布湿湿的。”“这里有粉笔,但是不知道粉笔能不能画在布上面。”“行吧,就用这个。”教师没有马上去干预他们的猜想,而是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让他们在过程中验证想法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幼儿用粉笔将叶子的轮廓画在布上后,其中一个孩子说:“绿叶是要水和阳光的。”教师:“那水用什么形状来表示呢?”有的说:“水滴是椭圆形,而且是蓝色的。”“一条一条的吧。”于是他们又用粉笔在布上画出椭圆形的水滴表示“水”。此时教师介入的目的是支持和肯定这个孩子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探究二:用刺绣表征“绿叶的生长”
  幼儿开始穿针引线准备绣图案。孩子已有刺绣经验了,但是用细线条绣还是首次。他们分工合作:“叶子的边是细的,只能用绿色的细毛线。”“水是一滴一滴,蓝色的。”“不对,水是白色或灰色的。”“水应该是蓝色,而且要用粗毛线才能像水,这有红毛线,来,给你绣太阳。”在工作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调整想法并达成共识。教师:“这些毛线都卷在一起,你们要多少呢?”“三片叶子,用3条绿色线就够了。”“1、2、3、4……我要6条蓝色毛线。”“太阳这么小,1条就可以了。”无论什么活动内容,都离不开数与量的认知学习。孩子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上一下绣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绿叶的生长”。
  探究三:颜料与蜡笔的关系
  第二天,这群孩子仍然围绕着“绿叶的生长”展开讨论,有的说:“叶子有充足的水和阳光,它就会一天比一天长高。”有的说:“叶子长大后就能把污气变成氧气。”“氧气是清香的,浅蓝色。”他们选择了绘画中心的水彩区开始创作《绿叶的故事》:两个人播种、浇水、种子发芽、叶子生长、叶子把污气变成氧气。学习中心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区域的界限,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到处寻找和利用材料。当他们用蜡笔画,然后再用水彩描边时,他们发现蜡笔不会被水彩颜料吸收。“老师,颜料涂在蜡笔上面好像马上就干了。”“蜡笔很滑肯定防水。”教师:“蜡笔是油性的,油遇到水会怎样?”“油不会溶入水里。”“水也不会被油吸收。”教师:“对,蜡笔是油性的,而水彩颜料里有水。”孩子们对科学现象有着无限的猜想和假设,但教师要及时给予客观的引导和归纳。
  探究四:百变颜色
  孩子们用蜡笔绘画轮廓,用水彩颜料描边并混合填色。他们用橙色、紫色和黑色混在一起表示泥土的颜色,“像星空一样的颜色”“像龙卷风的感觉”,丰富的言语表达折射了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接着,他们又把红色和橙色混在一起,此时教师问:“红和橙都是看起来暖暖的,现在看起来觉得是暖暖的还是冷冷的?”孩子们回答说:“两个颜色加在一起没什么变化,不过红色多一点是暖的。”“很像太阳的颜色,太阳本来就热,所以是暖的。”于是,他们用这种颜色给太阳填色。涂完后,其中一个孩子突然用手指抹涂颜料,并说:“太阳很猛烈,用手再这样抹就更猛烈啦。”另一个孩子也跟他一起抹。有时,教师不得不用一颗童心跟随孩子们一起学习,发现他们的精彩之处。
  探究五:用语言和动作演绎《绿叶的故事》
  孩子们画完《绿叶的故事》以后,选择到戏剧中心用角色扮演《绿叶的故事》。他们商定各自的角色,有的扮演旁边的事物,有的扮演植物,有的扮演播种的人。他们一边创编情节一边开始表演。扮演结束后,孩子们又把故事情节用图画和文字描述在纸上并装订成剧本。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创作,透过现象探究真相,孩子们无穷无尽地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心灵,逐渐塑造出成熟的心智。
其他文献
幼儿园里的大海  2008年3月18日    今天幼儿园里在浇草皮,送水带是一节节插接在一起的,有的地方插接不太严实。水很大,水带不小心被冲开了一节。浇草皮的老师赶快到水井旁关闭电闸,可是水已经淌了汪洋一片。  孩子们下课了,看到了这一片水域,禁不住驻足观看。一个小班的孩子吆喝起来“看,大海!我们的幼儿园里来了大海!”“大海真好看,还一闪一闪的呢。”“大海里有鱼吗?”我发现孩子们对这片水很感兴趣,
教研组作为离教师最近的组织,其功能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试图通过年级组开展小专题研究的方式,在构建“伙伴共生”式的教师群体的基础上,来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所谓“小专题研究”,是指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但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小现象,甚至小技术、小环节进行剖析和研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是一个群体内
