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作为建筑类职业学校,长沙建筑工程学校紧贴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要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兵头将尾”建筑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建筑行业基础技能型人才中的教育职能,助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业工人 产教融合 职业素养
作为中建集团自办的建筑类中职学校,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中建五局技工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不断创新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建校深刻领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打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屏障,形成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的大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建筑行业基础技能人才中的教育职能,助力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转型升级。
一、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助推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建筑业虽然大,却不强,尤其是基础技能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偏低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注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文件相继出台,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未来建筑發展趋势的建筑产业化,是实现绿色建筑,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所需求的人才也是要能吃苦耐劳,身体素质过硬,有一定技能的大、中专毕业生。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中建五局技工学校)成立于1978年,学校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五局培养技能型操作人员,即我们现在所讲的建筑产业工人。近年来,学校始终保持初心,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与时俱进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十三五”期间,学校根据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制定了转型升级发展思路,成立建筑产业化项目建设小组,专题研究“建筑产业化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融合”,定期选派教师和毕业年级学生到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代表企业远大住工建筑公司顶岗学习,了解施工一线新技术、新要求和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为“产业工人一班组长一生产主管一生产经理”职业生涯规划通道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1 X”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圆满结束后可以取得毕业证和多个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如八大员证书等)。
准确的人才定位,让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学校与远大住工、中民筑友、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先后输送了100多名建筑产业工人,主要从事装配式施工员、钢筋安装、磨具安装、PC管片生产等。毕业三年中,30多人己成为生产主管。学校还为中建五局、中国铁建、中浩建设等大型建筑企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建筑产业技能型人才。这些毕业生目前己然是建筑产业工人和施工一线技能人才的先驱代表。他们的就业稳定率、就业成才率见证了“1 X”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需求。
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举措,是助推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学校始终坚持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深度融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确保学生在毕业时既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有过硬的技能。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有理想守信念”建筑新军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近年来,学校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提出的要求,围绕“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一主题,遵循青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现代建筑企业的用人要求,全力打造“1534”德育创新工程,提出“会做人、会做事、会生存、会发展”的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能吃苦、懂感恩、重协作、善沟通的综合素养,满足企业“能力用得上、业务拿得下、企业留得住”的用人需求。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传承诚实守信美德,编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材料读本》等资料,围绕“立德树人”,以“忠、孝、礼、仪、廉、耻”为主题,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为主线,以“谈吐儒雅、行为高雅”为标准,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目标,通过读书征文、讲座、演讲、主题班会、经典朗读、黑板报评比、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诚实守信美德。
在实践上,学校新设校园实践课程,包括“卫生打扫”和“校园服务、执勤”两个部分,并将校园实践课程纳入到毕业生合格标准。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要停课一周体验劳动、服务执勤,将校园内拾得的空矿泉水瓶、废旧报纸变卖,并将变卖而来的钱上交学校超英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学校在每周升旗仪式都会给实践班级颁发超英爱心基金捐款证书,让同学们在养成热爱劳动习惯的同时,分享乐于助人的人生价值与意义。2010年6月,笔者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0808班被集中安排到中建五局铁路公司哈大项目实习,施工作业战线长、工期紧、天气炎热、生活条件艰苦。同学们在陪同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坚守阵地,最终,为期4个月的艰苦实习,0808班不仅没有一个同学当逃兵,而且被用人单位誉为“长沙建筑工程学校飘扬在哈大线上的一面旗帜”,同时是留在中建五局工作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级。
2.活动育人,文化引领,孕育“敢担当讲奉献”职业素养
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学校结合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打造了10项德育品牌活动,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融入学校德育活动中,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同学们从学生角色向职业人顺利过渡。 (1)引入企业文化,增强职业岗位意识。学校定期举办“中建信条、信-和”主流文化知识讲座;在学生干部竞聘上岗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期末述职、民主测评、强制排序、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学生的企业价值理念和岗位职业意识逐步增强。
