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引导中的创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p_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的读书课。朗读应该成为教师引导中的一种创造,“读”字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要读出理解,读出个性。以下就低年级如何用好朗读这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使学生更好地见文生义、见义生情
  
  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的是不会从生活中提取、重组经验,有时还会受浅显的生活经验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有时候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总是读不出该有的感情,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体会的切入点,而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下面这个教学片断中切入点就把握得很好。
  在苏教版第四册《鸟岛》中,有这样一个句子:“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
  师:平时你在哪儿见到过热闹的场面?能说说课间的校园是怎样的热闹吗?
  生:课间,校园里闹开啦!小朋友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皮筋、有的拍皮球,个个小脸蛋都是笑眯眯的。真是开心啊!
  生:课间,安静的校园里突然变了个样,到处是人影,到处是人声,好不热闹!
  生:下课了,小朋友纷纷走出教室,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校园成了小朋友的乐园,欢快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师:是呀,课间的校园里人多了,活动多了,声音也多了,真是热闹!那最热闹的鸟岛会是什么样子呢?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到热闹的句子读一读。
  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巧妙地抓住文中“热闹”一词,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交流感受,激活其思维,懂得“热闹”可以从人多、声音多、活动多中去感受。然后设计“品读想象,表述见闻”的环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抓住学生情感激动的契机,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情感体验
  
  当前的阅读教学缺乏那种“静悄悄的精彩”。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营造“静思默想”的空间,创设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读书导向、导法,让文本开口,让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情感反应相融合,从而产生不同的“像”(内心视像)。这种“像”可能是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加工成鲜明的内心视像,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具体鲜活的画面,学会赏析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第一段时,先让学生初读后想想寒冷的北风都吹向谁了,接着让学生再次品读第一段,边读边在脑子里放“小电影”。在个别学生读完后,老师指导想象朗读:读书的时候你在脑子里看到了什么?
  ⑴生:我看到青草变了颜色。(指导读出青草的变化、变得快)
  ⑵生:我看见梧桐树落了叶。师:有谁也看见了,把它落叶的样子告诉大家。(梧桐树东摇西摆,叶子一片片地落下来……)指名学生带上动作读出梧桐树可怜、害怕的样子。
  ⑶师:还看见了什么?老师想知道,寒冷的北风迎面刮过来的时候,你是怎么躲的?(生表演)就是这样,带上动作,把躲的感觉读出来。
  在学生产生了些许“像”的同时再指导读,发动五官边读边想象,这时学生的想象中有了看到的、有了听到的、还有了感觉到的,这里的“像”是为了进一步解读文本服务的。
  三、通过评价,引发情感,让学生走进去,读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根据平时的做法,我把它概括成以下几种方式:
  鼓励式:通过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还要暗示性地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从而让学生“会朗读”。一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声音很好听,但是感情处理还不到位,你可以说:“老师很喜欢你甜美的嗓音,要是你……,就会更好的。再试试好吗?”我想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满心欢喜地听出老师表扬了自己,而其他学生也从老师的话中听出了应该如何读。
  肯定式:教师每次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目的性应强调,是为了纠正字音,还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还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读,切不可只单调地评价“很好”、“棒极了”、“再加上感情就更好了”,表扬应该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如“你们的想象比作者还丰富,真是个小作家。”“听你动听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呢!”等
  总结式:
  1.说得多好啊!你们不但用眼睛看到了热闹,用耳朵倾听了热闹,还用心感受了热闹,真了不起。你能用声音读出这热闹的世界吗?(用评价告诉学生,读书要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多种感官去感受,去表达。)
  2.生读:哇!这么多小鸟!
  师:我看到你眼睛都笑眯了,听出来你很开心。(用评价告诉学生,朗读时可以加上表情。)
  3.师:你们真棒,不但能找出重点词把对鲜花的喜爱读出来,还能带着丰富的表情,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表演出来,真能干。(这样的评价,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
  调侃式:
  《鸟岛》中有一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一生读: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是一群吗?(一个生成点出来了)
  原来是一群一群。那是多少呢?(生读)
  师:我只看到两只。(生再读)
  嗯,现在多了,有一群鸟儿飞来了。(一生再读,读得不是很好)
  师:刚刚那么多的鸟儿怎么不见了?谁有信心能再把这么多的鸟儿带来呢?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面对富有个性和可塑性的儿童,课堂上如何能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
其他文献
乡村学校是我国大教育事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余庆县龙家小学就是贵州高原上的一间乡村学校。近年,学校与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需求研究》课题组联合,进行《建设乡村教师发展学校的精神家园》的课题研究,这是学校实践研究的主旋律。  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学校确立了建设乡村教师发展学校精神家园的核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带着理想从这里出发;诚心诚意,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写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每一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怎样“导”才能与上述要求相适应呢?我认为教师的“导”,应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指导、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是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应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亲自感知教材,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自学成功的关键。以下是笔者自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    片断描述一: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学生4人一组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桌坐好)  师:请每组坐在1号位的同学把玩具“哆啦A梦”拿出来,面朝自己放在桌子中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你现在的位置上,你会看到“哆啦A梦”的什么样子?(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师:请每组看到正面的小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如何处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背景引入新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问题    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件及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人数学知识的背景。我在进行
制作步骤:  1.先在卡纸上画出大象身体上所需要的各个部分(鼻子、腿、眼睛、尾巴、牙齿)。  2.用剪刀将各部分剪下来备用。  3.将大象身体上的各个部分粘贴好。  4.可爱的大象完成了!
幼儿得以与美术大师对话,往往需要成人的引荐。当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场域与大师的作品相遇,对话就成为可能。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欣赏活动是相对薄弱,甚至是曾被冷落的一个领域[1]。纵观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从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等诸多文件中,都曾提及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相关内容。至《3-
数感培养曾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反观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如20以内数倒背如流,却不知比7大比9小的是几;要求32×28的结果是多少一致想到的是竖式;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却只说学校两百人的礼堂里坐得下一千人;知道100个100是10000,却说不清1万元里有多少张一百元的钞票……如果反思我们曾经的一些培养手段,会发现原来的很多做法并没有注重走进“感觉”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少一点固定的预设,多一点课堂的生成。我们可以在学生的需求中,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在创造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预设”走向“生成”,关键是把学生看成一种教育资源。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需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小学美术“激趣教学法与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研课题来研究,把它设计成小学三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课,以“激趣”和“创新”为切入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在提倡教师加强反思的同时,也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正学“懂”,学“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力呢?    一、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反思意识    反思意识,是指对自己一单元学习作出判断,调节、修正,并提出下阶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设想。在学习中树立反思意识,这既是“有心人”,“明白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