为使数学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往往创设各种情境。一些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的确令人拍案叫绝,但也有些情境只不过是“花架子”,不能较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现象一】情境创设难以调动幼儿生活经验  有些教师为了创设让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而费尽周折,却忽视了情境创设的数学功能,  比如,在执教大班数学“认识钟表”时,为了让幼儿意识到认识钟表的重要性,调动幼儿认识钟表的兴趣,教师A采用了故事导人法:星期天番
我园设计和组织了一个由教师、家长和律师三方人员共同参与的研讨活动:教师和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幼儿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事故。  一、策划缘起  幼儿体育是事故易发的活动。一旦出现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家长总是一味地责怪教师,甚至对体育活动抱有戒备的心态。青年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安全责任意识缺失,忽视安全教育;另一种是过于害怕安全责任,谈事故色变,甚至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消极防范,减少孩子活动。不管
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建于1933年。该园以严谨实干的教科研风格在广东幼教界闻名,目前是广州市《纲要》试点园、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及广州市示范性幼儿园。从该园先后走出了广东省幼教界第一位特级教师游丽斯、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位优秀教师潘念恩、全国优秀幼儿教师聂苓等。    刘南,出生于70年代,1993年从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进人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任教。  从教不久,刘南便在越秀区乃至广州市崭露头
我园是一所体艺特色幼儿园,由于占地面积小、活动空间少,因此我们一直非常主重幼儿运动空间和运动区域的创设和利用。通过地面发散、立体开发、空中延伸、共享互动等方式,充分挖掘园内资源,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一、地面发散  小空间的幼儿园寸土寸金。我们开发园内角角落落,使之成为功能迥异的运动区域。教职工们去溪中搬来大大小小的石头,去乡下买来棕榈树、小圆木……大家齐动手,埋石头、竖木头、排棕榈、铺地垫……统
那条细细弯弯的临河小路上,铺满了朝阳,轻轻的风在身前身后徘徊。很慢很慢地走着,仿佛听见身旁那些树的低语挽留。河里传来轻微的一声响动,似乎是耐不住寂寞的某条鱼,被长风的弦、阳光的钩给钓了出来,又挣脱而去。  转头去看,水面只余笑纹,却瞥见肩上端然坐着一朵落花。便停下脚步,那朵花安静地坐着,旁边的树上花开正盛,这一朵却告诉了我春天将尽的消息。它是怎样从树上,从繁多的花朵中,翩然而下,趁着风在远处溜号,
17世纪中叶,意大利有一位名叫麦德卢的画家,虽然他每天努力地学习创作,但画画的水平却一直徘徊不前。一气之下,麦德盧在威尼斯的一家画廊开始摹拟造假世界名画,以此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  一天,麦德卢正在仿画一幅名为《提水人》的画作,这幅画的原作者为西班牙著名的画家迭戈·委拉兹开斯。那天,当麦德卢将画中那位提水的女人画出来后,他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建议道:“那只水桶很重,女人的身体应该再倾斜一些才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儿童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教育建议。教师要在幼儿艺术活动中体现《指南》的要求,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持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现以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为例,剖析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一、对“花纸帕”教学活动设计的分析与建议  1.活动目标的分析和建议。  活动目标:理解和认识对
我园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时,往往会先组织1个~2个与研讨主题相关的体验式游戏,拉开教研活动的序幕;再聚焦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研讨形成有一定价值的观点;还关注教研成果的实践验证,使教研服务于实践、服务于教师的成长。现以“微戏”主题教研活动为例对我园的教研过程加以说明与分析。  一、教研活动的背景  幼儿戏剧课程是我园的特色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园教师已熟悉以特定故事为蓝本创作剧本,架构半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