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常态课?常态课指的是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它是相对于时下不少刻意准备的、花了超出平时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时间精心包装的、有多人帮助合作、经过反复锤炼、多次预演的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公开课而言的。
而常态课是优质课的基础,它是返璞归真、反映教学本质、正常状态的课,较之于大范围的公开课,它应属细水长流式的,是真正促使孩子发展的根。但它的随意低效确实让人担忧。因此,本着基于实用、高于常态的理念开展常态课教学研究,试图通过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就是常态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在短时间内上好日常的常态课,在有限教学条件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把新课改的理念很好地、自然地融入平时的点点滴滴教学中,我想这才是新课改最实在最基本的目标。
2010年7月13日下午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格尔木教研室组织的听课学习活动,聆听了北京海淀区教育专家黄毅老师的报告会及课例分析,受益匪浅,让我对常态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下面针对《圆圆的沙粒》这一课例,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导课要快,语言要美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那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美丽的海鸥,金色的海岸,多么迷人啊!当你漫步海滩时,可曾注意到脚下那一颗颗圆圆的沙粒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沙粒有关的童话故事。”随着一阵美妙的音乐,课件展现出一片美丽的大海,老师柔美的声音响起,顿时整个课堂陷入了一种美妙的情境之中。这是课例《圆圆的沙粒》的导入,教师简洁准确又不缺乏美感的话语,很快让学生融入了课堂,让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万事开头难,所以语文课在上课伊始,就应该是精益求精的,情境的创设要为学生服务。黄毅老师强调语文课入课一定要快,从入课到读全文不得超过3分钟。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美,但必须要让学生听得懂。
二、字词学习,强调学段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作为中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识字的方法,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字词的学习应该以加强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根据词定义的能力
为主。所以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学生字时针对一类字在课文中所组成的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有识记字音的,有辨识字形的,有理解字义的,有理解词义的。要求不同,学生学习及思考的角度不同,字词的学习提升了高度,为理解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分层读书,读练结合
《圆圆的沙粒》整堂课读全文三次,还有部分段落的朗读,每一次读书,教师都有明确的要求,层层递进,读练结合。在读重点句段时,教师先让大家自己大声读,然后才指名读,接着安排练习让学生对比读,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有感情读等等,最后理解之后再读。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读书,让学生的读书过程丰富起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以读为本,“读”占鳌头
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以读为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读书,将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圆圆的沙粒》这堂课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三遍读全文,几个自然段的回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书声琅琅,教师从教材的内容、主旨到写法三方面关注学生的读书行为,教师经常询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准确把握了阅读教学的规律:“整体感知读—部分体会读—回归整体读”,教师指导到位,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学生能读懂的,老师绝不代讲,真正促使学生做到了有效读书。
五、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语文课有着较强的人文性,往往老师们总会借助教材对学生大力进行德育教育,课末,总会让学生写写学了这节课后的收获或懂得的道理。其实,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渗透,而不是灌输。《圆圆的沙粒》这节课并没有专门设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环节,也没有在课结束时让学生写学习这节课的体会,但从入课起,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教育却无处不在,如入课处、词语的训练处、动笔写作处、结尾处,真正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一节好课,就应该是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课,既不被传统禁锢思想,又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每一堂课都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
而常态课是优质课的基础,它是返璞归真、反映教学本质、正常状态的课,较之于大范围的公开课,它应属细水长流式的,是真正促使孩子发展的根。但它的随意低效确实让人担忧。因此,本着基于实用、高于常态的理念开展常态课教学研究,试图通过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就是常态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在短时间内上好日常的常态课,在有限教学条件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把新课改的理念很好地、自然地融入平时的点点滴滴教学中,我想这才是新课改最实在最基本的目标。
2010年7月13日下午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格尔木教研室组织的听课学习活动,聆听了北京海淀区教育专家黄毅老师的报告会及课例分析,受益匪浅,让我对常态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下面针对《圆圆的沙粒》这一课例,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导课要快,语言要美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那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美丽的海鸥,金色的海岸,多么迷人啊!当你漫步海滩时,可曾注意到脚下那一颗颗圆圆的沙粒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沙粒有关的童话故事。”随着一阵美妙的音乐,课件展现出一片美丽的大海,老师柔美的声音响起,顿时整个课堂陷入了一种美妙的情境之中。这是课例《圆圆的沙粒》的导入,教师简洁准确又不缺乏美感的话语,很快让学生融入了课堂,让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万事开头难,所以语文课在上课伊始,就应该是精益求精的,情境的创设要为学生服务。黄毅老师强调语文课入课一定要快,从入课到读全文不得超过3分钟。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美,但必须要让学生听得懂。
二、字词学习,强调学段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作为中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识字的方法,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字词的学习应该以加强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根据词定义的能力
为主。所以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学生字时针对一类字在课文中所组成的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有识记字音的,有辨识字形的,有理解字义的,有理解词义的。要求不同,学生学习及思考的角度不同,字词的学习提升了高度,为理解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分层读书,读练结合
《圆圆的沙粒》整堂课读全文三次,还有部分段落的朗读,每一次读书,教师都有明确的要求,层层递进,读练结合。在读重点句段时,教师先让大家自己大声读,然后才指名读,接着安排练习让学生对比读,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有感情读等等,最后理解之后再读。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读书,让学生的读书过程丰富起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以读为本,“读”占鳌头
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以读为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读书,将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圆圆的沙粒》这堂课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三遍读全文,几个自然段的回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书声琅琅,教师从教材的内容、主旨到写法三方面关注学生的读书行为,教师经常询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准确把握了阅读教学的规律:“整体感知读—部分体会读—回归整体读”,教师指导到位,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学生能读懂的,老师绝不代讲,真正促使学生做到了有效读书。
五、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语文课有着较强的人文性,往往老师们总会借助教材对学生大力进行德育教育,课末,总会让学生写写学了这节课后的收获或懂得的道理。其实,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渗透,而不是灌输。《圆圆的沙粒》这节课并没有专门设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环节,也没有在课结束时让学生写学习这节课的体会,但从入课起,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教育却无处不在,如入课处、词语的训练处、动笔写作处、结尾处,真正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一节好课,就应该是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课,既不被传统禁锢思想,又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每一堂课都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