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mbour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重磅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理念,根据“自主学习、愉悦课堂”的实施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小组合作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小组合作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發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因而就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和误用。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作过急、过短
   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小组利用质量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全员参与,小组合作大打折扣。到底哪些问题需要小组讨论,哪些不需讨论,把握不准。部分课堂提问方式效果差,如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有的教师先把学生喊起来再提出问题,结果只有这一个学生认真思考。还有的课堂,在合作学习一开始,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二、合作过简,合作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仅为合作而“合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即使学生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惰性,对合作学习丧失积极性。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三、分组不合理,合作技能弱
   对于一个小组,组内的成员只是硬性的按照不同能力相互合作,以兵教兵的模式组合在一起,教师较少考虑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致使某些时候学生的合作交流出现问题,最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影响。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时,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无组织无纪律,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学习上的强者各自抢着说,而弱者却成了旁观者,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大家有可能发现,好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参与的更多,有的时候,一个好学生可能一节课发言达十多次,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久而久之他还有自信吗?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且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致使他们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
   纵观以上种种,小组合作使课堂貌似热闹非凡,但是因为缺乏理论指导的源头,缺乏教师精心策划的活水,事实上这样的课堂仍然是死水微澜。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削弱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从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改为现在的学生灌学生的“满堂灌”,背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
   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在摸索尝试中发展完善的,也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小组合作也不例外。我以为小组合作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它是和自主、探究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应从理论上寻求依据,努力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
  (胶州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育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要求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初中生物教学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素材生活化。  关键词:生物 ;生活化;教学形式;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每一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目标,初中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生活服务的。现在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的教学,要让学生从理论回到现实,做到理论联系现实。比如在教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先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考试情况来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解说剖析,学生作文仍是抓耳挠腮,文思枯竭。综观学生作文状况,主要不足表现在:内容空洞,缺乏素材;矫情造作,缺乏真情;思想肤浅,缺乏深度。笔者就如何让中学生作文时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论可发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记笔记,学生容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复习和记忆。但在近几年的听课和教学活动中,发现老师们已经没有这个习惯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课堂笔记已经悄悄淡出课堂。可能是因为多媒体原因造成的,因为上多媒体课时,基本没有了板书这一环节,再加上投影信息量大,学生也无法记下。闲暇时偶尔翻翻学生的书本,他们的书本比老师的教本还要干净好多。什么时候我们老师把这
叮叮……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已经回到教室,我也整整装束进了教室。刚进来,一位叫玲玲的女生就向我哭诉道:“老师……金鑫……拿棍子打我的脸。”我连忙走进细看,果然她的脸上有一条红晕,可见打得不轻;再看一下,金鑫同学那惶恐的样子,我心里有数了。我和玲玲同学说:“下课再说好吗?这儿疼,老师帮你敷一下,就不疼了。”接着,我照常上课。课堂上,我有意无意地观察金鑫同学,他看起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脸的悠然自得,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动机  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
儿童的绘画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绘画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社会能力。婴儿通过哭闹、笑容和身体的摆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幼儿的画和婴儿的表情是一样的,仅仅是表达情绪、心情的一种方式。而有些家长和老师却以好坏来评价他们的画,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画来判断幼儿的性格气质。幼儿的涂鸦从最早的乱涂乱画开始,家长和老师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作品,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的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一个身影闪了进来。伴着急促的喘息声:“杨老师,我有事给你说!”我抬头一看,原来他是我班的一个学生,名字叫吴清扬。根据经验判断:一定有事!我疾步关上办公室的门,让他坐下来,随手给他倒上一杯水,关切地说:“坐吧孩子,你怎么啦?”此话一出,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原来,上周的星期天,他和几个同学一起聚会吃饭,其中有一个女生是对他有好感,而且这几个孩子都特调皮好动,被班主任发现
本课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突破常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演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控、主动参与以及创新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是仿生训练、灵敏性;二是团队合作协调性。通过模仿蜗牛操,发展学生身体灵敏素质和活动能力;通过接力赛游戏,培养团队协作
一天下午,普林斯顿神学院的40名学生做一次布道练习,几位老师也将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评分。   其实,这次布道练习是几位老师共同组织的一次利他实验,但是学生们都被蒙在鼓里,丝毫也不知情。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其中有一半学生分配到的布道内容,是老师从《圣经》中随意选取的;而另一半学生分配到的布道内容,则是老师特定的《圣经》段落,即关于那位仁慈的撒马利亚人的故事。故事中那位仁慈的撒马利亚人,曾经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这是我们在教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语文教学乃至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如下几点:  1. 从教材实际出发  从教材实际出发,就要按课文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如,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对这些教材,教师可抓住儿童生活在农村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