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的读书课。朗读应该成为教师引导中的一种创造,“读”字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要读出理解,读出个性。以下就低年级如何用好朗读这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使学生更好地见文生义、见义生情
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的是不会从生活中提取、重组经验,有时还会受浅显的生活经验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有时候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总是读不出该有的感情,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体会的切入点,而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下面这个教学片断中切入点就把握得很好。
在苏教版第四册《鸟岛》中,有这样一个句子:“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
师:平时你在哪儿见到过热闹的场面?能说说课间的校园是怎样的热闹吗?
生:课间,校园里闹开啦!小朋友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皮筋、有的拍皮球,个个小脸蛋都是笑眯眯的。真是开心啊!
生:课间,安静的校园里突然变了个样,到处是人影,到处是人声,好不热闹!
生:下课了,小朋友纷纷走出教室,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校园成了小朋友的乐园,欢快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师:是呀,课间的校园里人多了,活动多了,声音也多了,真是热闹!那最热闹的鸟岛会是什么样子呢?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到热闹的句子读一读。
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巧妙地抓住文中“热闹”一词,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交流感受,激活其思维,懂得“热闹”可以从人多、声音多、活动多中去感受。然后设计“品读想象,表述见闻”的环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抓住学生情感激动的契机,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情感体验
当前的阅读教学缺乏那种“静悄悄的精彩”。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营造“静思默想”的空间,创设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读书导向、导法,让文本开口,让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情感反应相融合,从而产生不同的“像”(内心视像)。这种“像”可能是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加工成鲜明的内心视像,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具体鲜活的画面,学会赏析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第一段时,先让学生初读后想想寒冷的北风都吹向谁了,接着让学生再次品读第一段,边读边在脑子里放“小电影”。在个别学生读完后,老师指导想象朗读:读书的时候你在脑子里看到了什么?
⑴生:我看到青草变了颜色。(指导读出青草的变化、变得快)
⑵生:我看见梧桐树落了叶。师:有谁也看见了,把它落叶的样子告诉大家。(梧桐树东摇西摆,叶子一片片地落下来……)指名学生带上动作读出梧桐树可怜、害怕的样子。
⑶师:还看见了什么?老师想知道,寒冷的北风迎面刮过来的时候,你是怎么躲的?(生表演)就是这样,带上动作,把躲的感觉读出来。
在学生产生了些许“像”的同时再指导读,发动五官边读边想象,这时学生的想象中有了看到的、有了听到的、还有了感觉到的,这里的“像”是为了进一步解读文本服务的。
三、通过评价,引发情感,让学生走进去,读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根据平时的做法,我把它概括成以下几种方式:
鼓励式:通过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还要暗示性地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从而让学生“会朗读”。一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声音很好听,但是感情处理还不到位,你可以说:“老师很喜欢你甜美的嗓音,要是你……,就会更好的。再试试好吗?”我想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满心欢喜地听出老师表扬了自己,而其他学生也从老师的话中听出了应该如何读。
肯定式:教师每次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目的性应强调,是为了纠正字音,还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还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读,切不可只单调地评价“很好”、“棒极了”、“再加上感情就更好了”,表扬应该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如“你们的想象比作者还丰富,真是个小作家。”“听你动听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呢!”等
总结式:
1.说得多好啊!你们不但用眼睛看到了热闹,用耳朵倾听了热闹,还用心感受了热闹,真了不起。你能用声音读出这热闹的世界吗?(用评价告诉学生,读书要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多种感官去感受,去表达。)
2.生读:哇!这么多小鸟!
师:我看到你眼睛都笑眯了,听出来你很开心。(用评价告诉学生,朗读时可以加上表情。)
3.师:你们真棒,不但能找出重点词把对鲜花的喜爱读出来,还能带着丰富的表情,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表演出来,真能干。(这样的评价,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
调侃式:
《鸟岛》中有一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一生读: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是一群吗?(一个生成点出来了)
原来是一群一群。那是多少呢?(生读)
师:我只看到两只。(生再读)
嗯,现在多了,有一群鸟儿飞来了。(一生再读,读得不是很好)
师:刚刚那么多的鸟儿怎么不见了?谁有信心能再把这么多的鸟儿带来呢?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面对富有个性和可塑性的儿童,课堂上如何能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
一、联系生活,使学生更好地见文生义、见义生情
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的是不会从生活中提取、重组经验,有时还会受浅显的生活经验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有时候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总是读不出该有的感情,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体会的切入点,而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下面这个教学片断中切入点就把握得很好。
在苏教版第四册《鸟岛》中,有这样一个句子:“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
师:平时你在哪儿见到过热闹的场面?能说说课间的校园是怎样的热闹吗?
