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满足餐饮业国际化的要求,很多餐馆都推出了双语菜单。纵观当下,中式菜名的翻译极不规范,错译误译问题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引出中餐菜单翻译中的问题,对中餐菜单英译的现状、误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中英翻译的一些方法和原则,为今后的菜名翻译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中餐菜单英译 误译 翻译原则 方法
一、我国菜名的翻译现状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称,中式菜肴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情趣和地方风味。要把一个短小的菜名中蕴含的多种内涵由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又不失其所真,并非易事。一份翻译得当的双语菜单,为外国友人提供了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民族风俗文化的窗口。然而,市面上各大餐馆的双语菜单出现了错译误译的现象,引起了不少误解。我们通过调查走访,网罗宿迁市各个类别餐厅的双语菜单发现,现如今的菜单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菜式繁杂造成的词汇空缺导致用拼音代替翻译
由于地域的差异,很多菜名的翻译在异国语言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存在。为此,译者为求省时省事而拿拼音代替,造成了菜单翻译的混乱。如:饺子Jiaozi(dumpling)、元宵Yuanxiao(dumpling)、粽子Zongzi(dumpling)。严格来说,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食物,它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三个重要节日,意义早已超出食物本身。比如:“粽子”可译成a 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如果外国友人不清楚屈原、端午节的来历,那么他对在那天吃粽子就不知所云。显然其间的内涵依然没有被传递出去,也就没有起到文化交际的作用。
2.中国菜命名的特殊性导致望文生义
中国菜肴品种繁多、名称丰富,往往用典故、比喻等方式,使得其名称既动听又形象。但如此,翻译上就有了一定难度,一旦把握不当,就会在交流过程中产生误解,使得英译过后与菜式特色风马牛不相及。如:童子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没有过性生活的鸡),这种菜名译文都只是按照汉字的表面意思逐个翻译的,不但谈不上传播文化,反而会让外国友人贻笑大方。
3.菜式命名的差异导致文化缺失
中国有很多菜名包含了历史文化信息,讲究文雅、吉利和艺术性,只有极少部分以原料命名;而西方菜名则直截了当,突出原料,更注重实用性。目前餐饮业内使用的英译菜单,人们对源自历史典故和文化意义丰富的名称的研究几乎是蜻蜓点水。这类中餐菜名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在翻译上很难取舍,译出了文化却丢了菜式,译出了菜式又丢掉了文化。如:“佛跳墙”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这道菜另有来源,此菜起源于清末一官员在家设宴,选用鸡、鸭等多种原料放入绍兴酒坛中,精心煨制而成,客人尝后称赞不已。后来有一天,此菜被几名秀才品尝,堂官捧一坛菜肴到桌前,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闻香陶醉,于是即席作赋:“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弹跳墙来。”“佛跳墙”一名由此而来,蕴含如此美妙的故事,而在上面的译名中却无迹可寻。
二、菜名翻译规范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码,更是文化的移植和传播。因此,中餐菜名在翻译上要透过语言的字面意思,在文化语境下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寻求适应与通达。菜单作为餐厅商品广告之一,通常情况下,只是提供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菜名方面的信息。为此,我们应从中餐菜名语言的选择上,多多考虑接受对象的期待视野、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激起顾客品尝的欲望。另外,从深层次上说,中餐菜单还起着文化传播的作用。让广大海外人士在中国的餐厅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增加对菜肴的了解,让中餐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而实现中国餐饮业的全球化,起到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这才是做中餐菜单翻译最主要的目的。
三、中国菜名翻译原则和方法
要想让西方人理解和感受中国菜名,就要求译者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在翻译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把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菜名,有针对性地使用。
1.对于写实型菜名,遵循删繁就简原则