(2)创新导师带徒,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将企业的“导师带徒”移植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每年从高年级班级选拔优秀班、团干部到低年级班级担任班主任助理,一方面给高年级的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甚至直接组织一些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班主任助理的“传、帮、带”,缩短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让他们有了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3)组织青年志愿活动,培养乐于奉献精神。每个周末,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到长沙汽车南站开展义务服务。38年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青年志愿者还定期到长沙市第三福利院、阳光儿童中心送温暖,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2017年2月28日,学校把“青年志愿服务队”冠名为“学超英青年志愿服务队”,旨在用优秀的校友、身边的榜样勉励同学奉献社会,传承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此外,学校还举办“校园艺术体育节”“身边的榜样”“非专业能力培养”“校园开放日”“面对面直通车”“我与建校共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品牌活动,将建筑产业化需求的职业素养融入活动中。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理念,让同学们在这里幸福成长,成长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被湖南教育电视台誉为“22岁中职生破格享受‘教授’待遇”的欧阳瑞民同学,在毕业两年半的时间里,从新溆高速项目到长沙市地下综合管廊項目,从见习安全员到安全总监,他以技能过硬,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工作上手快,深得用人单位喜爱,以跳跃的方式快速成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3.以技能竞赛和培训为突破,引领“懂技术会创新”技能尖兵
如果说“有理想守信念、敢担当讲奉献”是现代建筑产业工人的软实力,那么,“懂技术会创新”则是现代产业工人的硬本事。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学校搭建了技能竞赛和技能培训两大平台,两大平台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为在校学生和建筑行业产业工人提供技能提升学习机会。
(1)技能竞赛练就技术尖兵。为了更好地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品牌吸引力,学校竖起了“逢赛必参、参赛必拿大奖”大旗,制定了《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方案》,打造人人都能参与的专业技能协会、开展层级提升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全面覆盖的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举办公平竞争的专业技能节、组建参赛校队参与各级专业技能竞赛等5大技能培养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形成了“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发挥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向上精神,也为学校捧回了多个奖项。在全国学生专业技能竞赛、BIM技能应用大赛中共获11金15银13铜,是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获得团队一等奖的中职学校。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届实现两项突破。第43届,笔者学校学生邹彬代表中国参赛第43届世赛砌筑项目,获得优胜奖,成为中国在世赛砌筑项目获奖的第一人;第44届世赛砌筑项目,在笔者学校集训1年多的选手梁智滨同学荣获砌筑金牌,是中国在世赛砌筑项目中夺金第一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参赛学生苦练技能、创新工具、探索科学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
(2)技能培训全面覆盖。学校作为中建五局的技能培训中心,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肩负中建五局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重任。
在岗位职业培训计划制订上,学校每年1月都会深入中建五局和本地建筑业标杆企业,开展调研,将最前沿的建筑行业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岗位技能、工艺流程等融入到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培训机制,依托建筑产业化发展岗位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实现技能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技能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技能特色与培养质量并举,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并重的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组建“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形成“引进、培养、交流、兼职”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将湖南省和中建五局专业技术领军人物和技能领军人物聘请为讲师,确保技能培训效果。目前,学校岗位职业培训项目包括建筑行业基础工种(砌筑工、抹灰工、电工、焊工等)、八大员高技能人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湖南省项目经理培训等不同层级技能和技术培训班。岗位职业培训己由中建五局和本校学生拓展到服务湖南省本土施工企业和职业院校,同时为在校毕业班级学生上岗就业提供了培训,打通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屏障。
三、深化产教融合,是助推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的法宝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背景下,地铁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盾构机法作为地铁建设中一种有力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盾构人才的紧缺无疑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阻碍。
针对建筑市场急缺盾构操作、维护技能人才,学校成立了盾构项目建设小组,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深入盾构施工企业和盾构机生产企业开展调研,了解盾构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析,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学校通过与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洽谈,共同确定了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临近毕业的优秀学生进入短期培训班,培训班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共同授课、共同培养,所授课程以盾构相关岗位急需的应用型技术和操作为主,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后,进入到合作企业进行3~6个月的见习,见习期满即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种选定有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短期岗前培训的产教融合方式,既可以实现学生快速上岗,精准就业,又能解决企业用人荒的难题。 2015年前,大部分盾构机都是国外进口,价值上亿,一台盾构机光按钮就有五六十个,此外,还要时刻关注施工现场水质和土质的变化。一般的操作手,12小时能掘七八米,而长沙建校毕业的邱浩同学的“成绩”是十三米五;操作盾构机两年中,他从未出过任何差错,留下过任何质量缺陷。对于地铁施工项目来讲,这样的操作手简直是“一将难求”,邱浩也被中建隧道公司誉为“金牌盾构操作手”。
此外,学校还结合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创新开办了BIM技能培训班,在道路与桥梁专业增设BIM专业课程,配备了相应的BIM平台软件,申请了中国图学会、工信部的BIM认证考试定点机构;购置了盾构教学模型;选送了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培训,组织专职教师到其他院校交流学习,确保教师将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到课堂,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奠定扎实基础。
四、问题与思考
建筑产业化人才培养培训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校企合作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经济效益與顶岗实习学生培养成本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能及时进入课堂教学的矛盾;企业办学,经费得不到财政支持,学生实训、先进设备价值昂贵与学校经费紧张的矛盾。
第二,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参与生产实践,需要教师主动参与,更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开发校本教材,政策层面上需要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真正达到教改的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如下方法加以解决。
第一,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合作效果的考核力度;修订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办法、管理和评价细则,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第二,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打通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教师教学和科技服务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主办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在学生技能培养培训上的稳定供给。