生:课间,校园里闹开啦!小朋友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皮筋、有的拍皮球,个个小脸蛋都是笑眯眯的。真是开心啊!
生:课间,安静的校园里突然变了个样,到处是人影,到处是人声,好不热闹!
生:下课了,小朋友纷纷走出教室,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校园成了小朋友的乐园,欢快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师:是呀,课间的校园里人多了,活动多了,声音也多了,真是热闹!那最热闹的鸟岛会是什么样子呢?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到热闹的句子读一读。
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巧妙地抓住文中“热闹”一词,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交流感受,激活其思维,懂得“热闹”可以从人多、声音多、活动多中去感受。然后设计“品读想象,表述见闻”的环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抓住学生情感激动的契机,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情感体验
当前的阅读教学缺乏那种“静悄悄的精彩”。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营造“静思默想”的空间,创设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读书导向、导法,让文本开口,让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情感反应相融合,从而产生不同的“像”(内心视像)。这种“像”可能是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加工成鲜明的内心视像,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具体鲜活的画面,学会赏析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第一段时,先让学生初读后想想寒冷的北风都吹向谁了,接着让学生再次品读第一段,边读边在脑子里放“小电影”。在个别学生读完后,老师指导想象朗读:读书的时候你在脑子里看到了什么?
⑴生:我看到青草变了颜色。(指导读出青草的变化、变得快)
⑵生:我看见梧桐树落了叶。师:有谁也看见了,把它落叶的样子告诉大家。(梧桐树东摇西摆,叶子一片片地落下来……)指名学生带上动作读出梧桐树可怜、害怕的样子。
⑶师:还看见了什么?老师想知道,寒冷的北风迎面刮过来的时候,你是怎么躲的?(生表演)就是这样,带上动作,把躲的感觉读出来。
在学生产生了些许“像”的同时再指导读,发动五官边读边想象,这时学生的想象中有了看到的、有了听到的、还有了感觉到的,这里的“像”是为了进一步解读文本服务的。
三、通过评价,引发情感,让学生走进去,读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根据平时的做法,我把它概括成以下几种方式:
鼓励式:通过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还要暗示性地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从而让学生“会朗读”。一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声音很好听,但是感情处理还不到位,你可以说:“老师很喜欢你甜美的嗓音,要是你……,就会更好的。再试试好吗?”我想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满心欢喜地听出老师表扬了自己,而其他学生也从老师的话中听出了应该如何读。
肯定式:教师每次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目的性应强调,是为了纠正字音,还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还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读,切不可只单调地评价“很好”、“棒极了”、“再加上感情就更好了”,表扬应该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如“你们的想象比作者还丰富,真是个小作家。”“听你动听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呢!”等
总结式:
1.说得多好啊!你们不但用眼睛看到了热闹,用耳朵倾听了热闹,还用心感受了热闹,真了不起。你能用声音读出这热闹的世界吗?(用评价告诉学生,读书要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多种感官去感受,去表达。)
2.生读:哇!这么多小鸟!
师:我看到你眼睛都笑眯了,听出来你很开心。(用评价告诉学生,朗读时可以加上表情。)
3.师:你们真棒,不但能找出重点词把对鲜花的喜爱读出来,还能带着丰富的表情,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表演出来,真能干。(这样的评价,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
调侃式:
《鸟岛》中有一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一生读: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是一群吗?(一个生成点出来了)
原来是一群一群。那是多少呢?(生读)
师:我只看到两只。(生再读)
嗯,现在多了,有一群鸟儿飞来了。(一生再读,读得不是很好)
师:刚刚那么多的鸟儿怎么不见了?谁有信心能再把这么多的鸟儿带来呢?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面对富有个性和可塑性的儿童,课堂上如何能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