翻译并不力求逐字逐意,而应简明扼要,省略无关紧要的词语。例如:“宋嫂鱼羹”译为Braised Fish Soup,省略了“宋嫂”;“四宝豆腐煲”译为Seafood and Bean Curd Pot,省略了“四宝”。这些菜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名副其实的,因而译者只需把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译出来即可。再如:“海参烩双疏”可省去braised(烩),译成twin vegetables in seafood sauce,简洁明了。
2.对于修辞型菜名,遵循文化调和原则
除了写实性菜名外,许多中餐菜肴喜欢用比喻的方式命名,还有的为了吉祥,借用了不存在或西方人忌讳的东西,这时翻译可把原料省略。如:要译好“龙虎凤大烩”这个写意性的菜名,译者就要清楚“龙凤”只是吉祥的象征,这道菜的原料是用蛇、猫、鸡替代的。因此,这道菜可以译成Thick Soup of Snake,Cat and Chicken。由于文化差异的缘故,直译出来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因此译时最好省去snake和cat。另外,为了传递这类菜命名中的诗情画意,译者必须对原文本进行改写。类似的例子还有:“翡翠鱼翅”,其中的翡翠只是用来装饰的新鲜蔬菜罢了。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把中国的菜肴融入西方的特色,以期获得文化的适应,如:将中国广东菜里的“蜜汁叉烧”翻译为B.B.Q.Pork,这样对于外国朋友来说就更加通俗易懂了。
3.对于写意型的菜名,遵循避虚就实原则 中华菜名除了直接所指之意外,还包括丰富的联想意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是西方人无法解读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转译或者意译,避虚就实,以求意义传递的通达。例如:“百鸟归巢”这道菜,实际上是肉类和笋丝的组合,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笋丝象征“巢”。若要对等翻译,则不仅符合规范,而且在解释上要下不少工夫。因此,最好根据菜名组合译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这类文化菜名寓意深远,相当部分很难保证其诗意性,所以通常只译实名。又如:霸王别姬(甲鱼烧鸡块)、金玉满堂(虾仁鸡蛋汤)等,有的听起来颇具浪漫色彩,有的包含了优美动听的传说故事,先不说海外人士,很多中国人都不一定清楚它们是什么原料做成的。对于这一类菜名,译者在翻译时首先要弄清楚菜的原料、烹制方法等实质内容,除去那些徒有虚名的东西,采用意译、改写或其他方法进行翻译。现有版本分别译成:broiled chicken cutlets with turtle,shrimp and egg soup,stir-fried chicken shreds with Chinese chives.这种方法虽然破坏了菜名的美,但易于理解和接受。
4.对于既写实又具修辞特征的菜名,遵循音译直意译相结合的原则
(1)在中国菜里,有相当部分菜名是用象声词或地方语命名的,为了保持菜名特色的原汁原味,可采用“音译 意译”的方法,从而避免因单单音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如:麻婆豆腐Ma Po Toufu--Bean Curd with Minced Pork in Hot Sauce,如若把“豆腐”直接译成bean curd则显不妥,因为curd在英语中是“凝乳”的意思,这里并不能准确地表达。由于豆腐在华夏文化中根深蒂固、家喻户晓,其音译tofu已被英语词典收录,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分子。由此可见,对菜名中那些汉文化特有的词,不妨音译。
(2)对于简略平常但西方人若仅凭菜单而不能对食物做出比较正确判断的菜名,可采用“直译 意译”的方法,对菜式做简单的解释,以免所上之菜非心中所想。例如:“全家福”可译为Happy Family_A combination of shrimps,pork,beef,chicken,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简单的解释后,对于外国友人来说,显得更为直观。
四、结语
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我们中华五千年的“饮食文化”,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课题。译版的中餐菜单是中国食文化的使者,肩负着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重任,在促进中国餐饮业的世界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菜名的翻译不可以也不可能局限于某一种翻译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体现。中式菜名的英译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只要我们恪守一些基本原则,就能够不断提高译名的质量,完美地把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1):40-42.
[2]黄蔷,王微萍.浅谈中式菜名英译及中国餐饮文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报,2006(2).
[3]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4]刘增羽.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J].中国翻译,1990(5):11-13.