建筑产业化以来,长沙建校全体师生将与时俱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静心沉潜,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作者单位: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中建五局技工学校)】
关键词:产业工人 产教融合 职业素养
作为中建集团自办的建筑类中职学校,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中建五局技工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不断创新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建校深刻领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打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屏障,形成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的大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建筑行业基础技能人才中的教育职能,助力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转型升级。
一、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助推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建筑业虽然大,却不强,尤其是基础技能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偏低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注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文件相继出台,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未来建筑發展趋势的建筑产业化,是实现绿色建筑,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所需求的人才也是要能吃苦耐劳,身体素质过硬,有一定技能的大、中专毕业生。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中建五局技工学校)成立于1978年,学校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五局培养技能型操作人员,即我们现在所讲的建筑产业工人。近年来,学校始终保持初心,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与时俱进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十三五”期间,学校根据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制定了转型升级发展思路,成立建筑产业化项目建设小组,专题研究“建筑产业化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融合”,定期选派教师和毕业年级学生到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代表企业远大住工建筑公司顶岗学习,了解施工一线新技术、新要求和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为“产业工人一班组长一生产主管一生产经理”职业生涯规划通道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1 X”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圆满结束后可以取得毕业证和多个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如八大员证书等)。
准确的人才定位,让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学校与远大住工、中民筑友、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先后输送了100多名建筑产业工人,主要从事装配式施工员、钢筋安装、磨具安装、PC管片生产等。毕业三年中,30多人己成为生产主管。学校还为中建五局、中国铁建、中浩建设等大型建筑企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建筑产业技能型人才。这些毕业生目前己然是建筑产业工人和施工一线技能人才的先驱代表。他们的就业稳定率、就业成才率见证了“1 X”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需求。
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举措,是助推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学校始终坚持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深度融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确保学生在毕业时既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有过硬的技能。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有理想守信念”建筑新军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近年来,学校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提出的要求,围绕“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一主题,遵循青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现代建筑企业的用人要求,全力打造“1534”德育创新工程,提出“会做人、会做事、会生存、会发展”的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能吃苦、懂感恩、重协作、善沟通的综合素养,满足企业“能力用得上、业务拿得下、企业留得住”的用人需求。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传承诚实守信美德,编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材料读本》等资料,围绕“立德树人”,以“忠、孝、礼、仪、廉、耻”为主题,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为主线,以“谈吐儒雅、行为高雅”为标准,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目标,通过读书征文、讲座、演讲、主题班会、经典朗读、黑板报评比、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诚实守信美德。
在实践上,学校新设校园实践课程,包括“卫生打扫”和“校园服务、执勤”两个部分,并将校园实践课程纳入到毕业生合格标准。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要停课一周体验劳动、服务执勤,将校园内拾得的空矿泉水瓶、废旧报纸变卖,并将变卖而来的钱上交学校超英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学校在每周升旗仪式都会给实践班级颁发超英爱心基金捐款证书,让同学们在养成热爱劳动习惯的同时,分享乐于助人的人生价值与意义。2010年6月,笔者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0808班被集中安排到中建五局铁路公司哈大项目实习,施工作业战线长、工期紧、天气炎热、生活条件艰苦。同学们在陪同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坚守阵地,最终,为期4个月的艰苦实习,0808班不仅没有一个同学当逃兵,而且被用人单位誉为“长沙建筑工程学校飘扬在哈大线上的一面旗帜”,同时是留在中建五局工作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级。
2.活动育人,文化引领,孕育“敢担当讲奉献”职业素养
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学校结合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打造了10项德育品牌活动,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融入学校德育活动中,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同学们从学生角色向职业人顺利过渡。 (1)引入企业文化,增强职业岗位意识。学校定期举办“中建信条、信-和”主流文化知识讲座;在学生干部竞聘上岗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期末述职、民主测评、强制排序、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学生的企业价值理念和岗位职业意识逐步增强。
(2)创新导师带徒,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将企业的“导师带徒”移植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每年从高年级班级选拔优秀班、团干部到低年级班级担任班主任助理,一方面给高年级的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甚至直接组织一些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班主任助理的“传、帮、带”,缩短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让他们有了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3)组织青年志愿活动,培养乐于奉献精神。每个周末,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到长沙汽车南站开展义务服务。38年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青年志愿者还定期到长沙市第三福利院、阳光儿童中心送温暖,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2017年2月28日,学校把“青年志愿服务队”冠名为“学超英青年志愿服务队”,旨在用优秀的校友、身边的榜样勉励同学奉献社会,传承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此外,学校还举办“校园艺术体育节”“身边的榜样”“非专业能力培养”“校园开放日”“面对面直通车”“我与建校共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品牌活动,将建筑产业化需求的职业素养融入活动中。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理念,让同学们在这里幸福成长,成长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被湖南教育电视台誉为“22岁中职生破格享受‘教授’待遇”的欧阳瑞民同学,在毕业两年半的时间里,从新溆高速项目到长沙市地下综合管廊項目,从见习安全员到安全总监,他以技能过硬,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工作上手快,深得用人单位喜爱,以跳跃的方式快速成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3.以技能竞赛和培训为突破,引领“懂技术会创新”技能尖兵
