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单元中,有一个以“走进信息世界”为主题的学习材料,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面对教材的更新,我们面临的教学问题已不是单纯地教学生算术,而是利用新的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会学生学习.以前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跟上教材的步伐.针对新的教材,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呢?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把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知识面等特征差异作为教学前提,全力为学生数学学习创设生动的、主动求知的、活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认识和培养情感、态度、世界观等.现本人围绕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创新教学体会.
一、充分认识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目的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从“用”的角度去看待数学,学生学好数学的目的是利用数学知识去认识世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那就要求教师在“用”的基础上要更加了解数学本質.因此,教师要在全面分析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每个章节内容上,反省性地从逻辑、关系、情景教学等方面考虑教学的实施方案,从而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简单地说,教师在针对数学学术概念研究时,应该熟悉小学五年级数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预设课堂.如了解概念的产生、应用和转化过程;根据学生的有限认知度,开设新的情景课堂教学等.
二、积极研究小学数学的设疑方法
“教好”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多多地更新教学理念,开拓崭新的、完善的教学思路,本人在设疑方法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在疑问上开设“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只有起疑才可以打开知识宝库,进而带动思维发展.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把握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问题点的时机,适当地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向学生示范一些图形组合,同时提问:“你们看它像什么?”随着学生想象力的开启,课堂在片刻之间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能拼出其他东西吗?”在现有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点“障碍”,为学生在学习其他图形变化和组合时,提供一个思考目标,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锻炼思维.
2. 问题要“巧”,且要留“香”
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如在课堂开始时出示悬念问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兴趣与记忆;在课堂的尾声时问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三个相同的小数,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上学期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法,那么这几个小数的和是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小数点去掉后问:“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三个相同的整数中,任取一个数乘以3呢?”“可以.”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个数带上小数点怎么办?”教师随后带出主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乘法”……课堂尾声,教师可以提问:“小数的乘法原来是这样的,那除法呢?后面的小数可能会更长而且带出了悬念,既巩固了本文的知识点,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下一阶段学习作好了铺垫.
3. 问题要多变化,并实行隐性纠错
小学五年级正好是学生个性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学生的求新欲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上进行创新,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保鲜”小学教育.在学生尝试新事物的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隐性地纠正学生错误,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可以问:(1)你们能找出25的因数吗?(2)最小的因数是那个?(3)零是最小因数吗?……这种慢慢深入、带有曲折性的提问可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果有学生认为“零可以做最小因数”时,教师就要分析其原因:因数和倍数一般指非“0”整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下一个问题:“因数和倍数都是整数吗?”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样,问题就可以得到相应解决.实践证明,隐性纠错可以让学生反思错误,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我验证的解题能力.
责任编辑罗峰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把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知识面等特征差异作为教学前提,全力为学生数学学习创设生动的、主动求知的、活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认识和培养情感、态度、世界观等.现本人围绕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创新教学体会.
一、充分认识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目的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从“用”的角度去看待数学,学生学好数学的目的是利用数学知识去认识世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那就要求教师在“用”的基础上要更加了解数学本質.因此,教师要在全面分析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每个章节内容上,反省性地从逻辑、关系、情景教学等方面考虑教学的实施方案,从而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简单地说,教师在针对数学学术概念研究时,应该熟悉小学五年级数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预设课堂.如了解概念的产生、应用和转化过程;根据学生的有限认知度,开设新的情景课堂教学等.
二、积极研究小学数学的设疑方法
“教好”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多多地更新教学理念,开拓崭新的、完善的教学思路,本人在设疑方法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在疑问上开设“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只有起疑才可以打开知识宝库,进而带动思维发展.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把握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问题点的时机,适当地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向学生示范一些图形组合,同时提问:“你们看它像什么?”随着学生想象力的开启,课堂在片刻之间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能拼出其他东西吗?”在现有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点“障碍”,为学生在学习其他图形变化和组合时,提供一个思考目标,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锻炼思维.
2. 问题要“巧”,且要留“香”
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如在课堂开始时出示悬念问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兴趣与记忆;在课堂的尾声时问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三个相同的小数,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上学期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法,那么这几个小数的和是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小数点去掉后问:“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三个相同的整数中,任取一个数乘以3呢?”“可以.”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个数带上小数点怎么办?”教师随后带出主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乘法”……课堂尾声,教师可以提问:“小数的乘法原来是这样的,那除法呢?后面的小数可能会更长而且带出了悬念,既巩固了本文的知识点,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下一阶段学习作好了铺垫.
3. 问题要多变化,并实行隐性纠错
小学五年级正好是学生个性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学生的求新欲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上进行创新,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保鲜”小学教育.在学生尝试新事物的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隐性地纠正学生错误,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可以问:(1)你们能找出25的因数吗?(2)最小的因数是那个?(3)零是最小因数吗?……这种慢慢深入、带有曲折性的提问可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果有学生认为“零可以做最小因数”时,教师就要分析其原因:因数和倍数一般指非“0”整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下一个问题:“因数和倍数都是整数吗?”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样,问题就可以得到相应解决.实践证明,隐性纠错可以让学生反思错误,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我验证的解题能力.
责任编辑罗峰