[5]穆连涛.从文化角度谈中菜英译[D].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
[6]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3).
[7]杨亚敏.中餐菜单的翻译障碍及翻译方法[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课题.
关键词: 中餐菜单英译 误译 翻译原则 方法
一、我国菜名的翻译现状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称,中式菜肴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情趣和地方风味。要把一个短小的菜名中蕴含的多种内涵由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又不失其所真,并非易事。一份翻译得当的双语菜单,为外国友人提供了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民族风俗文化的窗口。然而,市面上各大餐馆的双语菜单出现了错译误译的现象,引起了不少误解。我们通过调查走访,网罗宿迁市各个类别餐厅的双语菜单发现,现如今的菜单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菜式繁杂造成的词汇空缺导致用拼音代替翻译
由于地域的差异,很多菜名的翻译在异国语言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存在。为此,译者为求省时省事而拿拼音代替,造成了菜单翻译的混乱。如:饺子Jiaozi(dumpling)、元宵Yuanxiao(dumpling)、粽子Zongzi(dumpling)。严格来说,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食物,它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三个重要节日,意义早已超出食物本身。比如:“粽子”可译成a 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如果外国友人不清楚屈原、端午节的来历,那么他对在那天吃粽子就不知所云。显然其间的内涵依然没有被传递出去,也就没有起到文化交际的作用。
2.中国菜命名的特殊性导致望文生义
中国菜肴品种繁多、名称丰富,往往用典故、比喻等方式,使得其名称既动听又形象。但如此,翻译上就有了一定难度,一旦把握不当,就会在交流过程中产生误解,使得英译过后与菜式特色风马牛不相及。如:童子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没有过性生活的鸡),这种菜名译文都只是按照汉字的表面意思逐个翻译的,不但谈不上传播文化,反而会让外国友人贻笑大方。
3.菜式命名的差异导致文化缺失
中国有很多菜名包含了历史文化信息,讲究文雅、吉利和艺术性,只有极少部分以原料命名;而西方菜名则直截了当,突出原料,更注重实用性。目前餐饮业内使用的英译菜单,人们对源自历史典故和文化意义丰富的名称的研究几乎是蜻蜓点水。这类中餐菜名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在翻译上很难取舍,译出了文化却丢了菜式,译出了菜式又丢掉了文化。如:“佛跳墙”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这道菜另有来源,此菜起源于清末一官员在家设宴,选用鸡、鸭等多种原料放入绍兴酒坛中,精心煨制而成,客人尝后称赞不已。后来有一天,此菜被几名秀才品尝,堂官捧一坛菜肴到桌前,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闻香陶醉,于是即席作赋:“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弹跳墙来。”“佛跳墙”一名由此而来,蕴含如此美妙的故事,而在上面的译名中却无迹可寻。
二、菜名翻译规范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码,更是文化的移植和传播。因此,中餐菜名在翻译上要透过语言的字面意思,在文化语境下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寻求适应与通达。菜单作为餐厅商品广告之一,通常情况下,只是提供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菜名方面的信息。为此,我们应从中餐菜名语言的选择上,多多考虑接受对象的期待视野、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激起顾客品尝的欲望。另外,从深层次上说,中餐菜单还起着文化传播的作用。让广大海外人士在中国的餐厅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增加对菜肴的了解,让中餐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而实现中国餐饮业的全球化,起到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这才是做中餐菜单翻译最主要的目的。
三、中国菜名翻译原则和方法
要想让西方人理解和感受中国菜名,就要求译者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在翻译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把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菜名,有针对性地使用。
1.对于写实型菜名,遵循删繁就简原则
翻译并不力求逐字逐意,而应简明扼要,省略无关紧要的词语。例如:“宋嫂鱼羹”译为Braised Fish Soup,省略了“宋嫂”;“四宝豆腐煲”译为Seafood and Bean Curd Pot,省略了“四宝”。这些菜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名副其实的,因而译者只需把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译出来即可。再如:“海参烩双疏”可省去braised(烩),译成twin vegetables in seafood sauce,简洁明了。