如果说“有理想守信念、敢担当讲奉献”是现代建筑产业工人的软实力,那么,“懂技术会创新”则是现代产业工人的硬本事。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学校搭建了技能竞赛和技能培训两大平台,两大平台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为在校学生和建筑行业产业工人提供技能提升学习机会。
(1)技能竞赛练就技术尖兵。为了更好地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品牌吸引力,学校竖起了“逢赛必参、参赛必拿大奖”大旗,制定了《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方案》,打造人人都能参与的专业技能协会、开展层级提升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全面覆盖的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举办公平竞争的专业技能节、组建参赛校队参与各级专业技能竞赛等5大技能培养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形成了“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发挥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向上精神,也为学校捧回了多个奖项。在全国学生专业技能竞赛、BIM技能应用大赛中共获11金15银13铜,是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获得团队一等奖的中职学校。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届实现两项突破。第43届,笔者学校学生邹彬代表中国参赛第43届世赛砌筑项目,获得优胜奖,成为中国在世赛砌筑项目获奖的第一人;第44届世赛砌筑项目,在笔者学校集训1年多的选手梁智滨同学荣获砌筑金牌,是中国在世赛砌筑项目中夺金第一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参赛学生苦练技能、创新工具、探索科学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
(2)技能培训全面覆盖。学校作为中建五局的技能培训中心,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肩负中建五局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重任。
在岗位职业培训计划制订上,学校每年1月都会深入中建五局和本地建筑业标杆企业,开展调研,将最前沿的建筑行业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岗位技能、工艺流程等融入到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培训机制,依托建筑产业化发展岗位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实现技能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技能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技能特色与培养质量并举,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并重的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组建“双师型”专业师资团队,形成“引进、培养、交流、兼职”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将湖南省和中建五局专业技术领军人物和技能领军人物聘请为讲师,确保技能培训效果。目前,学校岗位职业培训项目包括建筑行业基础工种(砌筑工、抹灰工、电工、焊工等)、八大员高技能人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湖南省项目经理培训等不同层级技能和技术培训班。岗位职业培训己由中建五局和本校学生拓展到服务湖南省本土施工企业和职业院校,同时为在校毕业班级学生上岗就业提供了培训,打通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屏障。
三、深化产教融合,是助推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的法宝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背景下,地铁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盾构机法作为地铁建设中一种有力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盾构人才的紧缺无疑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阻碍。
针对建筑市场急缺盾构操作、维护技能人才,学校成立了盾构项目建设小组,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深入盾构施工企业和盾构机生产企业开展调研,了解盾构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析,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学校通过与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洽谈,共同确定了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临近毕业的优秀学生进入短期培训班,培训班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共同授课、共同培养,所授课程以盾构相关岗位急需的应用型技术和操作为主,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后,进入到合作企业进行3~6个月的见习,见习期满即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种选定有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短期岗前培训的产教融合方式,既可以实现学生快速上岗,精准就业,又能解决企业用人荒的难题。 2015年前,大部分盾构机都是国外进口,价值上亿,一台盾构机光按钮就有五六十个,此外,还要时刻关注施工现场水质和土质的变化。一般的操作手,12小时能掘七八米,而长沙建校毕业的邱浩同学的“成绩”是十三米五;操作盾构机两年中,他从未出过任何差错,留下过任何质量缺陷。对于地铁施工项目来讲,这样的操作手简直是“一将难求”,邱浩也被中建隧道公司誉为“金牌盾构操作手”。
此外,学校还结合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创新开办了BIM技能培训班,在道路与桥梁专业增设BIM专业课程,配备了相应的BIM平台软件,申请了中国图学会、工信部的BIM认证考试定点机构;购置了盾构教学模型;选送了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培训,组织专职教师到其他院校交流学习,确保教师将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到课堂,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奠定扎实基础。
四、问题与思考
建筑产业化人才培养培训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校企合作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经济效益與顶岗实习学生培养成本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能及时进入课堂教学的矛盾;企业办学,经费得不到财政支持,学生实训、先进设备价值昂贵与学校经费紧张的矛盾。
第二,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参与生产实践,需要教师主动参与,更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开发校本教材,政策层面上需要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真正达到教改的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如下方法加以解决。
第一,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合作效果的考核力度;修订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办法、管理和评价细则,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第二,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打通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教师教学和科技服务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主办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在学生技能培养培训上的稳定供给。
建筑产业化以来,长沙建校全体师生将与时俱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模式,静心沉潜,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作者单位: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中建五局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