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课堂教学是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完成的,双方是影响有效性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角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学组织策略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学生作为受教主体,其认知结构、参与兴趣、学习方法是教学组织策略顺利落实的关键。因此,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要遵循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已出现成效,但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仍然有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从教师角度而言,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依然实行填鸭式、灌输式等老套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感受,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强调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创新多变,让学生轻松乐学,体现数学学科的魅力。第二,从学生角度而言,受年龄段的影响,其思维模式还比较单一,而且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阻力重重。小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是影响有效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而小学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受教于教师的引导,因此老师不仅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与学习进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落实新课改教育方针。
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1打造反转课堂,突出学生地位
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强调数学知识的传递,更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师生角色定位,将课堂教学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传统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一教学需求,基于此,教师可以打造反转课堂,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什么是周长”章节教学为例,此章节的教学重点在于周长定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经历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对于物体的抽象化几何轮廓形成了初步认知,为周长的学习奠定了接触。教师通过打造反转课堂,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经验转变为新知探索的支点。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关于周长的认知或猜想,并以动物运动轨迹,物体轮廓等具象化事物进行辅助说明,阐述自我观点。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每位学生的总结,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取长补短并形成优良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活活跃。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明确课堂教学起点,进而有的放矢的组织课堂活动,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2.2有效课堂互动,引导积极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互动,课堂互动是传递数学知识,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载体,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通过设置引导性与启发性的课堂问题,增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线的认识”教学为例,此章节以认知直线、线段与射线为教学重点,以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为教学难点,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设置相应的课堂思考问题,提升教学引导的精准性。首先,构建生活情境,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象事物,让学生认真观察。此时,提出观察问题“你能够找到哪些线?”,帮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的几何图形,建立初步认知。其次,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针对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及联系分小组进行探讨,并对探讨结果进行分享,进一步扩大课堂互动广度与深度。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练一练等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认知,并能够有规律的数出图形中含有的线。通过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
2.3善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
思维导图作为一项高效的学习工具,其教学优势受到关注,逐渐走进教学课堂。思维导图能够将思维过程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探寻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以“认识分数”教学为例,此单元是在学生认知整数与小数的基础上,是学生关于数的认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例如,分数概念的理解,而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平均分,教师带领学生以分数定义为关键词,以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作为分支,如二分之一的苹果、四分之三的蛋糕等,以简笔画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快速的理解。其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数学知识较为琐碎、分散,成為影响学生灵活运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以联想的方式总结数学知识。例如,分数可以围绕分数的定义、各部分名称、读法与写法等进行总结,还可以立足整体意识联想关于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整数、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形成知识记忆链。
结束语
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其进步和发展是评判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中,老师不仅要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糟粕,取其精华。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培养学生能力,以提升数学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宗荣.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06+108.
[2]王鹏.浅论基于新型数学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农家参谋,2019(05):169.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土湖完小 532317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已出现成效,但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仍然有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从教师角度而言,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依然实行填鸭式、灌输式等老套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感受,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强调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创新多变,让学生轻松乐学,体现数学学科的魅力。第二,从学生角度而言,受年龄段的影响,其思维模式还比较单一,而且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阻力重重。小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是影响有效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而小学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受教于教师的引导,因此老师不仅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与学习进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落实新课改教育方针。
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1打造反转课堂,突出学生地位
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强调数学知识的传递,更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师生角色定位,将课堂教学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传统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一教学需求,基于此,教师可以打造反转课堂,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什么是周长”章节教学为例,此章节的教学重点在于周长定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经历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对于物体的抽象化几何轮廓形成了初步认知,为周长的学习奠定了接触。教师通过打造反转课堂,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经验转变为新知探索的支点。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关于周长的认知或猜想,并以动物运动轨迹,物体轮廓等具象化事物进行辅助说明,阐述自我观点。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每位学生的总结,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取长补短并形成优良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活活跃。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明确课堂教学起点,进而有的放矢的组织课堂活动,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2.2有效课堂互动,引导积极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互动,课堂互动是传递数学知识,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载体,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通过设置引导性与启发性的课堂问题,增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线的认识”教学为例,此章节以认知直线、线段与射线为教学重点,以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为教学难点,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设置相应的课堂思考问题,提升教学引导的精准性。首先,构建生活情境,教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象事物,让学生认真观察。此时,提出观察问题“你能够找到哪些线?”,帮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的几何图形,建立初步认知。其次,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针对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及联系分小组进行探讨,并对探讨结果进行分享,进一步扩大课堂互动广度与深度。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练一练等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认知,并能够有规律的数出图形中含有的线。通过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
2.3善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
思维导图作为一项高效的学习工具,其教学优势受到关注,逐渐走进教学课堂。思维导图能够将思维过程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探寻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以“认识分数”教学为例,此单元是在学生认知整数与小数的基础上,是学生关于数的认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例如,分数概念的理解,而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平均分,教师带领学生以分数定义为关键词,以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作为分支,如二分之一的苹果、四分之三的蛋糕等,以简笔画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快速的理解。其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数学知识较为琐碎、分散,成為影响学生灵活运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以联想的方式总结数学知识。例如,分数可以围绕分数的定义、各部分名称、读法与写法等进行总结,还可以立足整体意识联想关于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整数、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形成知识记忆链。
结束语
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其进步和发展是评判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中,老师不仅要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糟粕,取其精华。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培养学生能力,以提升数学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宗荣.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06+108.
[2]王鹏.浅论基于新型数学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农家参谋,2019(05):169.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土湖完小 5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