2.对于修辞型菜名,遵循文化调和原则
除了写实性菜名外,许多中餐菜肴喜欢用比喻的方式命名,还有的为了吉祥,借用了不存在或西方人忌讳的东西,这时翻译可把原料省略。如:要译好“龙虎凤大烩”这个写意性的菜名,译者就要清楚“龙凤”只是吉祥的象征,这道菜的原料是用蛇、猫、鸡替代的。因此,这道菜可以译成Thick Soup of Snake,Cat and Chicken。由于文化差异的缘故,直译出来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因此译时最好省去snake和cat。另外,为了传递这类菜命名中的诗情画意,译者必须对原文本进行改写。类似的例子还有:“翡翠鱼翅”,其中的翡翠只是用来装饰的新鲜蔬菜罢了。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把中国的菜肴融入西方的特色,以期获得文化的适应,如:将中国广东菜里的“蜜汁叉烧”翻译为B.B.Q.Pork,这样对于外国朋友来说就更加通俗易懂了。
3.对于写意型的菜名,遵循避虚就实原则 中华菜名除了直接所指之意外,还包括丰富的联想意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是西方人无法解读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转译或者意译,避虚就实,以求意义传递的通达。例如:“百鸟归巢”这道菜,实际上是肉类和笋丝的组合,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笋丝象征“巢”。若要对等翻译,则不仅符合规范,而且在解释上要下不少工夫。因此,最好根据菜名组合译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这类文化菜名寓意深远,相当部分很难保证其诗意性,所以通常只译实名。又如:霸王别姬(甲鱼烧鸡块)、金玉满堂(虾仁鸡蛋汤)等,有的听起来颇具浪漫色彩,有的包含了优美动听的传说故事,先不说海外人士,很多中国人都不一定清楚它们是什么原料做成的。对于这一类菜名,译者在翻译时首先要弄清楚菜的原料、烹制方法等实质内容,除去那些徒有虚名的东西,采用意译、改写或其他方法进行翻译。现有版本分别译成:broiled chicken cutlets with turtle,shrimp and egg soup,stir-fried chicken shreds with Chinese chives.这种方法虽然破坏了菜名的美,但易于理解和接受。
4.对于既写实又具修辞特征的菜名,遵循音译直意译相结合的原则
(1)在中国菜里,有相当部分菜名是用象声词或地方语命名的,为了保持菜名特色的原汁原味,可采用“音译 意译”的方法,从而避免因单单音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如:麻婆豆腐Ma Po Toufu--Bean Curd with Minced Pork in Hot Sauce,如若把“豆腐”直接译成bean curd则显不妥,因为curd在英语中是“凝乳”的意思,这里并不能准确地表达。由于豆腐在华夏文化中根深蒂固、家喻户晓,其音译tofu已被英语词典收录,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分子。由此可见,对菜名中那些汉文化特有的词,不妨音译。
(2)对于简略平常但西方人若仅凭菜单而不能对食物做出比较正确判断的菜名,可采用“直译 意译”的方法,对菜式做简单的解释,以免所上之菜非心中所想。例如:“全家福”可译为Happy Family_A combination of shrimps,pork,beef,chicken,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简单的解释后,对于外国友人来说,显得更为直观。
四、结语
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我们中华五千年的“饮食文化”,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课题。译版的中餐菜单是中国食文化的使者,肩负着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重任,在促进中国餐饮业的世界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菜名的翻译不可以也不可能局限于某一种翻译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体现。中式菜名的英译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只要我们恪守一些基本原则,就能够不断提高译名的质量,完美地把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1):40-42.
[2]黄蔷,王微萍.浅谈中式菜名英译及中国餐饮文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报,2006(2).
[3]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4]刘增羽.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J].中国翻译,1990(5):11-13.
[5]穆连涛.从文化角度谈中菜英译[D].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
[6]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3).
[7]杨亚敏.中餐菜单的翻译障碍及翻译方法[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